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粱遇春(1906-1932),笔名秋心、驭聪、蔼一,我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l906年出生于福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长在北平。他幼年慧颖睿智,成年志高行洁。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6年。1928年毕业后分配在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29年回北大图书馆工作,并兼任教学。1932年病逝于北平,享年26岁。  相似文献   

2.
郑晓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专业史教研室主任.他,1963年1月生于浙江省缙云县.1979年毕业于缙云中学,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以古代书法理论为研究方向,1998年通过论文答辩,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3.
初识诚望是在1961年冬.那时他在黑龙江省图书馆工作已一年多,而我则刚刚调入.当年我整30周岁.他则小我4岁,是1935年生的,196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于1957年加冕,那时还戴着"帽子".  相似文献   

4.
毛坤 图书馆学家、档案学家.字良坤,号体六.生于1899年9月22日.四川省宜宾县漆树乡人.1920年毕业于四川省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文学士学位.1926年秋考入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该科招收大学毕业和大学修业期满二年以上学生入学,学制二年毕业),1928年秋毕业.由于毛坤勤学苦研,成绩优异,毕业后即留校任助教.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王重民教授从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直到他1975年含冤逝世的二十来年里,也正是我在北大图书馆学系读了本科四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图书馆工作期间。这一段时间中,极“左”路线干扰着学校和社会各个领域,王先生身处逆境,我们作为他的弟子,...  相似文献   

6.
林修梅,字浴凡.1880年3月1日生于湖南安福(今临澧)县城北凉水井. 1901年,林修梅考中秀才,因家境困难,即外出教私塾.他痛感清廷腐败,不久就选择了习武救国的道路,1903年考入长沙陆军武备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于1906年以公费资格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孙中山、黄兴于1905年成立了同盟会,他们的革命思想对林修梅影响极大,他毅然加入同盟会,投身于反清救国斗争.1908年底,他在士官学校毕业后,与同学、同盟会员程潜一同受同盟会委派,入四川新军,从事秘密革命活动.次年,随军进驻西藏,在驻扎拉萨时,写有<西藏游记>、<治藏策>等著作,阐述治理西藏、抵御外国侵略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我是2005年自北大图书馆学专业博士毕业以后,进入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后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工作的.先从事排印图书的编辑工作,自2009年开始做历史文献影印出版工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是一个以影印各学科历史文献为主业的专业出版社.在此,我很乐意介绍一下我社影印出版的近现代图书馆史料.其中有不少项目是我亲自参与编辑的.  相似文献   

8.
早在口述史访谈之前,我已对庄守经馆长在海内外高校图书馆界的声望有所认识,对他为北大图书馆作出的贡献有所体会.通过口述史访谈,又对庄馆长为高校图书馆事业作出的贡献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我到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时候,庄馆长已退休,所以并未在庄馆长手下工作过.2000年左右,哈佛燕京图书馆郑炯文馆长来访,其时我在图书馆办公室工作,受戴龙基馆长之命,陪同郑馆长去拜望庄馆长.记得郑馆长表达了对庄馆长的敬意,并转达了美国高校东亚图书馆同人的问候.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庄馆长,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后来我才知道,1995年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授予庄馆长"杰出服务奖",以表彰庄馆长对中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及对北大图书馆的贡献.这个奖体现了海外图书馆界对庄馆长的认可,也扩大了北大图书馆在世界图书情报事业中的影响.1983-1993年,在庄馆长的领导下,北大图书馆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发展理念,率先在高校图书馆中打开国际交流局面,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工作,奠定了改革开放后北大图书馆国际合作和交流工作的良好基础.后来各位继任馆长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多方拓展国际合作和交流的途径和形式,仅以中美高校图书馆界的著名合作项目为例,中国高校图书馆与哈佛燕京图书馆馆员交流项目、中美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等,均是北大图书馆联合美国高校图书馆率先发起并开展的.  相似文献   

9.
孟中文 《航空档案》2011,(12):22-27
刻苦学习,潜心研究航空兵器昝凌从小读书刻苦,考试屡次名列前茅.他12岁那年,父亲去世,全家就靠父亲留下的一些遗产维持生活,几乎失学.后来,母亲卖了一所房子,让他考入了天津南开中学,高中毕业后,他以最优成绩升入南开大学免费上学.为了取得奖学金,他违背自己学电机工程的初衷而考入数学系.1936年,他转入清华数学系继续学习,...  相似文献   

10.
林修梅,字浴凡。1880年3月1日生于湖南安福(今临澧)县城北凉水井。 1901年,林修梅考中秀才,因家境困难,即外出教私塾。他痛感清廷腐败,不久就选择了习武救国的道路,1903年考入长沙陆军武备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于1906年以公费资格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相似文献   

11.
我与宋雪教授同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他是我校外语学院资深教授,年长我十岁.五十年前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时,他已是俄文教研室的骨干教师了,我尊称他为宋老师.五十年后他离休我退休,经常散步于校园,谈心聊天、游泳、打乒乓球……又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他出生在黑龙江,我出生在辽宁,又是"东北"大老乡."老乡见老乡,知心话儿拉家常".……  相似文献   

12.
我是江苏无锡人,1935年10月10日生.我于1953年考入同济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1957年毕业时被分配到云南省城建局,2个月后被下放到玉溪县(今玉溪市)建筑公司当工人.1958年下半年我回到省建工厅(原城建局)规划处,1962年被调到省设计院.“文革”后,任云南省设计院副院长,1984年起任云南省城乡规划研究院院长,1992年辞去院长一职,1995年退休.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在平北地区人们一直传颂着一个神奇的名字--"小白龙",他就是闻名平北的八路军晋察冀十团团长白乙化. 白乙化,字野鹤,满族人,1911年6月11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石场峪村,1928年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旋入东北讲武堂步兵本科,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  相似文献   

14.
李彬 《新闻爱好者》2012,(17):44-45
自2001年调入清华执教,我有幸结识了不少青年才俊,李漫博士就是其中一位非常倜傥之人。20多年前,他以少年大学生来到北京,感受了未名湖的沉静与波澜。之后,备尝人生甘苦,又投在北京广播学院蔡帼芬教授门下受业,继而考入清华,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毕业前夕,作为导师,我曾为他写下一封推荐书:  相似文献   

15.
正马鹤凌先生,湖南省湘潭县人,1920年生,与笔者同庚;1941年冬,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法政系,与笔者同班,彼此以兄弟相称。1945年毕业前夕,他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参军。不久,抗战胜利,他复员后经香港小住后于1951年赴台。他的一生:学政治、从军、辅导青年、办党,并为反台独促统一而奔走海内外,是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简称"世华和平建设大会")的主席。回望他传奇式的精彩人生,给我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他的处事坚决果断,待人热情诚挚。  相似文献   

16.
赵九章(1907-1968),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祖籍浙江吴兴,1907年10月15日出生在河南开封.1921年9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附中),1926年毕业,19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在爱人吴霞女士支持下,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毕业后留任助教.  相似文献   

17.
百度李彦宏     
他毕业于北大、成长于硅谷、创业在中国. 他的"百度",中国网民几乎无人不知,而他本人,则显然没有他的企业那么高的知名度.因为他足够低调.  相似文献   

18.
认识叶鹰是在1985年夏天的上海,那一年我从湖南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到校报道后立即得知,同学中有一位来自云南西南林学院图书馆的青年图书馆员,他就是叶鹰.叶鹰入校时即带着许多"传奇"的故事,如他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只是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简短进修了半年,却能在短短两年"借借还还"的职业生涯中,编出了一部厚厚的"情报检索"教材,并能在哈尔滨"全国林业院校文献检索首届师资培训班"上担任主讲教师.  相似文献   

19.
你读过新闻著作《新闻采访方法论》《记者的素养和技巧》吗?一定会被书中所作的某些新探索所吸引吧!这是人民日报记者艾丰从事新闻工作的宝贵经验谈,也是他的主要著作。这些新闻理论指导他进行了新闻述评写作的实践,他的作品受到了读者好评。艾丰是河北省玉田县人,生于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在广播电台工作过较长时间,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毕业后获硕士学位,分配到人民日报当记者。他常常感慨万分地回忆自己在求知  相似文献   

20.
人物简介:汤燕,浙江萧山人,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金石学。汤燕毕业于北京大学分校图书情报学系,1989年到北大图书馆工作,先后在流通典藏部、原特藏部、古籍部等部门任职,目前就职于古籍资源服务中心拓片整理研究组。198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汤燕入职北大图书馆,她主动要求去闭架书库工作,很快就熟悉了图书馆的流通阅览业务。上世纪90年代初,根据工作需要,汤燕被调入图书馆原特藏部金石拓片室从事拓片文献的采访编目,她在这个岗位不辞辛苦地默默耕耘,一干就是30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