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理念下,电子技术课程均大体沿袭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顺序教学,课程知识点间孤立,重理论轻实践。现借鉴CDIO理念,提出电子技术类课程实践化改革思路,从课程知识点的凝练、多门课程知识点的重组与融合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实践表明,该教学体系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以电路分析为基础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中概念较多,且原理抽象,电路图形复杂,对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难懂、难学。教师应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同学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同学后续硬件相关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专业启蒙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常常会出现由于课程知识点多,学生认为其与实际联系不够而不感兴趣的现象。通过建设精品课程和在教学中针对课程特点并融合仿真软件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于实践性强、知识点多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与Multisim软件进行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又便于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记忆.  相似文献   

5.
"得失"思想隐含在许多模拟电子技术的知识点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特点,不断挖掘这些知识点所蕴含的此类思想。模拟电子技术知识内容的教与学隐含了得失道理,这样,把得失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就可以把一个个抽象的知识点现实化、通俗化、直观化。围绕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按照得与失的观念,对杂质半导体、PN结、放大电路、差分电路、带宽增益积、反馈电路、桥式整流电路等知识点展开了得与失的分析。在这种一得一失的分析中,通俗了知识内容的理解,强化了知识内容的掌握,教学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段朝晖 《职教通讯》2014,(30):34-36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也是职业教育中电子、通信、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等专业非常重要的入门性质的基础课程。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存在一定问题,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电子技术》是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多而分散,且不易理解。然而,每一门课程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教师应总结出《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中所有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其总结成一条"知识链",在教学中时刻贯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本文针对《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难点,阐述了"知识链"教学的优点和实例。  相似文献   

8.
以加强学生"卓越"素质培养为目标,针对交通专业电路课程理论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通过梳理交通设备与控制专业原先多门相对独立的主干课程知识体系,结合当前交通系统发展及需求,将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相关实验有机组合,开发了一系列创新实验项目,同时更新完善教学及项目管理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交通专业电路课程创新实验项目建设现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电路分析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对刚进入校园的高职学生来讲,该课程的学习有相当的难度.显然,采用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利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结合课程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子学科知识膨胀与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教学改革,通过梳理"电路原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这3门课程的教学框架和内容,整合核心知识并突出核心概念应用,建立了新的电子电路实验课程——"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替代了上述3门课程。新课程打破"模拟"与"数字"的界限,结合"原理"与"应用",主要从实验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增强了实验内容的紧凑性和知识概念的整体性。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培养了学生基本电路设计的能力、处理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培养"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