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小鹰学飞》一文叙述了在小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给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使小鹰明白学习没有止境,要不断进取才行的道理。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分三大段来写小鹰学飞的三个阶段,在小鹰和老鹰的对话中渗透着文本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童话 ,文中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 ,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 ,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 ,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分别讲述了小鹰飞到大树上面 ,大山上空、更高的天空时 ,老鹰对它的教育。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凭借插图来导入新课 :师 :[出示图 ]小朋友 ,你们看 ,图上画了一只 (   )和一只(   ) ,它们在干什么 ?生 :图上画了一只老鹰和一只小鹰 ,老鹰在教小鹰学飞行。师 :说得真流利 !除了用“教”之外 ,我们还可以换个什么词来说 ?意思要不变。生 :图上画了一…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小鹰学飞>是课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目标,从而使小鹰领悟到学无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人生哲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小鹰飞到大树上面、大山上空和更高的天空时,老鹰对它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小鹰学飞》一文叙述了在小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给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使小鹰明白学习没有止境,要不断进取才行的道理。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分三大段来写小鹰学飞的三个阶段,在小鹰和老鹰的对话中渗透着文本蕴含的道理。因此分角色读好对话既是本课教学的朗读训练目标之一,也是明文知意的重要途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以演促读、在读中明文知意作为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篇课文《小鹰学飞》,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鹰跟着老鹰学习飞行。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小鹰又跟着老鹰向上飞。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老鹰又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相似文献   

6.
<正>"儿童之于童话,犹如鱼之于水"。因为童话和童心世界离得最近,童话的精神世界和儿童的精神世界彼此相契合。《小鹰学飞》为二上第四单元中的第一个拟人体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老鹰学飞行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目标,激励小鹰不断向上飞,并使小鹰知道"高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需要"向上、向上、再向上"(不断进取)的道理。故事"人物"性格鲜明,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  相似文献   

7.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内容是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飞到了大树的上空,小鹰以为会飞了,老鹰告诉它飞得只比大树高,不算会飞;小鹰又飞到了高山的上空,老鹰告诉它,飞得只比高山高,也不算会飞;小鹰鼓足了劲,飞到了更高的地方,大树看不见了,高山也矮小了,老鹰告诉它这还不算会飞,因为在小鹰的头顶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这篇课文的本意是想通过通俗易懂的童话寓言故事告诉学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知道学无止境,坚持不懈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小鹰学飞》一课时,我出示了一个“看到白云上面还在盘旋的那几只老鹰,小鹰想:——”的句式让学生练说。第一个学生回答:“看到自云上面还在盘旋的那几只老鹰,小鹰会想:妈妈,我到底要飞到多高才算会飞了呢?”第二个学生说:“看到白云上面还在盘旋的那几只老鹰,小鹰想:等我长大了,我也一定能飞得和它们一样高。”  相似文献   

9.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我觉得这篇课文不适合让这些八、九岁的孩子来学。这篇课文说教的成分太重,有悖新课改精神。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我们把文中的这只老鹰看成是一位教者,把小鹰看成学生的话,在现在大力倡导评价机制以表扬为主的课堂,老鹰一定是一个失败的,或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者,他在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将小鹰的自信心一点一点地消磨掉。尤其在小鹰飞行本领一次超过一次的情况下,因为老鹰的否定,小鹰完全没有了自信。我们可以从文中小鹰在三次飞行后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第一次说:“我已经会飞啦!”第二次说…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苏教版第三册《小鹰学飞》后,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心胸顿觉豁然开朗。这是一篇童话,写的是小鹰跟老鹰学飞行,历经“大树——高山——天空”三个情境,揭示了“学无止境”的人生哲理。我觉得,我们的老师应该成为童话中的老鹰,引领如小鹰似的学生,在新课程这方蓝天下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1.
小鹰学飞     
春天到了,小鹰开始学飞了。麻雀讥讽地说:老鹰怎么生出这么一个没出息的儿子?你看,他飞得还没有我快,真让人笑掉大牙了!鹌鹑也嘲笑说:想不到飞行冠军的儿子飞得还没有大树高!真是羞死人了!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文本中,标点符号都向读者传达着作者的心声,对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标点的停顿,更要关注这些标点符号“停顿”所带来的语言的变化。如“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小鹰学飞》)在这句话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读出小鹰询问的语气,体会小鹰的虚心,更要关注这中间的两个省略号。文本中的“……”并不表示省略了什么话语,而是表示小鹰的呼吸快而短促。因此,在朗读课文时,就要指导学生读出小鹰急促地喘着气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老鹰效应”。众所周知,老鹰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动物学家研究后认为,老鹰之所以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可能与它的喂食习惯有关。一般来说,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而老鹰每次所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老鹰的喂食方法与其他鸟类的喂食方法不同,不是依据公平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喂哪一只小鹰。于是,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最终都饿死了,抢得最凶的小鹰存活下来,代代相传,老鹰这个种族就愈来愈强壮。人们将这种“适者生存”的现象称之为“老鹰效应”。“老鹰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社会要进步就免不了要有激烈的…  相似文献   

14.
老鹰效应众所周知,老鹰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动物学家研究后认为,老鹰之所以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可能与它的喂食习惯有关。一般来说,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而老鹰每次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老鹰的喂食方法与其它鸟类的喂食方法不同,即不是依据公平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喂哪一只小鹰。于是,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最终都饿死了,抢得最凶的小鹰存活  相似文献   

15.
“老鹰效应” 众所周知,老鹰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动物学家研究后认为,老鹰之所以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可能与它的喂食习惯有关。一般来说,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而老鹰每次所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老鹰的喂食方法与其它鸟类的喂食方法不同,不是依据公平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喂哪一只小鹰。于是,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最终都饿死了,抢得最凶的小鹰存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是一篇童话,课文第5节着重描述了小鹰在向更高的目标奋进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两位教师对这一节的不同处理,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案例一:师(指读第一句话):哪个词告诉我们小鹰很努力?(鼓  相似文献   

17.
“老鹰效应”。众所周知,老鹰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动物学家研究后认为,老鹰之所以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可能与它的喂食习惯有关。一般来说,老鹰一次孵化四五只小鹰,而老鹰每次所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老鹰的喂食方法与其它鸟类的喂食方法不同,即不是依据公平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喂哪一只小鹰。  相似文献   

18.
章立早 《山东教育》2004,(32):15-15
“老鹰效应”。众所周知,老鹰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动物学家研究后认为,老鹰之所以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群,可能与它的喂食习惯有关。一般来说,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而老鹰每次所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老鹰的喂食方法与其他鸟类的喂食方法不同,即不是依据公平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喂哪一只。于是,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最终都饿死了,抢  相似文献   

19.
小鹰高飞     
1.老鹰妈妈带着小鹰练习飞翔。2.在草地上,老鹰妈妈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小鹰说: “我看到了大树、绿草和鲜花。”  相似文献   

20.
悬崖上有一个鹰巢。一只老鹰生育了两只小鹰,一只长着黑爪,一只长着花爪。老鹰抓紧一切时间,训练小鹰飞翔的本领,使它们能够尽快地独立生活。当小鹰长得大一些的时候,老鹰就鼓励小鹰展翅飞向对面的悬崖。老鹰说,谁能飞到对面的悬崖上,谁就是一个成功者。可是,小鹰总是飞出不远就跌到山谷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