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绝对地租的理论,去掉资本主义性质,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阶段征收绝对地租费用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它一方面使土地所有权从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使作为劳动条件下的土地同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者完全分离……。”(《资本论》第三卷,第693页)因此,“土地的资本主义耕种”是以“执行职能的资本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城市地租及其功能》一文中,笔者曾对社会主义城市地租存在的原因、地租量的规定性、地租的经济功能作过纫步地探讨。本文拟以上文作为基础,对城市地租的理论作更进一步地分析。城市地租的特征何谓社会主义城市地租?根据马克思关于“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是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的论述,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社会主义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与资本主义城市地租  相似文献   

3.
赵紫阳同志指出:土地是生产资料,也应是商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在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并可以转让的情况下,我国的土地已经具有了商品性,土地所有权的经济意义明显上升,因而,社会主义的地租和地价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范畴。在这种情况下,对社会主义地租和地价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理论和历史的分析是不无意义的。一关于地租、租金和土地价值所谓地租,就是依靠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收入。历史上存在过各种不同的地租,它们的共同之点,都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资本论》第三卷,第714页)这说明,真正的地租只同土地的所有权(垄断权)相联系。地租与租金不同,租金作为土地租佃者一定期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中阐明了关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以及土地价格的理论。马克思的分析偏重于农业方面的地租和地价问题,即分析农业资本家剥削农业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并将其一部分交给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大土地所有者的关系。马克思地租理论,对于资本主义条件下城市建筑地段和矿山的地租,也作了科学的分析。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土地不是商品,即不是自由市场上买卖的对象,更不是投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是一座伟大的宝库。《资本论》中关于土地资源的论述,对于在四化建设中认识土地资源的作用、特点以及更好地珍惜土地,节约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引用过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的著名的话:“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是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创始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因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而否定了另外一个事实,即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劳动并不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6.
本首先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所有权与占有权这对范畴所进行的实证分析;其次,概括和分析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基本构想;最后,就《资本论》的所有制思想谈几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 地租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资本论》第三卷,用了较大篇幅专门论述地租问题。马克思的贡献不仅在于以剩余价值为主线,对地租的本质、形式、量的来源等加以分析,还在分析过程中科学地展示其产权思想,精辟地论述土地产权关系。对这一点,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不能因为马克思没有用专门章节正面分析产权问题,就否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产权理论的存在。事实上,除地租理论外,马克思的信用制度、劳动力买卖等理论中,也蕴含丰富的产权思想。 产权作为一组或一束所有制权利(Property rights),不过是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关系的制度化。产权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一种以财产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孤岛上的鲁宾逊就没有这种关系,自然不存在产权。“实物之为人的存在,是人的实物存在,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8.
关于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绝对地租问题,经济学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意见甚不一致。本文试图从《资本论》绝对地租理论出发,联系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对绝对地租问题做些理论上的分析。一、《资本论》的绝对地租理论1、关于地租的几个基本问题在说明什么是绝对地租之前,首先有必  相似文献   

9.
(一) 一八六七年九月初,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出版,“是向资产阶级(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①恩格斯谈到《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的影响时说:“《资本论》在大陆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任何一个熟悉工人运动的人都不会否认:本书所作的结论日益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本原则。”②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了艰苦复杂的斗争,使世界面貌起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一《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内涵的五种规定马克思说过:“用同一术语表示不同的意思是容易发生误会的,但这种现象在任何科学中都不能完全避免。”(《资本论》第一卷,第243页)在《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的不同内涵,就属这种情况。为了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必要劳动理论的全面论述和对必要劳动进行深入研究,有必要将《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的论述及其不同涵义,作一简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的不朽巨著。马克思为了写这部书,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一直到他逝世,花了整整四十年的时间。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精力的研究成果。虽然如此,在他生前只出版了第一卷,第二、三卷,是他逝世后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至于第四卷,起初是由考茨基根据马克思的遗稿,于1905-1910年,以《剩余价值学说史》的书名单独出版的;后来,1954-1961年,又重新按照马克思的手稿次序,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的俄文新版本。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的三卷本,就是根据这个新版本翻译的,成为《资本论》第四卷。恩格斯谈到这部著作的伟大意义时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自己也说:《资本论》的出版,“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以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土地关系也出现了新变化。由此,有人断言,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已经过时。资本主义土地关系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只要土地所有权存在,绝对地租就不会消失。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超过社会平均构成时,绝对地租来源于社会总利润额。社会主义社会绝对地租仍然存在。承认并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十一章“协作”中谈到劳动协作可以创造一种全新的生产力时说:“这种生产力是由协作本身产生的。劳动者在有计划地同别人共同工作中,摆脱了他的个人局限,并发挥出他的种属能力。”(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66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种属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使用过异化概念,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十三年之后,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又使用过异化概念。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曾经使用异化概念应当怎样认识?这是当前我国理论界争论异化问题必须弄清楚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 股份制是一种可以把各种所有制组织在一起的社会化资本组织形式。由于它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因此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了股份制这种资本组织形式,马克思曾对股份制作过高度评价,他在《资本论》中曾多次谈到股份制问题,其主要观点有:第一,股份制加快了资本的积累和集中的速度,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资本经营效益,他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88页)。第二,股份制优化了资本的所有制关系,产生了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资本所有制结构,促进了资本经营者队伍的形成。马克思指出,由于股份公司的成立,“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93~494页)。这样就可以使资本与经营资本的专家实现有效的结合,使资本的运行掌握在善于管理的经营者手中,从而提高资本的收益。第三,股份制为人类社会从私人占有制向社会共同占有制的转变提供了新的途径。股份制的发展,“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资本论》第1卷,人?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第二卷所阐明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的这些重要经济理论中,包含着许多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生效力的基本原理。学习《资本论》第二卷,正确掌握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着重阐明的资本流通的理论,对于改进社会主义经济的经营管理、改革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果和计划工作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当前,全国都在开展《资本论》第二卷的学习,本刊自本期起开辟《资本论》第二卷的讲座专栏,连续发表有关文章,供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科学地、系统地阐明了自己的劳动价值理论。从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到量的规定性,从价值的内容,到价值的形式,都作了透彻的说明。但是,不应该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就仅仅限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内容,认为这就是劳动价值理论的全部。事实上,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只是揭明了商品价值的一些最本质的关系,确立了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些最基本的原理。至于其它一些有关的重要问题,例如,价值量为什么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价值究竟如何具体确立?价格的运动规律如何?等等问题,在《资本论》第一卷中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1840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1932年公开发表以来,研究异化以及异化劳动理论一直成为东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其中,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否贯穿于《资本论》等著作之中的问题,格外引人注目。我们认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继续沿着《手稿》中的异化理论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系统地揭示了商品拜物教的实质,以及在资本利润、利息、地租、工资等劳动异化的不同形式掩盖下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剥削的真相,以完备的科学形态表述了马克思的两个划时代的伟大发现  相似文献   

19.
粗放型与集约型粗放与集约这两个概念,是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前者又可译为外延、广泛,后者又可译为内涵、密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集的是“资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连的土地上”。集约经营,在农业上就是指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①列宁指出,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它对于我国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社会经济形态不是一个“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活的机体马克思不是抽象地一般地考察社会经济形态,而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作为《资本论》研究的主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考察,同资产阶级经济学不同。从作为资产阶级科学的古典学派,到当代垄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他们的阶级偏见,总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形式。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这种非历史主义的唯心史观,强调指出,他既不用玫瑰色来描绘资本家,也不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看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