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立场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教育立场与教育知识属性的关系密不可分。纵观人类历史,教育立场经历了古代的政治教育立场、现代的经济教育立场。从政治立场出发看待教育问题,致使当时教育知识属性具有一切为政治服务的政治理性主义倾向;从经济立场出发看待教育问题,致使现代教育知识属性具有经济理性主义的倾向:盲目崇拜科学,工具理性主义至上,人类生存危机。人类要想改变这种危机的教育状况,就应立足于“人类”的立场。教育知识属性应是整合的理性主义,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生态和谐性、动态开放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05,(8A):28-30
综观多种教育思潮的兴盛发展,究其共性,一言以蔽之,即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学会关心”力图弥补“学会生存”的缺陷,试图解决二战后物质生产高速发展而精神生产相对薄弱的问题,解决现代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危机、道德危机及生态危机,同时努力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生活的全面发展的人。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发展和探索着。  相似文献   

3.
在初二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的历史使命。随着现代产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为了保护环境,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必须重视环境教育,普及环境知  相似文献   

4.
一种理论满足时代需要的程度,取决于这一理论满足这个时代需要的程度,即理论对所处时代问题的解释力。如今,环境危机、生态失衡、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等,已成为当代人类生存面临的严峻问题,而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直逼当代人的生存境况,为人类摆脱生存困境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生态失衡问题导致的生存危机引起了人类的深层反思。西方机械自然观与人类中心论是当代生态危机的重要思想根源,而注重秩序与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简单的协调关系发展到一个紧张关系的历史过程,造成现代人的生存危机。可持续发展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反思传统人与自然的伦理观,强调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和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揭示了工业化社会人类的生态危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性的异化、生命的枯竭;同时也提出了拯救生态危机的策略——要融入自然,与自然一体,恢复人类性的生机与活力。劳伦斯对于生态危机的书写,对于生态危机的拯救策略,涉及到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危机与拯救这一严肃的问题,体现了劳伦斯对和谐生态理想的追求及对现代西方人的生存与前途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从社会批判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提出了自然解放的重要思想,并对生态问题的根源和出路作了积极探讨。在他看来,科技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的直接根源,并由此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即新技术观和建立一个“生存缓和”社会。马尔库塞的思想不仅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作出了决定性贡献,而且对于我们当前解决生态危机,实施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世界环境运动史上,有许多绿色经典文献以其对地球生命系统与生存环境复杂关系的深刻领悟,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生存家圆毁损和生存危机之忧惠意识的深层挖掘,对人类传统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生产方式的深刻反思,形成有吏以来最为波澜壮阁的旨在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绿色思潮。笔者将这些文献分为生态哲学类、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史学、生态报告文学、生态宣言类、生态报告类、生态政治学、生态人口学、生态综合类10类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吉尔吉斯作家艾特玛托夫是当代苏联文坛的佼佼者,其作品通过对幻化世界、动物世界和人的世界的刻画,从哲学的高度思考了人与自然的新内涵、新关系,辨证地分析了当前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全方位展示了人类的生态危机,揭示了人类的生存危机,以超前的生态观来呼唤现代人的生态良心,引起了读者对当代现实世界生态问题的认真思考,以求得人类与自然和谐长久地相处。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生态文学发展的影响下,在中国生态危机的状况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生态文学创作逐渐兴盛,生态报告文学、生态小说、生态散文等创作,对于揭露生态危机呼吁生态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文学创作大多缺乏对于生态问题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生态批评理论研究处于滞后状态,生态文学批评尚未得到文学批评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日本核事故让科学技术再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上备受质疑,究竟科技带给人类的是福利还是灾难。反技术主义者认为技术的发展直接主宰社会命运,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为了探究生态危机背后的真正根源,我们试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生态危机背后的生态价值观,并结合科学发展观理论尝试提出应对生态危机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已成发展"大势",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当着力抓好理念、思路、工程"三个建设"。结合岳阳市君山区的实际,君山区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应围绕打造环湖沿江生态明珠,抓好五大工程:即城镇化引领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建设、旅游休闲风光带和生态走廊建设、大型人民生态广场工程建设和谋划兴办科技教育精典园区。  相似文献   

14.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为理解本土生态治理的政治意涵提供了有益的概念工具和视角。本文首先整理了额济纳绿洲在工程实施之前呈现的不同空间意象,进一步展示了其获得生态空间属性的机制。本文认为,通过对"生态边疆"的强调,国家实现了建构绿洲生态空间、重构牧民生活空间的合法性,这得到了生态学、水利工程学等知识体系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学教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生态文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生态文学的典型作品,挖掘出蕴藏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分层次地逐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然、社会、人文相结合、相协调的生态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政治作为一种"新政治"现象,已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从<寂静的春天>到<增长的极限>,从民间声势浩大的环保运动到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生态政治作为一种大政治观已成为未来政治发展的一种新趋势.2007年,生态文明首次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政治建设也已提上了中国的政治日程.  相似文献   

17.
生态主权理论是在应对全球化时代传统主权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危机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在生态主义语境中,传统国家主权理解割裂主权的构成要素,使国家主权碎片化,违背了人的生态系统的类存在要求,致使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传统国家主权遭受侵蚀、生态殖民主义无法根除、国际局势越来越紧张。只有转变主权的存在范式,在一个新的哲学理论的基点上才能建立治理国家和调整国际关系的共同架构。生态主权理论的提出为处理国内生态发展权和国际生态主权共享关系提供了一个平等互利的对话平台,既有利于维护国内生态发展权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繁荣与和平。  相似文献   

18.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危机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保护森林、保持水土、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出现并且呈现日益恶化的趋势。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力量的约束性、神圣性和庄严性;要敬畏自然;把自己看作自然的儿子,要用实际的行动来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19.
生态安全问题的全球观与战略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各方面的迅速发展,使生态安全问题全球性更加突出。加强国际合作、采取统一行动,实施资源技术、生态圈、社会心理等生态战略,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20.
艾特玛托夫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生态作家之一。他对当今人与自然日趋恶劣的关系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危机深感忧虑,带着强烈的责任感,描绘出了一幅幅生态战争的悲剧,并理性地分析了这一切悲剧发生的根源,对人类中心主义、盲目的工业、科技发展进行了质疑和批判,指出人道的生态伦理观的构建才是阻止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