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论答问     
一"度"与"数"问:你在《批判哲学的批判》修订第六版(下简称《批判》)后记中说,你是在"哲学就是认识论"的传统之下写作该书的,能否再讲几句?答:西方自F.Bacon特别是自Descartes"我思故我在"以来,认识论成为哲学中心,到Kant、Hegel到达顶峰。Kant第一批判绝大部分论证作为科学基础的"认识如何可能"(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Hegel以他的逻辑学囊括一切,形成了所谓认识论、逻辑学、本体论的三合一。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更是如此讲。  相似文献   

2.
《寻根》2011,(3):40-40
"大象学术译丛"以整理西学经典著作为主,但并不忽略西方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着眼于西方学术界20世纪80年代之后研究特别繁荣的学术史、科学史、考古史、宗教史、性别史、哲学史、艺术史、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等领域,目的是为中国学术界奉献一套国内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译丛。  相似文献   

3.
杨瑾 《华夏文化》2000,(4):58-59
王徵是一位有才华有思想、有作为的科学家。他的多项发明三百年后仍施惠普通百姓,被誉为我国历史上最早介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的“科技之星”;在明末驻华耶稣会史上,王徵又重重地写下了一笔,他积极与西方传教士交往,从他们身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思想,尤其是他与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很多影响较大的书籍,在中国古代翻译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任何学术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如何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学术问题,对于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学术训练来说,都是一个最根本的入门问题。记得在我进入北京大不历史系念本科的第一天,老先生们便明确告诉我们:历史研究讲究的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西方学术界受过几年训练之后,我深深感到,这一原则在学术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它提醒我们,经验性观察和研究是一切学术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1898年维新运动失败后,严复写下了“伏尸名士贱,称疾诏书哀”的诗句。可见,他的心情非常悲痛。此后,他选择了翻译工作为终身事业,摒弃万缘,惟译书自课。严复一生没有专门的翻译理论著作问世,但从严复翻译西方学术著作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略窥严复的翻译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翻译在西方文化中的比喻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与人类明同步萌生的一项古老的活动,它既是一门技巧,同时又是与其他语言活动一样困难的艺术。因此,西方早就开始了有关翻译的思考,产生了丰富多彩,新颖形象的比喻,以诠释翻译的内涵,这些比喻从不  相似文献   

7.
金隄先生印象郑铁生金先生在天津外院离休后,便去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高级研究中心。我没和他见过面,但早闻其名。去年《尤利西斯》金译本与肖乾、文洁若的译本几乎同时推出,一是英语文学的资深教授,另一是著名的翻译大家,立即轰动了翻译界,把一部艰涩难懂的西方名著...  相似文献   

8.
郝岚 《世界文化》2008,(2):12-13
“五四”前夕,中国文坛的外国翻译小说激增。这些翻译中,被译介数量稳居前四位的外国作家都属西方流行的通俗作家之列,其中赖德·哈葛德的作品被译介的数量仅次于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而且,在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中,有三个在创刊号刊登西方文豪的肖像。(嘶小说》选的是托尔斯泰,制、说林》选的是雨果,1906年(《月月小说》的创刊号上赫然登着的就是哈葛德的头像,这俨然是把他作为与托尔斯泰等作家齐名的文豪,成为晚清文学“新小说”的效法对象和“热门”作家。  相似文献   

9.
品牌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品牌名称是品牌文化的最直接体现.因此,品牌名称翻译受到品牌文化的显著影响.基于已有西方品牌名称汉译的经验证据,本文首先指出跨国、跨文化营销时,品牌文化需要再定位;进而探讨了品牌文化与品牌名称翻译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品牌文化对品牌名称翻译的影响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0.
由我们编著的《三国演义辞典》,问世已经十年了。十年来,它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同行和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并一再被三国题材的影视戏曲改编者们参考。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海内外唯一的以《三国演义》为中心的综合性辞典。现在,由韩国《三国演义》研究家郑元基先生主持翻译...  相似文献   

11.
自清末民初以来,学界对严复翻译的讨论业已形成异常复杂的评估系统。虽然论者多以西学原著为基准,但对严复翻译的界定却不乏相互矛盾之处,评价严译的标准也多有不同。职是之故,从翻译的"实然"和"应然"两种状态出发重新认识严译中的"再现"与"建构"无疑有助于严译研究的继续推进。作为一种"选择性再现",严译不仅是严复自身思想体系的"建构",更是传统文化观念与近代西方"新"观念相互交融的结果,体现了翻译的"实然"状态。  相似文献   

12.
明清来华的传教士们写了很多介绍西方文化和科学的著作,还写了不少布道或介绍基督教神学的中文著作,这在学术界人人皆知.但有位传教士还按照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的形式,写了部章回小说,这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查一下有关明清小说的目录和各种研究,几乎无人提到.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广泛传播于18至19世纪西方社会,被一译再译,一版再版,拥有众多西文版本和发行载体。带着中华帝国和儒家文化的光环的才子佳人小说,被西方文人学者视为表现中国正统思想的经典作品,因为这类作品不仅注重礼教、德行与品貌,而且与西方文化精英对现实人生的思考不谋而合。西人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翻译和传播,著有浓厚的文化传播意义,他们不仅注重其教化功能,还试图从中寻找儒教与基督教相通的证据,以实现中西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道家①的思想与修行实践,在汉学家们的许多著作中皆有所记述;此外,为数甚多用西方语言翻译的道家典籍,也已陆续问世。但是,虽然其中一些作品不乏值得重视的价值,然而它们并未充分揭示出中国思想文化中道家传统学说的真实意义。当代研究中国文化的西方学者,对于道家...  相似文献   

15.
民族是一个源起于西方的概念,时至今日,它仍是学术界的一个主题话语。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在近代传入中国后,打破了中国化主义而非民族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促使中国从“天下”走向世界,对近代中国国家建构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汉唐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位于东西方交通咽喉的长安城成为西方诸国来中国、东南亚各国与西域交往的必经之路和中转站,外来文化大量涌入长安,以古代各民族语言翻译为前提的中外文化交流在这里大放异彩,长安城成为东西方闻名的大都市。当时在东方就流行着“大道往长安”的名言,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这座神奇的名城。据《唐六典》记载唐朝政府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其中交往最频繁的是日本、波斯、印度和东罗马等国,往来最多的是使臣、僧侣和商人,他们为了本国的利益不远万里跋涉,带来了奇珍异宝,带来了离奇古…  相似文献   

17.
汉语成语同英语谚语一样,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的,具有一定哲学道理和思想依据的、精炼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古往今来,各式各样的行为动作、风土人情、自然景物,都曾被人以文字的形式浓缩在中英成语或谚语当中,诠释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本文将着重对成语当中的动物形象进行研究,并通过中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比较,对其因历史、地域、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具体形象的不同表达进行阐释。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希望从文化对比和分析的角度,为从事中英文语言和风俗文化学习与研究的学生找到较为贴近生活的突破口,使之更透彻地理解中西方风俗文化和思想认知上的区别。从而引导语言翻译和文化传播在更科学有效的途径中进行,使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精准,在语言的翻译过程中,更高效地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18.
皮埃尔&;#183;布迪厄的“社会哲学”(布迪厄有时也称之为“作为实践的实践理论”)近年来在西方学术界激起了许多讨论。自解构主义运动在大西洋两岸衰微以来,单个人的著述不仅对当代“理论话语”的核心层,而且对诸如历史(包括艺术史)、人类学、文学批评和社会学等范围广泛的知识领域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作为博大精深的炎黄文化的一种高度凝练和特殊载体,很早以前就曾零星地流传到了欧洲。但对于抽象、深奥的中国书法,西方文艺界只能表面地、零碎地了解,当然也不乏误解;因为要撇开汉字。汉语本身,而用与汉字的音、形、义差别极大的英语(西语)来表达中国书法的深奥艺术,比翻译、传播中国的其它艺术要困难得多。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虽曾有许多懂中国书法的人到过西方和西方人到过中国,或许他们也曾将中国书法向西方世界作过零星碎语的介绍,但这都远远不能载入中西文化交流史。1935年,有一位名叫蒋彝(19O3-1977,字仲…  相似文献   

20.
韩晗 《世界文化》2007,(10):4-6
界定东方与西方的分野,文化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东方由“远东”和“近东”组成;第二种观点,则主张东方应该涵盖“非欧世界”与“阿拉伯世界”;最后一种观点,即赞成东方是除了欧美之外其他欠发达的地区。在世界迈人现代化、全球化趋势之后,第三种看法逐渐成为了学术界的主流;原本单纯的地域概念,逐渐被赋予了经济、政治、宗教、艺术、文化甚至种族的色彩。于是,“东方,西方”二元叙述范式在爱德华·萨义德的书中被绝对化了,萨义德援引且补充了瓦勒斯坦的观点,即在晚期资本主义之后,西方成为了世界的内核,而东方则成为了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