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对中国古代棋戏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概括。前人对棋戏的研究包括:古代棋种起源、演变的研究;不同历史朝代棋戏的研究;棋具、棋局的研究;棋戏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棋戏文化传播研究;棋戏保护与传承研究。然而,中国古代棋戏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体现时代特色,在保护与传承中的“复兴”研究还较为鲜见,因而提出“复兴”中国古代棋戏,并提出四个步骤:古代棋戏进一步深入研究;“改良”古代棋戏;“新”棋戏“本土化”推广;“新”棋戏“国际化”推广。  相似文献   

2.
第23 条在不同阶段须知“大棋”和“小棋” 象棋的胜负以攻将夺帅为标准,不像围棋是占据地域多少.因此,象棋中的“大棋”和“小棋”比围棋“点目”、“数空”更要抽象得多. 如何确定哪些棋是“大棋”,还是“小棋”?如何在不同阶段区分“大棋”和“小棋”?这对于一盘棋的胜负关系极大,也是棋手的基本功之一. 大和小是相对的,是就战斗过程的同一阶段,同一时刻相比较而言的.确立“大棋”和“小棋”不是一个简单的题解,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一连串的题解,是在着眼全盘的基础上,分析得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例98 在高难度残局的攻防体系抗争中,每着棋都在演变“棋形”的转换。在“棋形”的指导下,“形技”联用,是破解高难度残局最佳理论基础,回归“棋形”主导地位是象棋自身本然的运行规律,实乃顺其自然,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4.
藏棋藏棋,藏族称“密芒”。“密”即“眼睛”,‘芒’是“众多,故称“多眼棋”或“多目之戏”。藏棋中所包含的游戏成分较多,藏棋不仅可以二人对下,也允许四人对下,甚至六人对下。每二人为一方或每三人为一方,每方下子前,同方的人可以随便商量讨论。藏棋下法与围棋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没有让子棋。藏棋的棋盘纵横各17道线(围棋19道线),棋子分黑白两色。比赛时,由持白棋的  相似文献   

5.
大凡学棋者,都希望自己长棋,却往往不知道如何才能长棋。所谓长棋,其实就是有关围棋的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飞跃”。要想达到这种“飞跃”的“果”,必须有两个“因”——一个是“练”,一个是“不练”。在这“练”与“不练”之间,棋就长上去了。 先说“  相似文献   

6.
“形”图腾棋局,原是笔者的残局专题研究关于车高(低)兵对双高卒士象全的探索底稿——“低士”局例所移出的“棋形”。因本“棋形”是属“棋形”与“技巧”合一联用的高难残局,堪称经典的“形”变复杂棋局。  相似文献   

7.
段嵘 《围棋天地》2011,(20):71-75
你看见,或者看不见,棋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哎呦,这么简单的棋都没看见!”“哎,我如果这样下就赢了!”常听到业余棋友发出这样的感叹,可惜,等棋都下完了才发现“这里有棋”,晚了,只能懊悔当时没有发现。其实,职业棋手也经常如此,只是他们棋更熟练一点,看见的东西多一点。  相似文献   

8.
第22条掌握高效的形 提高棋艺的捷径 什么是象棋中所说的“形”?最朴素的理解就是,若干棋子在棋盘上组合成的各种形状或图案,就称为“形”或“棋形”(特别说明:只有一方棋子组成的形状才可以叫形或棋形).比如我们常见的担子炮、连环马,都是局部常见的棋形.就全盘而言,攻防两端效率好的棋形,我们称之为“好形”;攻防两端效率不高的棋形,我们称之为“坏形”或“恶形”;被对方攻击且无解杀办法的棋形,我们称之为“死形”;子力拥塞缺少腾挪空间的棋形,我们称之为“愚形”;棋盘上对方防守阵形中,防守子力完整且子力之间联系紧密,或者对方子力集中的一侧,我们可以称为“厚形”或者“厚势”,反之我们称为“薄形”或者是“空形”.  相似文献   

9.
例241 如图1,是由例238局第1回合黑改走车6进1而构成的“棋形”局面.本“棋形”在例238局黑运车炮产生繁杂“棋形”转换.而本局走闲的确是“棋形”转换简捷,由此验证在形变复杂的残局中往往闲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棋形”转换中产生的闲着,实乃是一种“换先”手段,也可称之为战略技巧,往往这种“战略技巧”左右着棋局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一首好诗的点晴之笔被称为“诗眼”,在棋局中一着精彩的决定全局优劣甚至胜负的妙手,不妨称之为“棋限”。一局棋中“棋眼”既是取胜之关键,也是棋艺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第十节 我弱取和 从字面上理解“我弱取和”的意思是当我方实力偏弱时,争取和棋。本诀中的核心是“取和”,但是从棋理上理解“我弱取和”的“和”字则意义更加宽泛。“和”我以为不单单指“和棋”,还有“中和”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围棋天地》2011,(9):80-81,108,109
“切断”的手筋 棋谚有云:棋逢断处生,某种意义上说来,围棋就是切断与连接的艺术,众多棋枰上精彩至极的篇章,其序幕就是这一“断”。  相似文献   

13.
孙志刚 《围棋天地》2014,(24):81-88
日本的某围棋杂志上就“业余爱好者提高棋力的最佳方法”对三十位专业棋手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多做诘棋”.其次是“打专家的棋谱”。吴清源在1975年出版的自己最初的创作诘棋集《吴清源诘棋集一初级编》中的序言中,对经常向自己讨教“如何才能提高棋艺”的爱好者们讲到“无论布局多么流畅、侵分多么巧妙,在关键时刻大棋顿死的话.那棋就一下子结束了。”可以说吴清源始终坚持“欲精技艺,诘棋为首”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棋艺(象棋版)》2008,(5):43-43
尹奇铉卷入棋墩纠纷 4月的棋墩纠纷对于韩国棋坛是不折不扣的丑闻,而且韩国元老级国手尹奇铉九段卷入其中。其纠纷始末如下:已故釜山围棋协会主席金荣盛1972年和1992年从日本分别购得“吴清源棋墩”(包括榧木棋墩、蚧蜊棋子、棋盒)和“濑越棋墩”(有濑越宪作九段和日本大臣的亲笔签名),2004年金荣盛因肝癌生命垂危,  相似文献   

15.
第29条 贪婪的下法 一旦被对方反击 必然不利 棋谚“贪不得胜”,开宗明义,说明我们下出违反棋理的棋,根源在于心中的一个贪字!在棋盘上,贪主要体现在“贪攻”和“贪吃”两个方面。初级棋手“贪吃”最为明显,而中级棋手更多表现为“贪攻”。  相似文献   

16.
汉唐之间的弹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文史》1988年第5期刊有刘秉果《我国古代的弹》棋一文,对弹棋进行了难得的考证;其中关于弹棋起源和棋具的论述颇有见地:我认为不足的是,该文对弹棋步骤的考论稍显薄弱。对“长斜”等弹棋术语的解释也有欠妥之处,尤其是说弹棋“以攻门为胜”,显属附会。故而笔者后启论之:再蒐史料,以期对弹棋有更详尽  相似文献   

17.
赵守洵 《围棋天地》2011,(19):86-89
棋谚道“高者在腹”。棋盘之上,最难以驾驭的便是中腹作战。在中腹行棋方面,日本著名棋手武宫正树先生最为拿手,他的“宇宙流”也曾风靡一时。但从棋理角度讲,“宇宙流”毕竟有些牵强,似乎更适合欣赏,无法适应当前的竞技比赛。  相似文献   

18.
“棋从断处生”,此说来自围棋,但却不适合象棋。就象棋言,“棋”又从何处“生”呢?姑且先“大胆假设”一下吧!谓之“棋从结中生”。围棋中讲的“断”,是要破坏对方棋子间的联系;象棋中讲的“结”,强调的则是制造并利用好双方棋子间的联系。“断”也好“结”也罢,都是把目光聚焦在棋子的联系上。  相似文献   

19.
他年轻有为,临枰时常能弈出“仙招”,人送绰号“棋国仙童”。后来他索性改名为弈仙,再到后来便舍弃了制伞修伞的祖业,走上了旧时棋人以棋为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对不起,能为朝鲜棋界无偿捐出棋盘吗?”瞬间,日本人显得很困惑:“真是难办啊。事实上是家传的贵物……”赵南哲看了看日本人拿出来的棋墩。棋墩表面积垢,而且有不少硬伤。赵南哲能分辨出出现物理伤的棋墩。而且这还是桧木的,不是榧木。说是家传的贵重棋墩门都没有。稍刻,赵南哲还是背着这块棋墩走出了日本人的家。同行的李鹤镇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