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四大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创造性应用,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片面性与滞后性得以解决,时效性与准确性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正面临严峻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应用大数据管理会计应用能力技能竞赛实证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存在课程体系不完整、实验实训建设不...  相似文献   

2.
"情境竞赛"式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中心设定多个教学情境,以竞赛式教学法贯穿项目始终并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融工作情境和技能竞赛为一体.以<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课为例,分析了"情境竞赛"式教学法的优点与实施过程,旨在对其他实训类课程教学有所启发,促进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的会计业务被互联网、信息化所包围。随着会计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加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会计教学的发展。文章拟从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将"互联网+"新理念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9,(2):112-115
围绕培养更具职业竞争力和岗位胜任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相融合,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养成相融合,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相融合"理念为指引,结合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双师"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实践平台搭建与实践等方面探索"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从优化实训项目、强化技能考核、参加技能竞赛、开展社团活动、共享院系资源、弘扬地方文化等方面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在研究"互联网+"技术在其他行业领域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并以具体实例说明了"互联网+"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结果表明,"互联网+"教学改革方法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学、做"一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实训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对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有针对性地构建“互联网+”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多层面的创新教育教学课程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把“互联网+”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构建与技能考证和竞赛相吻合的实训教学,加强“互联网+教育”师资培训,建立与考证和竞赛相匹配的师资队伍,优化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问卷填写、文献阅读等形式对福建农林大学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效果与互联网融合程度、适应程度进行调查,并结合"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和相关统计方法对"互联网+"的背景下影响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因素进行全面剖析.本文意在为"互联网+"下会计本科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从而进一步提升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对于"互联网+"的适应能力,最后提出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校内实训室配套设施薄弱、实训教学项目单一;校内模拟实训与企业实际业务相差甚远;校外实习基地形同虚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3C实训教学体系"即将"课程实训(Course)—技能竞赛(Competition)—企业实习(Company internship)"三者融为一体的进阶式实训体系。实训课程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技能竞赛能够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企业实习注重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品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3C实训体系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张卫平 《职教通讯》2017,(23):19-24
"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也给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深入分析新时期会计技能型人才培养环境变化和高职院校转型压力,提出重点推进"一库一平台"建设,逐步培育和形成新的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为各类培养对象开展个性化、菜单式学习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会计技能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对会计技能教学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技能竞赛既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又是提升会计技能教学水平的必要手段,是达到学以致用效果的现实需要。本文对如何开展好技能竞赛以提升高校会计技能教学水平提出了建议,提出了"赛学研结合,以赛促学,以学促研"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