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多种元素互容、互知、互识、互惠、互补、互用的当今社会,采用跨文化研究的方法,从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熵的观念这种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研读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通过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爱情、宗教、名利三方面主题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她的独树一帜的思想火花使艾米莉·狄金森堪称为一位“反熵的英雄”。  相似文献   

2.
曾颖 《海外英语》2014,(6):201-203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美国隐士女诗人。诗风独具匠心,意象突出,蕴含丰富,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激情澎湃。诗歌以死亡、永生和超自然等哥特题材为主,给读者营造一种黑暗、恐惧和伤悲的黑色浪漫主义氛围。该文以寻求艾米莉·狄金森哥特因子创作源为主旨,初探当时社会哥特因子的发展,窥探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特点及简要分析影响艾米莉·狄金森创作来源的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诗坛上一位极其重要的诗人,关于她的诗歌研究由来已久且呈现出愈来愈热的趋势。周建新作为艾米莉·狄金森研究专家在《艾米莉·狄金森诗选》中严谨忠实,并力求神似,为广大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研究者和热爱其诗作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译本。  相似文献   

4.
郑玲  张红霞 《考试周刊》2010,(12):33-34
受家庭的熏陶和19世纪美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带有典型的女性色彩,因而具有强烈的独特性.文章在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家庭和生平介绍的基础上.对她的诗歌进行分析,剖析出艾米莉·狄金森这个怀有浓厚女性情感的诗人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最富传奇性的女诗人.她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声大作.艾米莉·狄金森终身未嫁,其爱情生活的失意,带给她巨大的痛苦,但诗人追求爱的永恒信念始终不渝,对爱的专注与真诚在其诗作中处处可见.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描绘各种爱情生活体验,细致入微,蕴涵丰富,激情澎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采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手法,试图从男性与女性两方面探讨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两性关系,从而证明诗人在其诗歌中努力达成了一种和谐并互存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所创作的1775首诗歌中约有三分之一是以自然为主题的.文学史上不乏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但是女诗人描写自然的角度却相当独特.以西方生态女权主义批评理论来探讨艾米莉·狄金森女性意识和生态思想的形成以及她的自然诗中所展现的独特的自然观,从而提供解读艾米莉·狄金森作品的新视角,加强读者对诗人诗歌的认识和领悟.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活经历,以及其生活经历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通过艾米莉大量不朽的诗篇,介绍了狄金森的美学观点,以及她的反传统手法,同时还介绍了狄金森的诗歌主题.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以极具特色的诗歌隐喻著称,给人以无限的新颖感和审美愉悦。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该文以概念合成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角度探讨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隐喻的含义,进而揭示其诗歌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以极具特色的诗歌隐喻著称,给人以无限的新颖感和审美愉悦。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该文以概念合成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角度探讨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隐喻的含义,进而揭示其诗歌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人们往往从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反映的主题把她的诗分为爱情诗、死亡诗、自然诗、宗教诗等,笔者认为狄金森的诗有一些表现的是性爱的诗,和单纯表现爱情的诗是有所区别的。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的"升华说",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性爱诗,诗人采用了意象,运用了隐喻、象征的手法,对性爱进行了描写,表达了她对情爱、性爱的渴求。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与沃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同时代的一位女诗人。当惠特曼以他奔放的自由体诗名声大作时,狄金森却一直默默无闻,几乎一生都呆在马萨诸塞州的艾默斯特小镇上,足不出户,从事平凡的家务劳动。她利用闲暇时间,致力于写诗宣泄郁积在心中的种种感想,却无心发表。她一生中共写了1775首诗歌,生前仅发表其中的七首。然而,艾米莉·狄金森在她去世三十年后重新发现,意象派视她为先驱,现代主义的诸多派别对她也十分推崇,她的声誉因此日见上升,艾米莉·狄金森现在已被当之无愧地公认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艾米莉·狄金森被称为美国最有独创性的女诗人,本文将其诗歌与意象派诗歌相比较,揭示了狄金森独特的、作为意象派先驱而具有的艺术特征:短小凝炼,意象奇特,诗体自由。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用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展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的作品中含有大量哲学和宗教方面的元素.艾米莉·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摆脱了男性文学标准的束缚,勇敢地探索自己独有的世界和精神家园,女性的独特处境和视角使她拥有了不同于男性的语言和文风,从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宗教观.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文本,尤其是宗教主题方面的文本,可以帮助构筑女性主义文学传统的框架,发展一种建立女性经验之上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狄拿森,是美国最富传奇性的女诗人。她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声大作。艾米莉·狄金森终身未嫁,其爱情生活的失意,带给她巨大的痛苦,但诗人追求爱的永恒信念始终不渝,对爱的专注与真诚在其诗作中处处可见。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描绘各种爱情生活体验,细致入微,蕴涵丰富,激情澎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前20年,批评家们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看法尚欠统一;30年代起,她的诗人地位得到普遍认可。50、60年代后,她的"伟大"诗人的地位已毋庸置疑;到80年代,艾米莉.狄金森被认可为西方经典作家之一。30年代前,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评价主要是印象式的。此后,社会历史式的批评兴起,40到70年代出版了大量研究她的生平和影响的文章和著作。60、70年代出现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心理分析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是个显著的现象。80年代批评界美化艾米莉.狄金森和90年代批评重心向原稿的转移堪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批评史上的转折。  相似文献   

17.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文学领域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分析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使我们能从更广的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地解释和欣赏狄金森的诗。  相似文献   

18.
张阳 《时代教育》2010,(6):282-282
艾米莉·狄金森其生前只有七首诗歌问世,如今,人们已将她比作与惠特曼同名的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9.
官寒菡 《海外英语》2013,(22):265-266
作为美国最出色的诗人之一,艾米莉·狄金森善于使用不规则的破折号,文学研究者对此已有不同的解读。针对这一诗歌特征,在文学教学中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可明确其破折号的使用频率和位置,从而与破折号的传统用法进行比较,试探讨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破折号的五种常用目的,使学习者对这一诗歌特点有更全面的了解,这也是语料库应用于文学教学中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狄金森的诗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惠特曼同时代的美国诗人。她的诗,不同于惠特曼那种响亮、豪放、坦荡的男性风格,而另有一种女性独有的清丽、柔婉、蕴藉。但是和惠特曼一样,狄金森也是美国人最喜爱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