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场渲染的动态3D目标重构的方法.目前基于图像建模的方法对于复杂场景难以建模,而基于图像渲染的方法因数据量大不利于动态场景的实时渲染.因此采用了模型和图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视点视频图像中重建动态3D模型,采用光场映射算法对重建的3D模型进行光场采样,然后对样本分解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真实感的同时,减少了数据量,并可实现动态3D目标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处于GHZ类态的三个全同二能级纠缠原子与二项式光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特性,并用求解Schr(o)dinger方程和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原子布居算符和光场的二阶相干度与三原子体系纠缠度和二项式光场的光场强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采用求解Schrodinger方程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相干态光场与运动二能级原子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光场压缩效应.结果表明:通过适当选择系统参数,可使光场产生完全压缩效应;随系统参数的变化,光场呈现完全压缩、不完全压缩和不压缩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对于成像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文中将其构成、功用、原理作了详细的介绍,在文章的最后,对成像技术将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合成孔径雷达(SAR)三维成像能解决SAR二维成像中的叠掩、顶底倒置等几何失真问题,在军事侦察、灾害预测、资源调查和地形融合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波束形成原理开展了SAR三维成像方法研究,通过在航迹向及跨航向上同时进行数字波束合成,实现对观测目标的三维分辨成像,分析了距离近似条件对三维成像处理的影响并验证其正确性,通过仿真实验数据验证了本文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及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标准条带成像处理算法不适用于新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模式.基于方位频率去斜原理,对多模式回波进行处理,使其具有一致的时频历程,从而实现通用的成像处理过程.对多模式SAR仿真回波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算法能够实现各种模式的精确成像.  相似文献   

7.
胜利探区古潜山埋藏深、类型多、结构复杂、成像困难、信噪比和分辨率低.观测系统设计,建立了3大类古潜山地质理论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对分辨率、道距、采样率、最大炮检距等参数进行模拟论证和选择,并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加以验证;激发方面,利用能量叠加原理,提出采用垂向延迟叠加震源或组合井激发的方式实现能量最佳叠加,提高下传能量.古潜山技术在官1、桩海等工区应用提高了地震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金属焊接质量的无损检测方法.首先介绍了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检测装置,然后详细给出了以边缘检测为基础的缺陷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最后通过比较说明,利用红外成像技术对金属焊接质量进行无损检测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建立典型滑动聚束SAR(合成孔径雷达)斜视成像模型.在考虑不同方位目标回波信号多普勒空变性的情况下,详细分析两步算法方位滤波恢复滑动聚束SAR方位欠采样信号的原理.对结合两步算法和传统CS算法的ECS算法进行了在斜视成像模型下的修正.针对滑动聚束工作模式的特点,讨论其中关键处理参数的选择问题,给出算法的处理流程.最后,用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从阵列天线合成孔径雷达(SAR)的信号模型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俯仰角压缩的阵列天线SAR三维成像算法,解决了阵列天线SAR中存在的距离单元徙动项的校正问题,从俯仰角压缩的角度分析了阵列天线SAR的三维成像原理.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信号模型和三维成像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用Visuial Basic编制程序,对玻璃毛细管焦点测量法精确测量微量液体折射率进行平面模拟.该方法基于共轴球面光学系统的成像原理,通过读数显微镜对吸入待测液体后毛细管的焦点位置进行单一参数的测量,进而计算出待测液体的折射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描述光场相干性的基本物理量,从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出发,讨论了时间相干性;以矩形谱线的光源为例,计算了时间相干度,简要介绍了傅里叶变换光谱学原理。  相似文献   

13.
四、光学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了许多几何光学仪器 ,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器、望远镜、显微镜等 ,但是他们往往只会使用而不大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合适的实验和制作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加深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仪器用得更好、更巧。本文将对此做些介绍和讨论。1.研究有关照相机成像的一些问题图 1现在家庭用的大多数是“傻瓜”式照相机 ,人的操作只是取景和按拍照钮 ,一切成像参数的调节都由照相机自动完成 ,人是感觉不到的。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模拟实验 ,让学生去认识有关照相机成像的一些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实际需求,在详细分析条带转聚束模式的工作特点和对模式变换中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精确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高效的成像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运动补偿将条带成像与聚束成像相结合,并利用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PFA)对条带聚束变换模式进行成像,实现了模式变换前后数据处理结果的共用,既可以节省处理运算量和时间,也可以节省数据缓存空间,适合于机上实时成像处理器的实现.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Fourier-Bessel方法对环型换能器的声场进行数值计算,并对仿真声场进行了深入讨论. 通过对换能器轴向声压分布的分析,针对声近场明显的扰动,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对声场进行预处理,即利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降噪,去除近场杂频率成分,提高声压幅度. 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技术能提高Bessel声场的基波成像质量,对于小波变换在Bessel超声成像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短时傅立叶变换、维格纳分布和Cohen类时频的分析方法分别模拟了-飞机目标的逆合成孔径雷达像.并对时频分辨率、交叉项的抑制能力和成像运算时间进行了比较,为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中时频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阵列天线的微波成像系统会产生多通道幅相不一致性问题.针对使用阵列天线进行微波成像的应用,将回波模型中的多通道相位误差分为距离偏移误差和残余常数相位误差,并分析其对成像造成的影响,研究了使用回波中选定参考点目标进行相位误差校正的方法.最后通过微波成像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地基实验系统数据验证了我们的分析和结论.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叠层成像技术在增加参与成像的波长数量时,可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和抗噪声能力。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成像及测量等领域。但其复杂的机械移动式曝光方式,导致系统存在抖动、数据采集效率低且精度较差等问题,在增加成像波长数量时更严重地影响系统成像和测量性能。采用针孔阵列型双波长单次曝光叠层成像技术,经过实际的光学实验和数值模拟论证,在双波长情况下实现对实验数据的高效和高精度采集,避免了传统多波长叠层成像技术的弊端。还指出并论证,在选择参与成像的激光波长时,有必要考虑两个重要的波长参数:中心波长和波长间隔,为多波长的叠层成像技术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与传统的双波长、多波长叠层成像技术相比,基于针孔阵列型的双波长单次曝光叠层成像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9.
利用函数图象研究光学系统成像规律,对成像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基于ScanSAR工作模式的特点,研究了scalloping效应产生的机理.从成像机理、信号特点及成像算法等方面对TOPSAR进行了详细的分析.ScanSAR和TOPSAR的点目标仿真结果表明,TOPSAR较好地解决了ScanSAR的scalloping效应问题,即幅度不均匀调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