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小菊 《广西教育》2012,(33):44-45
目前,学生习作水平并不容乐观,还是存在学生害怕写作文,老师害怕上作文指导课的问题。许多语文老师弄不清语文阅读教学和习作指导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没能很好地把语文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语文老师对年段作文目标不明确,随意提高习作标准;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这是不少语文老师所认可的一句话。在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上,老师的作用真的苍白无力吗?对于语文老师,上阅读公开课多的是,而上作文公开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习作模式。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但效果怎么样呢?习作本发下后,能将老师批改的地方重新誊写的学生很少,学生一般只是看看老师的评价等级或分数,甚至连评语都不一定仔细阅读,不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评改。这样,教师们也就无从得知学生真实的感受和看法,从而导致教师教得沉重,学生学得也沉重——习作兴趣不高,应付了事,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习作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练习也是学生望而生畏的作业之一。一提到日记、作文,大多数学生总有"谈虎色变"的感觉。但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四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又恰恰归结到一点上,那就是习作。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老师们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学生紧随老师步伐,但常常收效不大。《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习作模式.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但效果怎么样呢?习作本发下后,能将老师批改的地方重新誊写的学生很少,学生一般只是看看老师的评价等级或分数,甚至连评语都不一定仔细阅读,不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评改.这样,教师们也就无从得知学生真实的感受和看法,从而导致教师教得沉重,学生学得也沉重--习作兴趣不高,应付了事,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他们不再“怕作文”呢?一直以来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探索着、实践着。众所周知.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好几个年头了,我们仍时常会听到一些语文老师抱怨:“习作难教,难教习作。”可见,习作教学依然是我们一线老师心中的“痛”。通过与老师的交流研讨,我发现老师们之所以畏惧习作教学,主要原因有:第一,对习作的认识模糊,尤其是对“习作是什么”和“习作为什么”这些本原性的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从而导致习作教学价值的错位。第二,对习作教学的茫然。老师们对习作的备课、  相似文献   

8.
习作评语是对学生完成写作训练后的一个评价环节。写作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的学科,此后的中学和初中一直接受写作训练和培养。但无论是刚开始写作的小学生还是已经有自己独特观点的高中生对于写作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而这种看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写作所持有的态度。根据长期调查发现,学生初期阶段对写作形成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老师对于写作课所抱有的教学态度。习作评语是写作练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语文老师在讲解作文时不能做到一对一的细节关注,学生对于自己写作方式的认识大多来自老师在阅读自己作文之后的评语。因此,习作评语是关乎语文教学和师生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师,最大的教学难题莫过于习作课,尤其是低年级的习作课。小学生刚接触习作,对习作的概念还处于不熟悉的阶段。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不知道如何给学生上习作课,或者是在习作课上给学生讲些什么,这样的习作课显得空洞而乏味。老师在上习作课的过程中,应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学习,与其他语文教师互相借鉴,互相观察,并结合本班的实际,上好小学低年级习作课。本文就小学语文低段习作课如何搞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境下,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显得更为重要。要改变过去片面地照本宣读课本上的知识的传统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避免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通过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是教学重点。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内涵知识的提升,习作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本文就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整合的有效策略为研究方向,谈一谈自己的教学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