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不见的手”是一条名的经济学原理.它对学创作同样具有干预和支配的作用。就此.本从它的性质(人们或以为它是“黑手”.或以为它是“黄手”)、它对学创作的外在影响、它同学创作的内在关系等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其基本结论认为,“看不见的手”只要是在正确的经济原则上进行操作的.它就没有什么被指责的.同时认为.在学与“手”的相互掣肘中.真正理想的状态应是学与“手”的“联姻”。  相似文献   

2.
萨特的《脏手》一经发表、上演,便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关注,或褒或贬评论不一。许多人认为,此剧是政治剧。资产阶级评论界认为,此剧是反共的,因此把它作为冷战的武器;而共产党人也认为此剧与亲共或反共毫无关系,但其重心和价值并在此,因此,本文联系萨特的文学主张和哲学观点,结合作品的实际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此剧是“精境剧”,突出表现了萨特对现实的清醒认真和对人道的坚定张扬。  相似文献   

3.
大学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吗?我认为是有的。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大学教师对学科的忠诚总要大于对学校的忠诚,只要提供一定的条件,每一位大学教师都会努力追求在学科发展上有所建树。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事实之中。一名青年教师能否成为讲师。副教授、教授,乃至最终能否成为海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他(她)的学衔的实际“含金量”如何,即其学术地位、生命价值天平上面的破码,是来自于不断的Publish(出版)和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认定,而不是来自于本校校长。院长或处长们的赏识与否,至少,主要不是来自后者。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有生命的,而且,生命力很顽强。某些语言形式,专家说“错了,错了”,这些形式很可能依旧存在,依旧流行。在经济生活中,有“看不见的手”;我想.在语言生活中.同样也有“看不见的手”。语言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它是不会轻易被左右的。  相似文献   

5.
“两手”——“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均属经济学术语。“看不见的手”一词由十八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①其内涵一般认为是指不受外力干扰的价格机制或市场机制,或指纯粹竞争调节商品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的机制(或功能)。“看得见的手”一词最先由杰·斯·伯林纳于一九五七年提出,②一九六六年又由伊·纽伯格把它作为论文标题的一部分,③以后便逐渐流行。其基本含义指中央政府能够控制一切目标决策和若干主要生产决策的功能,或者指政府干预、宏观管理或计划管理。“两手”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斯密认为,人的利己心是其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可以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满足“经济人”的最好途径就是经济自由,而政府发挥“守夜人”的作用。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对我们建立市场经济体系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长时间广为流行一种理论观点,这就是:在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必须区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文学创作应当努力塑造这两种人物,以便完成文学的“歌颂”和“暴露”的任务。这种观点,究竟是否正确?它在我国文学创作中起了一种什么作用?它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是否符合文艺的特殊规律?我以为有必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一、误认为“习作”“作文”就是“文学创作” “习作”和“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和长期对“作文”的定势思维,普遍默认“习作”和“作文”就是“文学创作”。其原因有:一是我国古代教育多是以文学经典和典籍为教材,写作也就是进行文学创作,如吟诗作对,帖经,墨义,诗赋等。导致我们多数人延续至今的潜意识中仍然认为写作就是文学创作;二是当前语文教材选文多数是文学作品,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同时,也把写作和选文自觉不自觉地联系起来,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就以文学创作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政府作用的模型有三个,即看不见的手模型、扶持之手模型以及掠夺之手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看待政府的作用各不相同。在转型的约束条件下,政府除了完成市场化国家政府的一般职能外,其职能还需要重新界定。首先强化人力资本的投资;其次,转型国家的政府必须协调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再次,提高财政能力;最后,转型国家的政府要注意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可以充当看不见的手听任市场的自行其是,也可以采取扶持之手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还可能伸出掠夺之手与民争利,因此,限制政府的掠夺之手使其成为有限而又有效的政府,是至关重要的。政府转型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拿到手”是傅正泰先生“少而精,拿到手”教育理论的缩略语,其内涵是指在社会要求多样化与知识爆炸时代的高等教育机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对大学生实施精品教育,从而真正地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门或数门技能,并能切实而有效地应用于社会之中。为了实现让学生“拿到手”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认真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哪怕是细小的环节。只有这样,“拿到手”的目标,才不会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1.
易霞 《教师》2010,(20):25-25
在大学校园管理中,“看得见的手”到处在发生作用,但有时也很无助;在教育管理当中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要掌握利益同一性原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原理、自由竞争原理。  相似文献   

12.
一、对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一些观点的理解 (一)关于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问题把市场经济提高到至高无尚地位的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斯密把市场经济的作用形象地比喻为一只“看不见的手”,他认为:在看不见的手引导下,生产者的生产价值能够达到最大限度,使他比在真正出于本意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他还认为:人们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进行生活必需品的分配,这样没有真正去做,却促进了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一、“放养”的课堂文化创生势在必行 课堂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影响着课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一、“放养”的课堂文化创生势在必行 课堂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影响着课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布白 ,是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的留出“空白”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在绘画、雕塑、文学等艺术门类中被普遍采用 ,如绘画中讲究“空白是画” ,雕塑讲究残缺美 ,而文学创作中 ,往往留有适当的空白 ,让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 ,对文学形象和意境进行再创造。那么 ,教学艺术中是否也需要布白呢 ?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 :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空白的完形刺激物 ,就会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急于去改变他们 ,使之成为完善结构的欲望 ,从而产生一种进取、追求、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 ,并积极主动地填补和完善它。笔者以为 ,在语文…  相似文献   

16.
现在,文学的“内部研究”受到高度重视,似乎只有这样的研究才称得上“文学”研究;而“外部研究”则遭到不少人唾弃,似乎这样的研究已离文学很远。文学之为文学,确实是因为它具有区别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传记等的特点。但是,文学,不是生长在“文学”这一真空内,它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传记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学,我们必须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社会环境和文学创作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社会环境不仅影响到文学创作的内容,而且影响到文学创作的形式。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兴盛,是与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贬谪,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常见的政治现象,贬谪者将其被贬谪的人生感悟和谪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蕴涵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因而称之为贬谪文学,这是一种在内容情感上独具特色的文学体式。但“贬谪”在历史上,又可以称为“左迁”、“贬”、“流”、“谪”等,于是,研究界便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称谓,或称之“迁谪文学”,或称之“贬谪文学”、或称之“逐臣文学”,其实,它们各自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并不一致,应予区分,以便能较准确地指称和描述贬谪文学这种特殊的文学体式。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运作机制及现实价值王仲君市场经济的运行,受着亚当·斯密所谓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制导。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则从社会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性,形象地概括了支配市场经济微观实际运作的客观内核。因而,把握“看不见的手”及其运...  相似文献   

19.
桃花源址的争议历来很大,至今没有定论。陈寅恪考证桃花源的原址后认为:桃花源就在北方的弘农,或在上洛。从文化和文学创作的历史继承性来看,“弘农”之“桃林”不仅是实际存在的一个地方,而且还是一种文化,一种文学。桃花源的文化学意义,不仅显示在远古那神秘的夸父神话和桃花源之间的文化传承上,更在于它对后世文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理想信仰、心理定势所产生的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和学生,让他们围着它团团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