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很多家长会选择在孩子2岁左右开始如厕训练,然而早已习惯尿不湿的个别孩子并不愿意尝试使用小马桶。这时如果盲目地强行如厕训练,会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还容易激起其较强烈的反抗情绪,父母也会因此陷入既心疼又挫败的状态中。要想顺利开展如厕训练,一定要确认父母和孩子都做好了全面的身心准备。  相似文献   

2.
<正>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幼儿不仅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还要应对生活方式的变化。每年小班新生入园,“如厕”都是教师热议的问题,因为幼儿如厕状况百出,有的幼儿会一直憋着不去大小便,有的会要求回家大小便,有的还不太会蹲厕,有的姿势不正确导致衣裤被尿湿,还有的直接在便池外大小便……幼儿如厕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和能力,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为此,笔者展开了相关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幼儿生活教育的相关内容,以N幼儿园为例,从洗漱、如厕、自主餐食、穿着衣物各方面,分析幼儿生活教育现状,结合园内幼儿生活能力实际情况,探索了可行的生活教育方案。具体来说,要求教师从健全园本生活教育体系、设计活动区、强化幼儿各项生活能力三方面入手,以此践行陶行知思想,从生活视角进行幼儿教育启蒙,切实达到“教+学+做”整合化一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如厕,就是解手、大小便。幼儿如厕能力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实践证明,关注幼儿如厕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的生理健康、排泄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性保护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如厕是人的一种本能,是幼儿生理成熟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然而就目前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来说,我们对幼儿如厕能力的培养都缺乏一定的重视以及科学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托班幼儿在如厕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索托班幼儿如厕能力的方法、措施,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如厕环境,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6.
小班幼儿如厕时,大多需要老师或保育员帮忙穿脱裤子。有时一齐如厕的幼儿较多,保育员往往帮幼儿把裤子脱下来让幼儿自己上便沟,尿完再走到老师身边请老师穿好。这样做,常有幼儿让裤腿绊倒。正确的做法应是让幼儿双脚站在便沟两侧后,再帮其脱裤子,尿完后帮其穿好裤子下便沟。  相似文献   

7.
<正>一、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指的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而良好的习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一种受思想支配的稳定的思想品质以及行为方式,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根据《教育大纲》和《纲要》我们把在幼儿园内教师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与培养分为以下几方面:1.如厕习惯:提醒幼儿及时如厕;允许幼儿按需要大小便;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幼儿按顺序如厕并注意安全,提醒幼儿便后洗手。2.盥洗习惯:提醒幼儿有秩序地盥  相似文献   

8.
春天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高峰季节,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季节。许多家长抱着春焐秋冻的观念,以不变应万变,整个春季就让孩子穿着厚厚的冬装。其实,这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 3月初,我班的罕伦小朋友总说不舒服,具体症状表  相似文献   

9.
买鞋记     
前几天,我和妈妈去买鞋。到了鞋店,我一看到那双蓝色的球鞋就爱不释手。学校正流行这种大头款式的球鞋,同学们都喜欢这种式样,我也不例外。我用脚一试,“啊,正合脚。”我高兴得又蹦又跳。“妈,我就要这双了。”“这种球鞋,鞋底那么硬,穿着能舒服吗?”妈妈很是怀疑。“舒服,舒服,当然舒服。”说着,我穿着鞋走了几圈。其实这双鞋穿起来是不舒服的,但为了跟潮流,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于是我装着很舒服的样子走着。可是妈妈还是不同意。终于,在我的苦苦纠缠和售货员的努力推荐下,妈妈勉强地点了头。回到家,妈说:“这鞋子肯定没…  相似文献   

10.
如厕变奏曲     
正幼儿园阶段的如厕从幼儿身体健康及身心和谐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其中的教育价值有:满足正常的生理排泄需要;学习并掌握如厕的基本技能;初步建立一系列的关于如厕的健康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为其人格的发展确立一个牢固的支点。不同年龄段如厕教育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婴班:营造温馨、宽松的精神氛围,引导婴儿有便意时告诉老师或自己如厕,解决集体生活中的如厕困难,  相似文献   

11.
还未入园、仍穿着尿不湿、不到三岁的小宝宝,居然也被家长送进了英语培训班参加试听课。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少儿英语培训班发现,一些被送进英语培训机构的孩子,越来越低龄化。(据《新闻晨报》)孩子还穿着尿不湿,说明其对一些日常行为尚不具备把控能力,对家长有着极高的依赖性。在这种情况下,却还要被家长带到少儿英语培训班听课,何其可怜?  相似文献   

12.
幼儿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能反映一个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如厕排便过程中常会产生诸多问题,所以,我们把培养小班幼儿的如厕能力作为生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幼儿小便的照顾孩子入园前,在家里小便时大都是用痰盂或马桶,不管男孩女孩多数  相似文献   

13.
正托班的孩子绝大多数大小便不能自理,部分睡觉时要用尿不湿,不会用语言向成人表示大小便,常常要大小便在身上。有的孩子就是因为不会入厕而害怕上幼儿园。而托班孩子正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如厕能力是孩子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达到。所以我们认为应尽快对托班孩子进行如厕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4.
高跟鞋穿着不舒服,走路困难。长期穿高跟鞋,会给脚、膝盖和背带来损害。可为什么妇女们还是继续穿着高跟鞋呢?  相似文献   

15.
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重要的生活环节,它能反映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如厕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一项内容,而生活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如厕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看待教育中的问题,还应从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其中。  相似文献   

16.
爱·咖啡     
高中生活明显比初中时要紧张得多,晚上学习到十一二点也是经常性的事。所以每次在“挑灯夜战”的时候,我都会冲上一杯香浓的咖啡。一来消除疲劳,二来感受他的温暖……我从小和他生活在一起。他年轻时当过兵,脾气很暴躁。对谁都是如此,除了我。他对我真的很好,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爱尿床,尤其是晚上。为了让我舒服一些,他不给我垫尿不湿,  相似文献   

17.
<正>一、案例背景小班幼儿在一日活动中以生活活动为主,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只体现在集体活动中,更体现在入园、餐点、盥洗、饮水、如厕、午睡、离园等一系列环节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  相似文献   

18.
<正>在幼儿园里,从小班到大班,我们会观察到一个有趣而奇怪的现象:幼儿很喜欢上卫生间,如果说小班幼儿是因为自我服务能力弱、行动慢而需要长一点的时间花在卫生间里。那么在为期一年的跟踪大班幼儿如厕观察时发现,大班幼儿在卫生间的时间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不难发现进入大班后,随着幼儿自理能力的增强,教师对大班幼儿如厕观察大幅度减少,此时卫生间便成为一个比较宽松的地方,可能不在老师的"监督"下,幼儿可以在其自由交谈、随意活动。因此,卫生间成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以往的思维定势中,认为只要制定好计划,班内三名教师认真组织实施就可以了。但实践让我越来越深地感悟到,只有让幼儿预知环节活动安排,才能真正让幼儿自主起来,达到我们所期待的自然而有序的状态。开学初我发现,活动区后的环节很乱,幼儿常在班内追跑打闹,还不时有幼儿来告状。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发生,我在这环节安排了唱唱跳跳的活动,即幼儿一边做律动一边等待未完成如厕喝水的幼儿。但这样做虽然幼儿的冲突少多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帆布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常见很多孩子穿着帆布鞋活跃于各种场合--上学、逛街,甚至爬山、郊游、做运动。许多家长也认为帆布鞋鞋底软,且有弹力,孩子穿着舒服,运动方便。实际上,帆布鞋是不能当运动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