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讯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于2011年10月11日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工作的意见》,要求新闻媒体治理突出问题,推广典型经验,推动行业自律,形成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它是用来约束和规范新闻职业行为的一种道德。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党、爱国、爱人民,全心全意为新闻受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它通过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各种新闻传播活动中、在处理各种职业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理念、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作风以及它们的社会效果来体现。  相似文献   

3.
3月下旬,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颁布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树立新闻媒体良好形象、促进党的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规定》,全面贯彻《规定》,做执行《规定》的表率。  相似文献   

4.
新闻职业道德是一个高频词,特别是与新闻真实性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作为社会道德在新闻职业领域的体现,是指新闻工作者在其新闻采编活动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总和,也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对社会必须承担的职业责任与义务。从实践角度看,新闻职业道德包括主观认知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也就足说,新闻工作者对于其采编行为的主观层面的认知如新闻价值判断、采访作风与立场以及态度、心情、动机等要受职业道德要求的规范与约束,并在实际操作中以此为基准,明确自身应做什么、如何做和不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侵权法过错归责原则,指出最近新闻出版总署严防虚假新闻的规定作为新闻媒介的专业规范,为审判新闻媒体因新闻失实而引起名誉权纠纷是否具有过错而需承担责任提供了明确底线。不应以维护所谓"媒介权利"的名义挑战新闻专业规范。  相似文献   

6.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业务活动中的道德准则或者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导致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如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新闻职业道德失范,是当前新闻媒体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一、改革新闻媒体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闻媒体,虽然是站在社会前沿的瞭望者,是各方信息传达的重要媒介,但是它不应该跳出法制和职业道德的规范之外。无规矩不成方圆,新闻报道只有在遵从合理的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展开,才能更为可信真实,成为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01,(7):59-60
<正> 清华紫光新闻媒体事业部多年来专业从事新闻出版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自行开发的新一代新闻综合业务系统——UNISNEWS系统,极好地解决了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开放性和标准性等若干新闻媒体行业极为关注的问题。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以新闻媒体事业部为主体、整合相关资源成立北京紫光新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立足新闻技术、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领域,致力于促进中国媒体的计算机网络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闻职业道德是调整新闻界与社会普通大众之间、新闻媒体之间、新闻从业者个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准则。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各国的新闻传播界都很关注。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理念都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并且都与其所处的文化有关.本文主要是分析中国当代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理念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闻媒体自身的"第一守望" "新闻队伍再不抓职业道德建设,数年之后,将无可用之兵".初听这一惊呼,以为危言耸听,庸人自扰.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虽为"四大公害",似乎也只是个别人私下的肮脏交易,远未发展到那样严重的程度.当看到最近新闻出版总署的通报:四记者涉嫌敲诈或诈骗被逮捕,不禁触目惊心,感觉形势盲目乐观不得.  相似文献   

11.
努力减少和避免新闻侵权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不断增多,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剧增加,新闻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稳步实施,全民普及法律知识教育逐步深入,我国公民和法人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于是,由新闻报道引发的新闻侵权纠纷屡屡发生。它已成为困扰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单位或者个人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者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受众传播内容违法或失实的新闻,从而侵害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广义的新闻侵权包括因新闻侵权而构成的刑事犯罪行为和…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闻界正在在深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维护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和社会形象,提高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本文将通过对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状况的回顾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业自律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闻职业道德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今年公布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这是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维护新闻界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规定,是新闻战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了4起新闻单位和记者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情况。《中国产经新闻》《中国县域经济报》等4家媒体违规出版专题报道、违规进行形象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严重危害基层单位和群众切身利益,扰乱市场和行业秩序,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败坏新闻工作者形象。此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严肃处理有关违法违规新闻单位和记者,对于新闻违法违规行为是有力的震慑,有利于促进新闻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是新闻职业出现之后,新闻从业人员在长期的新闻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新闻工作的特殊性,新闻职业道德除了一般职业道德的共性外,还具有不同于其它职业道德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公布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这是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维护新闻界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规定,是新闻战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以来,新闻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新闻知识》2007,(9):40-40
本刊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坚决制止虚假新闻的《通报》精神,陕西日报社在陕西日报和各子报刊开展制止虚假新闻,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专项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传播权威新闻信息的主体,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信息与社会道德价值息息相关,其中包括新闻信息的舆论导向、政治主张、社会监督等作用,然而现在个别新闻媒体单位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从侧面要求我们进一步发挥新闻的社会道德价值。本文将在了解新闻社会道德价值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挥其价值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源头抓起防范虚假新闻——对新闻职业道德内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在新闻职业领域的体现,是指新闻工作者在其新闻采编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总和,也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对社会必须承担的职业责任与义务。从实践角度看,新闻职业道德包括主观认知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也就是说,新闻工作者对于其采编行为的主观层面的认知如新闻价值判断、采访作风与立场以及态度、心情、动机等要受职业道德要求的规范与约束,并在实际操作中以此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市场管理机制日益规范,市场法制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的情况下,构建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我国新闻媒体改革发展实际,能为传播和受众接受的新的新闻伦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迫切的任务和新闻主管部门、新闻从业人员、社会科学领域人士的共识,构建新的新闻伦理体系,包括理论基础、伦理思想、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要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际可操作性,既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媒体发展潮流接轨,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