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迷思概念对科学概念教学带来的影响,通过问题情境、直观教学、合作学习、利用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迷思概念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科学知识前存在的错误前概念,它的存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造成地理学习的低效率,对地理教学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学生迷思概念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转变迷思概念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地理概念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然而学生头脑中的地理迷思概念会使学生曲解地理概念的本质,不利于他们建立科学的地理概念体系。通过四段式测试法和访谈法,研究发现,中学生在人文地理概念学习中存在的迷思概念,并归纳为空壳型概念、混淆型概念、不完整型概念、例证不明型概念四种类型。为了帮助学生转变迷思概念,加深对中学人文地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探讨其产生原因,并对每类迷思概念提出针对性的概念转变策略。  相似文献   

4.
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受学生“认识方式”的影响.教师从学生的认识方式及认识发展出发,展开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围绕五则“迷思概念”提升教学针对性,可以有效实现迷思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变,让学生在体验科学学习的过程中达成从认识到认知升级,并提高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5.
迷思概念的隐蔽性和顽固性是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障碍,将其显性化并进行认知诊断有利于概念转变教学。采用自编高中生摩擦力概念四阶测试卷,对一轮复习前的高三学生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学生的迷思概念主要有:惯用二力平衡分析问题以致分析受力时出现错误;混淆“运动”和“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和“阻力”等概念;不能很好地分析组合体的摩擦力等。而其主要成因是思维定势,语意辨析错误以及相关动力学概念理解不足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对初三学生关于“溶液”相关的迷思概念进行探查,结果发现学生在“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迷思概念,而且这些迷思概念的产生有以下原因:(1)学生对“溶液”概念只有宏观上而没有微观上的认识;(2)生活上的经验也会对学生的概念理解造成影响;(3)学生习惯将自己学习过的知识扩大到对所有关于“溶液”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化学平衡迷思概念转变的教学方法有: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2)应用三重表征等两种方法.这些研究可为教学作良好的示范,指导教师寻找适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来转变化学平衡迷思概念.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即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释生活中某些新现象,导致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形成迷思概念。迷思概念对小学生科学认知负面影响很大。本文从迷思概念说起,通过小学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成因分析,就如何转变迷思概念做了简要论述,旨在人们对迷思概念转变教学有一个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学中应从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困难入手,分析“迷思概念”来源和特点,进而引进化学概念教学最新理论和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迷思概念”转变的几种教学方法,这将对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皓  龚沙  杜承意  黄巧云 《物理之友》2023,(5):39-40+50
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容易形成迷思概念,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探讨高中生物理迷思概念的成因,提出迷思概念的转变策略和教学建议,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成 《教学月刊》2023,(5):44-48
“迷思概念”会严重影响概念教学的成效,教师应分析“迷思概念”的成因,明确其类型,然后有针对性地解构“迷思概念”。这是帮助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建构科学概念的关键。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基于体验、实验、问题链、模型而引发冲突、创设情境、引导思辨、拓展应用,使学生解构“迷思概念”之不足、认识科学概念之合理、体会科学概念之本质、应用科学概念于实践,进而不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迁移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教学实际,从概念的生成与发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模型与框架等维度进行迷思概念诊断与转变的研究,帮助学生克服迷思概念的干扰,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深度学习,进而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从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困难入手,分析迷思概念的来源和特点,根据教学一线的研究实践和三步教学模式,探索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和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困难入手,分析了“迷思概念”来源和特点,介绍了化学概念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迷思概念”转变的几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这一部分概念性知识众多且比较抽象,迷思概念的存在阻碍了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为尽可能地消除高三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通过制定二段式概念量表,施测诊断出错误率较高、较典型的概念,分析后针对性地进行概念转变策略教学,教学后再次施测,经方差分析发现迷思概念占有率显著下降,表明教学转变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导下,结合概念转变理论,探讨了在概念转变教学中将POE策略扩展为PEODE策略的重要意义。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如何运用PEODE策略来促进学生迷思概念的转变。实践表明,PEODE策略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效率,有助提升学生的概念学习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7.
林春玉  鲍曼 《考试周刊》2011,(59):78-79
本文简介了迷恩概念和迷思概念转变理论,举例分析了高中学生学习的一些迷思概念.并对迷思概念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化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存在会让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有所困惑,本文通过分析迷思概念的形成原因,基于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概念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迷思概念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概念或与科学概念不完全一致的认识,它违背了科学道理,对学生正确地掌握科学概念造成一定的障碍.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个体的认知方式和教师授课方式等的影响是迷思概念形成的原因.教师应认真研究转变学生迷思概念的策略,并认真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20.
一年级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往往以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建构知识,形成不科学的迷思概念。对此,教师要通过情境教学、任务挑战、学生互评等方式,及时破解学生已形成的迷思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