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仪器是科学知识和方法的物质化集成,是科学发现的基础条件,是技术创新的强劲动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先进的分析、测量、传感仪器,没有先进的工艺设备、加工设备等,就难以获取高质量的科学数据,就难有现代技术的进步,更难以产生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以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发给与分析仪器发明发展直接相关的实验项目有27项,在全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中,物理学科占68.4%,化学  相似文献   

2.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X光的发现者伦琴。诺贝尔科学奖所奖励的原始性创新科技,对整个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100年来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名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20世纪科学发展历程的缩影。 从1901年至1999年,获诺贝尔自然科学三大奖(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的项目中,最主要是重大的科学发现,占58.7%;重大的理论突破占22.8%;重大  相似文献   

3.
今年正值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发100周年,本文就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设立、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百年走势及特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作用与意义,从多视角系统深入地总结分析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百年辉煌及给人们的借鉴与启迪,仅撰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4.
秦波 《华夏星火》2005,(5):116-117
1、问题的提出 在自然科学的学科发展中.通常分为两个基本阶段.一个是经验阶段.另一个是理论阶段。在经验阶段,是直接积累由某一概念体系描述的实验事实。如果假设这门学科所研究的现象周转是由某一复杂系统来确定,那么积累实验事实并且用直观方法就可初步划分出若干研究方向。这其中的每个方向都是以现象的某一确定方面或看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此时,这些研究所用的要领体系多半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面上项目含自由申请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是科学基金资助的重要项目类型。2004年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7609项,资助经费16.5亿元,约占自然科学基金当年资助经费的63%;生命科学部资助面上项目3064项,资助经费60525万元,约占科学部资助经费的72%。在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是科技工作者根据科学基金资助范围,  相似文献   

6.
学科交叉研究的神韵——百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学科交叉是20世纪科学整体化的具体反映,本文从学科交叉研究出发,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与生理学奖)获奖成果和获奖者为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析诺贝尔奖中学科交叉的变化状况,显现学科交叉变化趋势在20世纪科学发展中的脉络,揭示学科交叉既是产生新学科的生长点,又是实现对复杂对象的多学科协同作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6,(10):330-336
英国是传统的科技强国,以占世界1%的人口承担了世界6%的科研任务,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75名,全球科技出版物的8%来自英国,被引证论文数量超过9%,世界上平均每10种抗生素中就有5种出白英国的医药制造业……许多数据均可证明,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科技强国。英国的研发设计业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相当发达的,尤其在设计服务领域更是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8.
据国家科委《科技统计》课题组统计,1994年执行的6237项科技计划项目中,由企业承担的计划项目占48.0%,由大专院校承担的项口占17.1%,由科研机构承担的项目占30.2%,在指令性*丈2]项目中,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分别承担了34.8%和56.0%;指导性计划项目的86.1%由  相似文献   

9.
以2008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科学家们的成功科研经历为出发点,探讨2008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给予科研工作者科研创新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编者絮语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迄今,已经走过100个年头。百年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的研究项目,对世界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期刊发特稿《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百年回顾与展望》,以飨读者。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计划建议,这是顺应时代进步要求的体现。本期的“专家论坛”栏目,我们刊载了赵营波同志的文章《用新的方式编制、审议“十五”规划》,文章以大协调学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