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雨水节气知识的梳理,我们了解到这个时候农作物最需要及时灌溉。从雨水节气开始,降水将逐渐增多,这一点将成为我们和幼儿一起进行观察记录的观测点;雨水节气的习俗,大多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远,我们主要选择适宜幼儿理解和接收的内容组织活动。  相似文献   

2.
雨水润初春     
梁惠娣 《作文》2024,(15):53-54
<正>在时间的轨道上,“立春”的列车刚刚驶过春天的驿站,列车“轰隆隆”的声音仿佛犹在耳旁,名为“雨水”的高铁又快速驶来,它“嗖”的一下从眼前一晃而过,驶向春深似海处。雨水节气至,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一时间,春色蠢蠢欲动,菜花黄,杏花粉,李花白。  相似文献   

3.
<正>二十四节气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祖先世代传承的广博智慧,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如何将节气的智慧与现代化城市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实施可以成为重要的影响途径。幼儿园阶段的节气学习,首先应将节气与幼儿生活直接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从认知理解、操作体验入手,让幼儿在实践中直接感悟节气的存在与实际意义。杭州市西湖区西庐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以培育“亲自然、会生活”的小小生活家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分”即为“平分”“半”,所以“秋分”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时节一般是中国北方和长江流域开始农收的时间,也是一年收获时节的开始。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主要有送秋牛图、竖蛋、吃秋菜、黏雀子嘴等传统习俗,是幼儿园组织相关活动的重要来源。本期我们选取了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幼儿园的秋分节气课程活动,他们巧用幼儿园内八月飘香的桂花资源开展了系列活动,让幼儿在关注自然变化的同时了解传统习俗、感受秋收的喜悦。  相似文献   

5.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秋梨冻     
<正>设计意图寒露节气,幼儿容易出现口干舌燥、流鼻血等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秋燥”。梨是寒露节气中必不可少的水果,具有润肺降火、清热镇静的功效。因此,在寒露节气来临之际,我们从健康食育活动出发,与幼儿一起制作清凉败火的秋梨冻,用以防范和缓解秋燥。适宜年龄4~6岁。  相似文献   

7.
王勇 《今日中学生》2012,(Z2):86-88
在二十四节气中,可能雨水是最为羞羞答答的节气。我总觉得雨水应该是一个柔情万种的少女,生机勃发而又正在发育,胸脯上积聚着春天的蓓蕾。我很佩服中国的古人,不知他们是怎么把节气与降雨的关系把握得那么准确的。二十四个节气中,大部分节气那天都会有雨。今年雨水那天,起初我有些失望,本来灰蒙蒙的一个冬天需要雨水来  相似文献   

8.
二十四节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其综合性在幼儿教育中具备独特的价值。二十四节气教育活动的开展不能流于形式,应强调将幼儿的认知过程植根于其身体经验、感知和行动之中,即应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进行节气活动创设。如何将节气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融入活动中,通过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重视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官参与来感受节气变化,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是幼儿园教师设计活动的考虑重点。活动创设更需家园共同努力,根据所在地的客观环境,从幼儿生活中挖掘内容。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二十四节气中某个节日到来之前为学生讲解节气相关知识以创设情境、节日到来之时组织幼儿进行体验、节日之后组织幼儿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反思的三步曲劳动教育,让幼儿充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向往大自然、爱护动植物、珍惜自然资源等品质。汶河幼儿园教师顺应幼儿的自然之性,通过融入二十四节气文化,对园本种植活动开发进行了思考和设计。一、追随二十四节气的农耕文化创设多元、合作、探究的种植环境,将幼儿园的现有种植资源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提供足够的室内外种植场地。除了每个班级设置的种植自然角外,我园还在三楼平台设置了种植园,并将其分成三块,小班、中班、大班每个年级组均有一块“绿色种植区”。在这里,孩子们紧跟节气,在种植园、自然角耕种忙碌,亲身感受季节的变换、土地的神奇,以及大自然中生命的美好。  相似文献   

11.
开展幼儿园中班节气食育主题活动,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开展活动,引导幼儿感知了解节气美食、亲身体验制作节气美食并与人分享节气美食,丰富幼儿的身心体验,带领幼儿感受节气美食的独到之处,传承祖先优秀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红色文化课程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研究中较为热门的话题。如何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依托幼儿园及周边社区红色人、事、物等课程资源,构建幼儿园各年龄段红色文化课程的目标体系和主题框架是我们研究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我园通过营造红色文化环境、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家园社区三协同的亲子体验活动等,  相似文献   

13.
张文 《天津教育》2022,(17):60-62
<正>园本课程是幼儿园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大特色,《解放桥探秘“连续剧”》是在幼儿“十一”游玩谈话的基础上生成的课程活动。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解放桥”为契机,为幼儿提供宽松、自主的研究环境,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深入了解“解放桥”独有的建筑特色,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在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同时,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在体验与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汲取德育养分,获得社会认同感,在传递文化自信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春分时节,严寒已经退去,气温开始回升。农民伯伯也开始了新一年的春耕劳作,播种小麦、豆子,育秧苗。我国不同地区流传着的春耕农谚“春分麦起身,雨水贵如金;春分麦梳头,麦子绿油油;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豆子后育秧”等,都在告诉我们春分时节播种的重要性。我们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春分的节气特征,围绕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科学小实验,引发他们对节气的关注和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在实验探究中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中,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应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尝试将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与活动中,通过观察探究、游戏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节气特征的认识,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品读节气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应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尝试将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与活动中,通过观察探究、游戏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节气特征的认识,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品读节气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正>动物入冬藏伏于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是指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这时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开始变多,渐有春雷。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2020年的惊蛰与以往不同,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幼儿无法返回校园,需要居家隔离。  相似文献   

18.
<正>节气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时间的标记,而且承载着吃穿住行等生活文化意义,这些优秀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有序传承和大力弘扬。我们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立足幼儿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并结合地域民俗习惯、乡土文化、自然气候等特点,将节气文化融入幼儿生活化主题活动,让传统文化浸润滋养幼儿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1、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了解雨水的特性。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玩雨水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音乐学习活动逐渐显现边缘化和模糊化的现象。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尝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即打破音乐教育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形式化和表面化的现象,把音乐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元素融入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让幼儿在音乐中自主感受、探究和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