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甘肃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竞赛暨观摩活动.15节数学对比课,都十分重视课的导入设计,教学过程也组织得收放有度,但结尾却像预先商量好似的,皆用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仓促收场,显得整堂课前紧后松,收效不佳.回校后,笔者就数学课堂教学结尾方法设计欠佳这一课题,进行了校本对比研究,发现本校不少教师的教学中也存在类似  相似文献   

2.
之前,我参加了全国首届初中数学精品课观摩活动,每一节课都十分注重课的导入设计,教学过程收放有度,但结尾皆用"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而仓促收场,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一堂好的教学课,从开头到结尾,师生双方都应该处于积极的状态中,结尾也是凸显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古人认为好文章的章法应该是“凤头、熊腰、豹尾”,数学课堂教学与之相似,既要讲究开头,突出中心,更要注重结尾,就像大诗人杜甫所说:“意切关飞初,篇终接混茫.”教师作为数学课的组织者,不仅要设计“凤头式”的导入,也要设计“豹尾式”的结尾,一节课的结尾,犹如一首曲子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收到意韵悠长、回味无穷、妙笔生花的效果,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一节数学课的结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已尽,意无穷”.  相似文献   

4.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本节课的开头、中局、结尾有密切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只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中局,忽视课堂教学的结尾环节。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的作用。而良好的课堂教学结尾方法的设计,能起到画龙点睛、使学生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教学有一个开头、过程以及结尾的结构设计问题,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尾则使该节课锦上添花,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一个成功的结课常常能让学生大彻大悟、豁然开朗,或者犹如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并且对后续内容的学习起到激情增趣、催人奋进的作用,这也符合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理念.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常用的结课方式.  相似文献   

6.
薛峰 《陕西教育》2002,(1):35-36
课堂结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总结,扩展新旧知识联系,以形成系统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人云:"良好的结尾,事半功倍."恰当地设计课堂结尾,可以统揽课题要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当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抓住要点内容,加深学生理解当堂所学的知识,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为后续课题埋下伏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能否把"口"收好,对一节课的成败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呢?  相似文献   

7.
马金秀 《孩子天地》2016,(8):149-150
在初中教育阶段,数学学科作为基本课程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地位异常重要。课堂教学一般由引入、主干与结尾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结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下节课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笔者主要针对初中数学课堂结尾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并且提出部分艺术性结尾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堂好的课要善始善终。然而许多教师都忽略了课堂结课的重要性,甚至在教学设计中省略了结尾的设计。课堂教学的结课虽然是一堂课的收尾,但同样需要精心设计。好的结课可以起到综合概括、巩固强化、提纲挈领、令人回味、发人深思、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或者为下节课作铺垫等作用。根据课堂结课的作用、任务以及特点可以将结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部分课堂教学,并对所有32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其中特别关注背诵教学内容的落实情况,发现这32节课中把背诵列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有5节,课堂教学中有背诵这个环节并指导背诵且落实的有6节,  相似文献   

10.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笔者清楚地记得,1993年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时,26节课学生全都是坐成“秧田”式的;而2001年笔者观摩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时,发现32节课中有23节课是采用小组学习形式;最近笔者参加了某市小学数学观摩活动,14节课竟然全部采用小组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11.
设计高效率的数学专题复习课,是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也是当前课堂教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最近,一节高三专题复习课引发了笔者的若干思考,现整理成文,供讨论.  相似文献   

12.
对“(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这节课,从教学内容解析、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目标检测六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并依据设计进行了教学实践,做了实践后的反思.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设计随机模拟实验,并能够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进行具体实施,因此这节课设计的立意为在学生理解随机模拟基本思想的前提下,探索通过模拟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单元起始课的思考与探索,是数学教学从单个知识点教学走向大单元框架式教学,重视知识点或知识链及知识框架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及数学思想的渗透的重要环节。笔者以“二次函数”为例,设计了一节起始课,展示了笔者对起始课的一些思考和探索。起始课的教学设计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学,如何学,用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一门科学,而数学教学原则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要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人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而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束方式的设计,则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结尾设计的好,能起到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的经验,归纳出五种课堂结尾的方式,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公式的探究这一教学目标,为学生搭建“做数学”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下面是笔者对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几个方面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拙文[1]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从教学目标、问题情境、范例与练习、方法与手段等诸方面探讨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近期,笔者参与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数室牵头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研究”的课题组活动,并在活动期间向与会专家、教师讲了一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材必修2第二章2.3.1节)的研讨课,获得好评.现结合该课例及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再谈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研究》2008,(2):F0004-F0004
本文从<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入手阐述新课改后教师思想的转变,并反思数学课堂如何能从以前的枯燥乏味变成如今的丰富多彩.从而引发人们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更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市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在我校举行,笔者有幸观摩。其中,数学特级教师黄德忠执教的小学二年级《认识角》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整合较为成功的范例,多媒体课件在导入、重点、难点、结尾几个关键点处恰到好处地运用,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本市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在我校举行,笔者有幸观摩。其中,数学特级教师黄德忠执教的小学二年级《认识角》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整合较为成功的范例,多媒体课件在导入、重点、难点、结尾几个关键点处恰到好处地运用,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入手阐述新课改后教师思想的转变,并反思数学课堂如何能从以前的枯燥乏味变成如今的丰富多彩.从而引发人们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更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