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强 《山东教育》2005,(31):34-34
一、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写“对话式评语”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社会生话的认识和反映.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自我表白.也是学生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尽管有时候学生的作品很稚嫩,甚至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还是应该得到老师的尊重。作为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我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写在评语栏中.好像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这就是我写的“对话式评语”。  相似文献   

2.
王艳青 《考试周刊》2011,(62):96-97
多年来,给学生写评语似乎仅见于学生的学籍卡和学生手册,以及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中的眉批与尾批。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原来最常用的是“√”“×”,右上角打上一个分数.最后写两个字“更正”。近来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些老师将批改程序改进为“√”“?”,右上角打上一个等级.最后写三个字“请更正”。改进后的批改作业法,  相似文献   

3.
学生写“数学日记”,是我校“数学小课题研究”的特色活动之一,学校要求三至六年级的学生都要写。我任教二年级(1)班的数学课兼班主任,按理说,还没有教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义务”。但为了及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我从二年级开始就指导学生开始了写“数学日记”的尝试与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写作.本是做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就好象农民种地会使用锄头一样。然而今天对一些教师来说,写作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学生时代,语教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提高你们的写作能力吧!”那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出了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写作就被置于我们视野之外,即使是后来成为了教师,甚至是教学生写作的语教师.也难见我们动笔写写什么。我们这个时代患上了“不写症”。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理念明确主张“注重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造情”.“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字的能力。”听、说、读、写被公认为当今语能力的四大支柱,四紧密相联.相互作用.而“语应用能力”侧重指“说”与“写”的能力。其实自古以来“说”“写”关系就很密切。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门外谈》中就揭示了学创作的源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们常常说“我不知道写什么”,又有人说“我怕把作文写偏了,写离题了”,其实,写作文不应局限于话题本身,而应当由话题展开去,写点有广度、有深度的东西。因为学生中“怕写偏、怕离题”而不敢动手写的心理,必然会造成事例的“小”“少”,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或者内容贫乏,或者言之无物.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本次习作.是学生从练习写话步入命题作文的开始。为了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写作的快乐,本课以新课标指出的“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一论述为设计理念.将“激发写作兴趣.打开写作思路”作为重点,创设了“猜、讲、写、评”等活动.让学生有理、有序洧物地写出真实的“我”,为今后写作营造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微笑着走上讲台,让学生随意写一个最难写的字。学生有的写“夔”字,有的写“棱”字,有的写繁体字。我笑着摇摇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人”字。  相似文献   

9.
教学小记     
在“万以内有零的数的读写”的教学中,一直以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在读数的时候,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零不读:而在写数时,所有的“0”都要写下来。写数时,学生往往会出现少写或多写“0”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如果学生果真问及“这故事是不是真的呀”这类问题.我想,我们为人师者应该在心中一阵窃喜。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在关注童话故事的内容“写什么”的同时,终于开始关注童话故事的形式“怎么写”了。“你们认为呢?”我会不露声色地把问题再抛给学生。当然,我们一定要记得“再往前走一步”,追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呀?”“你认为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像”,要“写想像中的事物”,要“写想像作文”。翻阅学生的习作.我们发现有一个通病——模式化.而且相当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像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研究的热点。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写不出好的作文。以往人们有种观点,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是由于缺少“生活”。为了解决这汪“源头活水”,很多老师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学生创造“生活”。比如在春天或秋天让学生春游或秋游,叮嘱学生要认真观察.回来之后写游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半鲁相请     
张爱勤 《广东教育》2006,(11):68-69
鲁、曾、暖这几个字看起来很容易写.但是学生真正写起来却容易出错.主要原因是他们常把这几个字中的“日”写成了“目”。我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常帮学生改正,但却避免不了它们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将“风景旧曾谙”抄过默写过几次之后.“曾”字的“日”字底还是会被他们写成“目”字底。  相似文献   

14.
对于作文教学.我们思考较多的是教学生“如何写”,而对“写什么”的问题则比较忽略。其实前者是技术层面的事.后者才关乎学生的眼界胸襟。题目设置的老套、选取题材的狭窄不仅窒息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还束缚和局限了他们的认知领域和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5.
我新接手一个班,对于学生们的真实写作水平一无所知,必须尽快了解、熟悉他们.以便找到对策.对症下药.开学第一天,我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份作业便是写一篇日记,写什么内容不限,只要能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即可:结果,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一声,一脸的茫然:一问方知,他  相似文献   

16.
一想起作,不少学生眉头紧锁,“写不好”。“没得写”。怎样写好作呢?我认为几种“意识”是必备的。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评语”是以往成绩通知单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今“学生成长记录册”中的“学生发展综合评语”继续延续着类似的功能。显而易见,“评语”是学生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在于,不少的中小学教师面对“评语”,有一种“年年要写,年年难写”的尴尬;学生和家长也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数量化的分数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期终评语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整个学期的评价。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能给予肯定的评价,因此,班主任在写评语时.千万不能马虎草率.评语中更不能出现伤害学生的语言。写评语要注意一个“情”字,以情感去诱导、激励学生。这样学生心理上才能得到满足,才能把老师的要求化作自己的实际行动,并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长期以来,作文对于学生的学或教师的教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作文教学,教师总是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一篇篇的练习.让学生去写。而学生面对一次次的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伤脑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把“写”与“观察”、“写”与竞赛和成果展示、集体训练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激情;抓实两个本子,落实两个“积累”;突出“精”、“巧”二字,指导学生学会构思和选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