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希波拉底,在20世纪40年代,受Freud等人的影响产生了心身医学,才真正开始将人格与疾病联系起来,随着理论和实证的发展综合出人格与健康的五大关系模型,为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大致框架,未来还需要更多具体的研究来深化和整合,特别是人格与健康的交互作用模型。我们要考虑中国的文化环境变量,从生态学的视角建立一个完善的中国人人格与健康模型。  相似文献   

2.
个体工作压力源中的角色冲突与其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在我国组织与工作环境中,探讨个体工作压力源中的角色冲突与其人格特点之间的关系。158名组织员工完成了工作压力源问卷中角色冲突分量表和中国人人格量表。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工作压力源中的角色冲突与其人格特点显著相关,不同水平的个体人格特点对其工作压力源中的角色冲突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具有不同人格特点的个体对于相同环境中潜在的角色冲突的经历及其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心理免疫系统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免疫系统是健康的心理保护系统。广义地讲,所有有利于健康维护、保持和提升的策略都是心理免疫系统的结构。心理免疫系统结构包括认知、情绪、人格和行为应对结构。依据压力事件和心理免疫系统交互作用的三种不同结果,心理免疫系统的理论模型包括健康恢复模型、健康维护模型和健康促进模型。目前,心理免疫系统的测量主要采用量表法,间接测量压力恢复的效能因素、适应性因素和压力反应类型。心理免疫系统研究仍需进一步探究其概念、结构层次、功能测定和内部机制,特别是日常烦心事压力水平下心理免疫系统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运动给予人类的不仅仅有活力和繁荣,同时也有压力和危机。心理和人格的病变构成了现代人生存面临的重大障碍。从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相统一的健康整体性角度塑造现代人的健康人格,克服健康仅指生理健康的片面性,是现代人学的新课题。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健康人格研究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整体的人”的思想是健康人格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5.
吴翔 《南平师专学报》2010,29(3):107-111
付出回报不平衡模型来源于社会医学的研究,强调工作中付出和回报的结构,直到最近几年,该模型被用于职业倦怠的研究。职业倦怠是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的结果,许多研究者都从"压力—职业倦怠"关系研究职业倦怠和健康的关系。工作中付出回报不平衡产生个体的不公平感导致个体压力,压力导致职业倦怠,这种倦怠的状态又导致个体各种健康问题。因此,付出回报不平衡、职业倦怠和健康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张殊岐 《文教资料》2010,(13):206-208
健康人格不仅关系着一个人的成长,而且关系着人的成才与正确处事待人。本文作者就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的现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心理学原理就如何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问题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孙夏兰 《教育探索》2011,(1):117-118
研究表明,工作压力、人格特征都是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其中,情绪衰竭更多的是工作压力造成的直接结果,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则与个体的人格特征关系更大;人格特征可以调节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关系.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完善教师的人格品质、构建校园文化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某些人格成分在压力应对过程中的中介调节作用的基本观点,提出压力应对人格概念。它具有衡量或促进身心健康特点,也具有在压力刺激下被激发、被考验或被摧毁的特点。基于压力应对过程的分析表明,压力应对人格结构由自我效能、控制感、乐观倾向、自我控制、自我弹性、挑战、承诺等七种核心成分构成。压力应对人格主要从心理生理机制和行为机制两个层面发挥健康功能。未来的研究也需要从压力应对人格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获得进一步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人格研究中国化之思考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人格研究中国化即人格研究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客观地研究中国人的人格心理与行为,以揭示中国人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发展规律为已任。提升中国的人格研究水平,应该采取正确的研究取向:一是综合化的研究取向,即人格研究要广泛吸取当代心理学各种研究取向之所长,以开放的眼光和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问题展开研究;二是系统分析的取向,即要以系统整体的观点来指导人格研究,通过对人格系统各要素之间、人格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关系的把握,达到对人格问题的全面认识。当前,我国的人格研究在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健康人格塑造、国民素质提升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生存学习空间过小的压力等等,使大学生心理负荷日益加重,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是思政教育又一新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