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篇题目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一开始,这个新奇的题目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孩子爬悬崖时发生的一件事:“我”出世以来,一直有病,但是“我”不想因为不敢爬悬崖而被伙伴们说成胆小鬼。所以,“我”和  相似文献   

2.
林妮娜 《师道》2024,(1):45-47
<正>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悬崖上的一课》中写道:“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也是我第一次在全区做公开展示的一节中小衔接的课例,“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句话也成了我专业成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本解读往往聚焦于“我”通过一次悬崖险境而感悟到面对困难要坚持和冷静的道理,但文章的巧妙之处并不在于此处的以小见大,而是将“走”的丰富哲理蕴含在心理困境、悬崖困境的缠绕交织之中。探析“走”蕴含的深层意蕴,要先认识到悬崖困境、心理困境之间巧妙的关系,明白“走”的不只是悬崖路、心理路,更是人生路。“走”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丰富的人生哲理的寄寓体,指引“我”在人生之路上行走。梳理双重困境之间的内在张力,分解“走”的动作,  相似文献   

4.
莫顿·享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融情境、意趣和哲理于一体的优美散文。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三个问题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一、文章两次写到“啜泣”(“我听见有人啜泣……”)(“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文章为什么不直接写“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而要先写“啜泣”?前一次“啜泣”,是“我”身处“悬崖峭壁”时恐惧心理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开始爬时就“全身颤抖,冷汗  相似文献   

5.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记叙一件小事的作文。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写童年生活的短文。文中回忆的故事是:小时候,瘦弱胆小的"我"与同伴们攀上悬崖后不敢下来,后在爸爸的指引下"我"一步一步地走下了高高的悬崖。这篇课文,从多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作文技巧方面的借鉴。起码可以让我们"一课三学"。  相似文献   

6.
曹津源 《学语文》2004,(6):13-13
一莫顿·亨特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是一篇融情境、意趣和哲理于一体的优美散文。阅读时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三个问题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一、文章两次写到“啜泣”(“我听见有人啜泣……”和“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 ,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文章为什么不直接写“我产生了一种  相似文献   

7.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编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课文,对于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初中生来说,是一篇有关成长的启示录:悬崖,人生中各种考验的象征;朋友,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遇见;父亲,永远引领我们前行的灯塔。  相似文献   

8.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是春天,走一步,再走一步,气象就会焕然一新。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走一步,再走一步,胜利的曙光就会出现。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路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配图讲解《愚公移山》的故事.) 师: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后有什么感想呢? 生:生活中遇到困难不应该消极退缩,而是要迎难而上. 生:生活中遇到困难,应该想办法去克服,化大困难为小困难就能解决. 师:很好!同学们,面对困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去看一看“我”面对困难时父亲是如何帮助“我”解决问题的,以及“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0.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相似文献   

11.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我们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厌了弹子游戏,便想出了爬悬崖的新花样。我—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相似文献   

12.
当问到她的成功的秘诀时,她笑着说:"如果成功需要走100步,那么我就走101步,我要永远比别人多走一步。"  相似文献   

13.
刘勇  毛冯 《新作文》2022,(2):34-38
一、检查预习,比较标题 师:同学们,请读标题(板书:走一步,再走一步).同学们都预习了吧,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昵? 生:费城,一个病弱的小男孩,有一天,他和小伙伴一起去爬悬崖,结果下不来.在万分着急之时,他的好朋友去通知了他的爸爸,在爸爸的指导下,他成功地爬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一篇文章,记叙了"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它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应对人生的坡头沟坎,给了我们有益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5.
曾听过一个故事:兄弟二人在野外旅行,夜幕降临,还没有找到人家借住,只好摸黑前进。爬上一块岩石,哥哥猛地向前走一步,一脚踩空,好在弟弟及时抓住了他。两人推断,这是一个悬崖。正当他们打算往回走时,后面的树林中又响起了狼嚎声。两人不敢退后,更不敢前进,便准备在悬崖上过夜。弟弟不死心,向下扔了一块石头,却没有听到一点声音。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时,在完成“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并复述课文,品析‘脱险’部分并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认真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反思,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回忆童年一次“脱险”经历的一篇故事性散文,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本文以其为切入点,分析课文中父亲和母亲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窥视家庭教育在孩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给出相应的家庭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步也不走     
父子俩去郊游。父亲说:"小心点,此处有一种叫‘五步蛇’的蛇。""没关系,万一被咬了,我只走四步就不走了。"  相似文献   

19.
案例1让学生自主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浅显易懂但又耐人寻味的美文。适合学生自主品读、探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创设一个他们喜欢的模拟“聊天室”,让学生自由讨论这篇作品。关于“聊天室”,可直接进入电脑教室实际操作。条件不成熟的可用多媒体设计模拟聊天室界面,让学生说即可,条件差些的地方可用小黑板代替。设计特定话题:老师接到人教社张编辑的电话,意思是有些地方建议要换掉《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想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以此引导学生分别走进三个“聊天室”发表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看法。聊天室(一)———聊聊内容…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时,在完成“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并复述课文,品析‘脱险’部分并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认真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反思,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