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富国强民、民族复兴、执政兴邦的核心命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全面深化的结果。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三个维度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理解从自觉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立足新时代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作出的深度把握,更是彰显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迎接人类新文明提供多维支撑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以其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的深刻把握,表征出其社会关怀的科学维度;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表征出其社会关怀的价值维度;把实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当作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路径,表征出其社会关怀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解读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思想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以完整的理论体系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指向。从历史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成熟标志,它与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观构成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从实践维度解读,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指导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路,是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独特方式的经验总结。从历史维度看,中国道路探索之始便天然肩负着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从实践维度看,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从理论维度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保中国道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道路以民族性和独特性,而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则体现了中国道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多维发展,实现了理论维度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功能维度从政治主导到多元协调的立体演进;价值取向维度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与升华;世界维度从定位中国发展到寻求国际认同的质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继续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实现改革开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互促互进、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正>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以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期待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的职业教育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模式、新发展机制的全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同时指出,教育、科技、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是内在于中国式现代化且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生活形态,是人类现代生活理想在中国的实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铸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的价值特征,实现了生活形态的根本变革。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是一个蕴含多种价值诉求的矛盾统一体,共享发展与利益机制、不断满足需要与绿色消费、为人民谋幸福与为世界谋大同等不同价值诉求之间充满张力。为了有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在社会重大变革中遭遇的现代性问题,必须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突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为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逻辑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主导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机理。中国共产党肩负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实践优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经验,体现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坚持和运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二十大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目标确立、原则设定、战略步骤、方法论选择等方面,科学设计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管齐下,不断推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独立自主”提炼为党的百年奋斗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我们需要从三个维度全面把握其丰富内蕴:从道路维度而言,坚持独立自主,就是强调要走自己的路,依据国情来选择正确道路,坚定道路自信;从理论维度而言,坚持独立自主,就是要把握好矛盾问题精髓学说和内因外因辩证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价值维度而言,坚持独立自主,就是强调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发展基点放在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上,从而切实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又要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是根本,理论是指导,价值是取向。走好道路、创新理论、实现价值,都需要运用好“坚持独立自主”这一宝贵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彻底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美好”一词出现了四次。对新时代美好生活观念的研究,对满足“民生三感”有重要意义。以政治美学为视角阐释美好生活观念,能够彰显政治运作方式、政治制度、国家政策与政党建设中的美学精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提出,说明作为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隐含着审美理想与美感感受双重维度。美好生活观念寄予新时代政府职责中的美善价值,在实践中生成与发展着的人民感性需要的满足,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漆思 《贵州教育》2022,(23):12-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与重大意义,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主动和自觉精神,在新征程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演进、内涵要义、文明构建三个维度呈现出相互嵌入、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从历史逻辑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内核;从理论逻辑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价值载体,标注中国式现代化的个性特征;从价值逻辑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方案。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践智慧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行动指引。从理论逻辑上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思想,继承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与时俱进的发展。从制度逻辑上看,稳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从价值逻辑上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越性,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为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提供中国经验,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时代、世界和人民是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三个维度。从时代的维度看,实现中国梦需要担当,这是一种时代的担当,是对历史和民族的责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主基调、主旋律;从世界维度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担当,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责任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发展新模式的国际担当;从人民的维度看,为人民谋幸福需要担当,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体现,是一种理想和道义的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重要论述的核心和灵魂,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相比,"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需求体系。美好生活仍然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基本维度,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却与日俱增。作为美好生活的基本内容,精神生活不足成为实现美好生活最大的短板。补齐这个短板,是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一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要紧紧抓住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更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要以高尚道德为追求美好生活奠基,以理想信念为追求美好生活赋能,以文化自信为追求美好生活凝神聚气,以文化精品为美好生活提供精神养分,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美好生活”话语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表达,是对人民的生活世界应然维度的擘画与书写,凝聚了人民的共同创造和伟大实践。对“美好生活”话语的理解,可从目标、实践、价值的三个维度切入。“美好生活”话语植根于中国大地、中国实践,其深层逻辑表现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新时代“美好生活”话语,体现了以目标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本体论;以实践为要义,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实践论;以价值为动力,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论。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从逐步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到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中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始终注重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巨大政治优势;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通过从严治党,永远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0.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真实写照。从逻辑起点看,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在为人民健康服务、紧紧依靠人民和人人得享健康三个方面;从价值意蕴看,全民健康的根本追求为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提供了基本前提和重要支撑;从实现路向看,构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建设布局需要我们党不断夯实现实基础、构建保障体系、挖掘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