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客家童谣是客家儿童在嬉戏玩乐时哼唱的儿歌,其中一部分客家童谣有着重要的教育功能,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思想。这些客家童谣对于客家地区客家文化的传承、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客家童谣所体现的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思想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不合时宜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客家区域教学文化生态化是指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解决客家区域教学文化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构建优质的区域教学文化生态系统,促进区域教学生态化发展。梅州自古崇文重教,教育发达,具有良好的教学文化生态。进入改革开放后,梅州客家区域教学文化生态恶化,急需生态化建构。这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振兴发展客家区域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构策略是:正确认识梅州客家区域教学文化建设的意义,树立文化生态化观念,建立具有客家特色区域教学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形成新教学文化的教师信念,创建区域教学文化建设共同体实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桂东客家族群的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族群自明末清初迁入桂东以来,在与当地各族群的密切交往过程中,相互融合,和谐相处,秉承中原文化传统,发扬客家人文精神,创造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桂东客家文化: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文重教,尚文习武,耕读传家;守望相助,崇尚节俭;浸染"乡土情结";独特的客家语言.  相似文献   

4.
“客商”的教育情结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商"是一个跨地域跨国界的客籍实业家群体。"客商"传承儒家崇文重教的优秀文化传统,有很深的教育情结。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一批"客商"领袖不仅对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奠基和推动而且对客家地区的教育发展,乃至新中国的教育事业,都做出极大的贡献。"客商"为"文化之乡"地位的确立和客家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起到巨大而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龙泉洛带镇是西部客家第一镇。镇上常住客家人口占比高达95%。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代代相传的客家精神: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爱国爱乡、服务桑梓;和谐包容、亲仁睦邻;志存高远、开拓创新。客家人崇尚文化,重视教育,把读书先于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所以,凡是有客家人的地方,教育、文化事业都比较发达。也因为他们的引导,当地的社会风气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  相似文献   

6.
"客商"是延续到当代的两大传统商帮之一,是目前华商网络的主要成员。"客商"在近现当代史中有着不可抹灭的影响和作用。"客商"实业救国,资助民主革命,是一支热心公益、崇文重教的爱国商帮。在"客商"起家、创业、经营的过程中,存在不少共性,这些共性的形成跟"客商"所属的客家文化影响有关。从一个民系的文化角度出发,寻找客家文化对"客商"精神、"客商"人格的影响,更有利于拓宽客家文化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客家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承载着勤俭耐劳、开拓进取、崇文重教、念祖爱国等可贵客家精神。挖掘客家乡土文化的宝贵内涵,将其有机地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推动更多的学生与教职工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相似文献   

8.
客家族群自明末清初迁入桂东以来,在与当地各族群的密切交往过程中,相互融合,和谐相处,秉承中原文化传统,发扬客家人文精神,创造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桂东客家文化: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文重教,尚文习武,耕读传家;守望相助,崇尚节俭;浸染“乡土情结”;独特的客家语言。  相似文献   

9.
我市地处粤东北山区,是人口超百万、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市,历来崇文重教,有"文化之乡"美誉。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客家商人和政治精英共同推动下,客家宗祠“崇文重教”的文化资本使“奖学兴教”的社会事实得到反复演绎。对客家宗祠助推教育的田野调查材料进行分析,大体可以找到客家人对教育情有独钟的社会动力。在传统客家村落经历城镇化及都市化的过程中,客家族群重入“祖荫”的精神追求可以为社会“内涵式”发展确立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了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渊源、形成与发展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源于身体活动,生产劳动、祭祀神明的活动仪式和军事训练,其主流是来自中原文化,是中原文化与畲族、瑶族等多元文化相结合的民俗体育文化。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具有移民文化特征,客家先民具有崇文重教尚武的习俗。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情结看客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具有深厚的教育情结,是一个十分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族群;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是客家人的立身之本.客家人的教育情结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有其历史、社会和地理上的因由.客家人还富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这与教育的作用密不可分,教育造就了他们的优异品质和进取精神.客家人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宗族教育等来塑造客家精神.  相似文献   

13.
客家传统文化氛围中,崇文重教的风尚,崇信风水观念,独特的生存环境,使赣南客家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一脉相承,繁荣兴盛,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4.
客家是汉族一个重要民系。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创造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如地方庙会、多神信仰、民间艺术、封闭半封闭式民居和崇文重教传统等,而这些民俗文化和传统又反过来对客家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最终形成了具有客家地方特色的积极乐观、团结协作、崇文重学、内聚理念和趋外理念相互交织的民众性格。  相似文献   

15.
客家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读传家、崇文重教"是客家人的优良传统之一。客家人通过堂联、族谱、谚语、童谣、竖楣,激励子弟勤奋好学、成才立业;普遍设立族学、书院和新式学堂,使客家地区教育普及,惠及百姓。  相似文献   

16.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重要一支,从中原迁徙到赣南、闽西、粤东等地,其中以梅州最为集中。客家文化具有崇文重教、勤俭诚信、保守谨慎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深深地影响了梅州唯一一所高校即嘉应学院。  相似文献   

17.
客家传统文化继承了中原儒家传统文化的基因,对梅州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到观念层面,对该区域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继承和强化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人文意识,在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共同作用下推动"客都"梅州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其某些陈旧的教育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又成为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梅州教育发展的束缚。梅州教育要继续走向辉煌,必须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6,(6):17-22
构建客家学教学研究信息支撑体系,彰显客家学学科的功能与价值,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路径是:客家的界定→客家学的确立→客家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客家文化的体验和认知→客家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觉→客家学特色资源的识别和挖掘→客家学特色资源的汇聚、标引和整合→对接特色办学和创业教育的需要建设客家学课程体系→通过客家学的教研与实践传承、弘扬和创新客家文化→客家文化产业化和客家产业文化化,实现客家学教研与创新实践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精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是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客家谚语蕴涵着丰富的"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忧国忧民、爱国爱乡、好学求进、崇文重教、清正廉洁、勤劳节俭、团结诚信、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0.
门榜是客家民居的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江西省上犹县客家民居现今仍然保存着原始的、丰富多样的门榜.这些门榜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延续了中国人祖先崇拜的古老传统、中原文化的传统,体现了历经漂泊的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人文精神,是客家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