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在苏俄(指前苏联)当代文坛上,涌现出一批女作家,她们的作品以写妇女生活为多,表现出女作家特有的切入生活的角度和审美观,其中,柳博芙·尤尼娜就是富有代表性的一位。她自70年代以来,创作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和鲜明女性特色的作品。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她的主要作品有:《独居女人》、《一张前线的照片》、《十二天》、《女厂长》、《民警大尉库兹米切娃和她的好友纽拉》、《飞来横祸》等。在这些作品里,作家塑造了一组“事业型”新女性的形象,这  相似文献   

2.
一、作者和作品意义张洁是四人帮粉碎之后,崭露头角的中年女作家。《挖荠菜》是她从1978年发表第一篇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发表的第六篇作品。她的作品,有人评价说,“具有近似于音乐和抒情诗  相似文献   

3.
张抗抗是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作为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文学素质。在她的作品中,张抗抗不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法描绘着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触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使作品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  相似文献   

4.
林格伦是瑞典著名的儿童作家,她有30多部作品获得过各种荣誉和奖励。像“安徒生金质奖章”、瑞典“高级文学标准作家”国家奖、《纽约先驱论坛报》春季奖等。《绿林女儿》是她的一部现实主义儿童作品,讲的是女孩罗妮娅和男孩毕尔克.分属两个世代  相似文献   

5.
恋土:中国农民的传统价值观──赛珍珠作品主题分析尚营林赛珍珠的多数以中国农村为背景的作品,如《大地》三部曲、《龙种》和《母亲》等,都深刻表现了中国农民与黄土地的血肉关系,她更以“大地”作为其代表作的标题。她在塑造王龙(《大地》①)、凌丹(《龙种》②)...  相似文献   

6.
品星名片张悦然被誉为“80后”作家群的代表之一,也是“新概念作家”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媒体评价其为文坛“玉女派”、“才女派”掌门人。她与郭敬明合有“金童玉女”之称。1982年,她出生于山东济南,2001年于山东省实验中学毕业。同年,她考入山东大学,于英语、法律双学位班学习,后考取新加坡政府奖学金,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被聘为《新加坡联合早报》特约撰稿人。14岁,张悦然便开始发表文章,她的作品《陶之陨》、《黑猫不睡》等作品在《萌芽》杂志发表后,在青少年中引起巨大反响。她先后在《萌芽》、《芙蓉》、《特区…  相似文献   

7.
赵静 《现代语文》2004,(5):36-36
喜欢留着俏皮的短发,喜欢踢足球,更喜欢写作,而且大多写的是关于魔法一类的曲折离奇的故事。她就是沪籍女孩刘婧,现在就读于全国名校衡水市衡水中学理科班,而且还是团支部书记呢。刘婧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至今“战果”累累:多次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科幻世界》等刊物发表童话、科幻小说。在美国《世界日报》、法国《欧洲时报》发表散文等作品。《作文大王》、《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特邀她为“卡洛的世界”、“刘婧童话连载”专栏作者。《童话王国》、《中学生》等10多家杂志,还先后推出了她的专集或长篇连载。并有作品入选全国女…  相似文献   

8.
<正> 丁玲早期的创作,指的是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年前后的作品。从发轫的《梦珂》、《莉菲女士的日记》到《自杀日记》的集成,忠实而又形象地记录了早期丁玲在苦闷、迷惘、徘徊之中奋起追求但又陷入困顿的思想流程。 “梦珂”、“莎菲”甚至“阿毛”、“阿英”是丁玲情绪、直感的物化实体,是丁玲早期自我意识的外化形象,是她思想流程中的特殊符号。如果说丁玲早期作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她自己的主观情绪和记录了她思想发展轨迹的话,那么研究这些作品,就不能不联系她的个人经历和思  相似文献   

9.
《华章》2011,(3):58-58
杰奎琳·凯利,出生于新西兰,从小读着《柳林风声》和《爱丽丝漫游仙境》长大的她,成年之后开始阅读查尔斯·波蒂斯与艾丽丝·蒙罗等名家的作品。并被他们作品中那充满幽默、充满人性的写法所影响。《女孩的进化史》是她的首部作品。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日记》2014,(8):F0002-F0002
湖南省浏阳一中语文教师,天马文学社指导老师,校园文学杂志《天马》主编,长沙市骨干教师。她陶醉于语言文字的魅力,更醉心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她的十几篇个人作品在《语文教学通讯》《现代语文》《文学教育》等杂志刊登,她所指导的近百余篇学生作品也在各类期刊发表。近年来经社刊推介,她在全国公开发表的学生作文两百多篇,文学社也荣获“全国十佳社团”和“湖南省优秀社团”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在马来西亚文学界,戴小华是最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她以她的创作名满马来西亚,走向世界。八十年代中期,她以揭露新泛电事件为题材的电视剧《沙城》、获奖散文《阿春嫂》、《戴小华中国行》等作品而驰名文坛,成为擅长于多种文学体裁的全方位作家,创作了散文、剧本、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体裁的作品。进入九十年代,她成为海外华文女作家中的便使者,她的作品曾获1992年中国首届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征文“徐霞客奖”和1993年台湾十六届中兴文艺奖,已有十多种著作问世。现任第三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联谊会会长。罗丹说:“艺术就是情…  相似文献   

12.
肖邦的《觉醒》是描写女性“自觉意识”的作品。该作品曾一度因无法被当时社会传统的道德所接受而被打入“冷宫”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六十年代再度兴起的“妇女运动”所带来的意识领域的变化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了肖邦和她的《觉醒》的真正价值———她对妇女道路的严肃探索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果树园》这篇课文,是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三十七章里节选的。 (一) 丁玲是位老作家。她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195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的优秀作品。由于作家本人命途多舛,她的作品被视为“毒草”,因而,青少年对丁玲这位作家和她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很陌生的。怎样恰如其分地介绍作者与这部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故事梗概,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与理解这篇课文是教学时应首先考虑的。  相似文献   

14.
《小城三月》是萧红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具有特殊意蕴的作品,“翠姨”则是作品中的一个具有特殊意蕴的悲剧人物形象。翠姨悲剧的诞生是因为她自身有一种弱质性格,更在于她所处的是一个足以造成这种弱质性格的男权社会。本文认为,《小城三月》充分体现了萧红生命最后时刻的孤独和悲切,是她凄婉缠绵心境中的一支悲歌。  相似文献   

15.
论女作家肖红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在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的斗争旋涡中成长起来的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她用自己的作品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宝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在人世间仅度过三十一个春秋的萧红,她不足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却是值得骄傲的,她留下了近八十万字的文学遗产。特别是她的小说创作更是富有成果的。自三十年代初开始,她便相继发表了《弃儿》、《王阿嫂的死》、《生死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马伯乐》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小说,特别是继著名的《生死场》“给上海文坛一个新奇和振动”之后,她又在《呼兰河传》中表现出了她那夺目的思想和艺术光彩。她选定了“五四”以来由鲁迅所  相似文献   

16.
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画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描写我国“文革”时期的一对生死与共、患难相随的夫妇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以及以天津、北京一带市井民俗文化为题材的《三寸金莲》和《神鞭》等作品。然而1997年,他的笔锋一转,  相似文献   

17.
老作家聂绀弩同志,为《萧红选集》作序,题目是《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新文学史科》1981年第1期),文中记录了萧红谈话中关于对鲁迅先生小说的一些看法,她对鲁迅先生有着诚挚的敬爱之情,因为是鲁迅先生为她打开了当时中国“文坛”的窄门,是引导她从事文学创作的导师。她在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时说:“鲁迅是一个自觉的知识分子,从高处去悲悯他的人物。”于是联系到她自己的作品,便说:“我觉得不配去悲悯他们,恐怕他们倒应该悲悯我咧!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电脑》2009,(7):6-6
她今年只有14岁,却有了5年多的记者经历。5年来,她先后给11家报刊担任通讯员、小记者、学生编辑;她曾采访过“十七大”、“少代会”、“科博会”等大型会议和活动,发表新闻作品200多篇,其中头版头条就有百余篇。为此,她先后荣获了“2005年十佳中国少年摄影家”、“2006年全国优秀少年作家”、“2007年百佳中国小记者”、“第十届大陆和平小天使”、“2008北京奥运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现在,就读于北京市八一中学初三(8)班的她,是CCTV少儿频道《影像地带》《与王子一起保护地球》《大仓库》《疯丫头》的小主持。  相似文献   

19.
唐炯 《凯里学院学报》2004,22(5):118-120
薇拉·凯瑟以她的小说文明于世 ,尤其是以内布拉斯加为题材的几部作品。这些作品高度赞扬了拓荒精神。薇拉·凯瑟早期作品《我的安东尼娅》中 ,拓荒精神植根于人们心间。而且人类的奋斗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个主题贯穿了她的主要作品 ,如《教授的住宅》 ,《死神来访大主教》。小说中 ,凯瑟强调精神价值。她的主要人物大多是勇敢的拓荒者、艺术家、圣徒。他们一生都在追寻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马晓雁是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的,分别在《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多家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近二十万字,在区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3年3月由阳光出版社出版了作品集《深寒》,收入她的部分散文和小说作品。马晓雁的小说往往以独特的视角,以充满伤痛的细腻笔触深人生活的内部,深刻描画出一地鸡毛的冷暖人生。作为1980年代出生的作家,往往被冠以“80后”的名称,但是和国内很多“80后”作家相比马晓雁却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和风格,从她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她的熏陶与濡染,从而使得她的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新写实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