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要提高学生语文兴趣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从他们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点滴积累逐步培养兴趣。再引导他们发现语文的美提升兴趣使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2.
黄惠珍 《亚太教育》2019,(8):104-104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学习能力。而语文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朗读时间和朗读机会,引领他们有条理、有特性地进行朗读,同时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培育,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本文针对怎样运用语文实践来提高语文素养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大纲提出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了,阅读教学的改革首当其冲.语文老师应当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学生从课文中带出来,引导他们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去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本文以三篇课文的教学实践为例,具体地谈了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怎样通过引导学生走出课文的小天地,到社会、到文学的海洋中去,从而达到提高的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知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很多学生不爱学习语文,这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这样着手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语文为其生活服务?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我认为一切教学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而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就是把课堂变成学生生活的天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无比的轻松、愉快和满足。要活跃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就必须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的语言气氛,活跃学生的情感气氛,活跃学生的感知和身体。  相似文献   

8.
单衍训 《现代教育》2003,(17):54-54
当前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作者内心生活、思想积淀的自然再现,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作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作文教学中必须确立自己看、自己想、自己写的学生主体意识。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激活他们内心深处的生活、思想积淀,使他们愉快地敞开心扉,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实践中必须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而不是仅把他们当作一个知识的受体载体,每个环节,都要极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日益深厚.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高段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基础和能力,要进一步的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和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是能够丰富他们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可以很快地积累他们的人生经验,领悟到人生内涵,最终实现全面成长。因此语文素养融入教学中,可以更加快速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促进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加快发展的脚步。本文将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在高段阅读训练中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规定:生活语文的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我们的智障学生学习、掌握生活必须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指导他们融入到文本里,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习得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学会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在培智语文教学中,若能  相似文献   

12.
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且服务生活,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既‘导流’又‘开源’.”但现实教学中确有把课堂和生活相隔离,把学生固封在课本里的现象.学生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活生生的人,这样做无疑是把含苞待放的花朵剪下来放在瓶里,明着看好像是关心爱护,实际上是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必须改变这种现象,让文章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课堂与社会生活相接壤,使语文充满“时代的活水”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怎样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学生的思路吸引到语文课学习上来,使他们能够在最佳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过程中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呢?  相似文献   

14.
毛殿豪 《广西教育》2007,(12B):28-29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科之一。语文教学的优劣,既决定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又影响到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那么,怎样改变语文学习后进生(下文简称后进生)的学习,激起他们对语文的情感,增强其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去考虑,必须将语文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做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抽象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和现实生活有效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实践操作,在生活中感知知识,了解知识,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在学中用,用中学,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充分体现出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指导思想,培养生活适应能力,还语文课堂教学以生活本色.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在新课程指导下,使语文与生活双赢.  相似文献   

16.
刘玉  刘玉伟 《现代语文》2005,(1):111-112
新课标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实践教育创新,努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学好语文知识,既有利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也能帮助他们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质,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是,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进行的并不理想,陷入了极大的困境,怎样使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广大高职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生活化"即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一定能滋润学生精神的田园.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而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汉语拼音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么,汉语拼音作为汉字的辅助工具,应该怎样利用它为语文教学服务呢?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语学的重要环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作者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和如何布局谋篇,满足他们模仿课文表达生活、表达美的欲望,这就要求阅读教学必须与仿写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