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学会感恩"的最高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感恩思想主要以孔子的德育思想为主导,其所强调忠、孝、信被誉为"感恩"的精髓,不仅对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的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也存在着重要价值。本文将从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问题出发,分析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感恩元素,探讨孔子德育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应用,为增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
尹玮 《文教资料》2009,(11):183-18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格素养.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化与缺失的表现,深入分析了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从认知层次提高大学生对感恩的认识,从情感层次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从实践层次将感恩意识转化成为报恩行为,培养出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李欣  李娜 《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74-275
当代有些大学生由于感恩意识缺乏,出现了不知道感恩、忘恩负义、感情冷漠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涉及到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这一现象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道德素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提出了以"家庭——学校—社会—自己"四位一体为主的感恩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为国家培养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4.
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学会感恩与施恩,实践教育是实现此目的的最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恩内涵、激发感恩情感、学会感恩技巧和提升感恩能力.  相似文献   

5.
花城 《华章》2013,(32)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感恩教育的缺失。家庭和学校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感恩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为高校感恩教育的缺失和家庭感恩教育的偏失。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感恩心理的表达是其情感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根据大学生感恩心理缺失的主要表现和感恩教育现状的不足,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提出"知情意行"模式来探索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格素养。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必须面对的课题,更是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感恩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在感恩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情感匮乏、表达不足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感恩教育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永超 《教育探索》2006,(10):106-107
感恩意识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原则。感恩教育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学会善待自我,获得他人尊重,改善人际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有助于建立高校人本生态,构建和谐教育。我们应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巧妙激发其感恩情感,积极开展感恩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高丽倩 《文教资料》2013,(10):151-152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点,是当前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立德树人"宗旨的坚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感恩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分析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涵和意义着手,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德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19+121-119,121
感恩一直是中华传统美德,古有韩信漂母一饭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华罗庚老先生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校开展感恩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学会感恩是有必要的,特别是这些90后的大学生。学会感恩有助于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陈璐 《学子》2014,(5):85-86
感恩教育应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与系统性长期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甚至缺失,加强感恩教育已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着力点.加强感恩教育,要遵循感恩教育的特点,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着力建设校园感恩文化,切实提升感恩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感恩心理的缺失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心理,然而,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感恩心理的缺失,为此,我们应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激发其感恩情感,实践感恩行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心理。  相似文献   

14.
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缺乏感恩心而被取消受助资格”入手,对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促进个人自身道德修养重要条件。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近年来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论述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并对学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各大高校在大学生的各个年级都有不同类型的感恩教育活动,但是高校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势必需要我们详细了解当代大学生也就是90后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对他们在亲情、师生情、友情、爱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从而更好地实施感恩教育。本文通过雷锋事迹的宣扬,让当代大学生感受雷锋的无私奉献源于他对中国共产党带他走出苦难的感恩之心,正是由于这种感恩的情怀使得他永远站在党和人民需要他的地方,无私地为他人奉献自己。而当代大学生在国家的呵护下进行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更应该怀揣感恩之心。同时,本文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通过校训中对于感恩的诠释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为感恩教育提供创新有效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已有调查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探讨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策。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因素出发,剖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其目的是通过培养高职大学生学会感恩,从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8.
李良导 《文教资料》2010,(13):201-202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构,只有将和谐社会目标与大学生感恩教育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修养。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造成大学生感恩之心缺失的原因,指出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共同努力,担当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提倡感恩、弘扬感恩、学会感恩的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感恩意识缺失是当代“90后”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种感恩意识的缺失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碍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有很多因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三个视角来看,早期家庭教育不当、学校德育的忽视、多元文化的冲击是导致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要从大学生对感恩的认知、认同、实践三个层面入手,从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课”教师教学工作、校园文化与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提出提升“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