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非借不能读也”这话不假。暑假去朋友家,发现她的书架上摆着一本《于永正与语文教学荟萃》,我拿起来翻了翻,慢慢地陶醉在其中,于是借回家看。因为是借的书,因为敬仰书中主人公,所以每当拿书时,总要洗净手,才慢慢地翻阅。读着读着,一位慈祥而又令人仰慕的老人仿佛出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2.
我爱看书     
我爱看书。有时一本书会使我醉心于其中而忘乎所以。有一次,妈妈布置我写一篇日记,我愉快地答应了。当我正在找日记本时,书架上那本《格林童话》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想:不如先看看书吧!待会儿写日记也行。于是我拿起《格林童话》,坐在书桌旁津津有味地读着,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忘  相似文献   

3.
2007年暑假的一天下午,我从同事那儿借了几期《教育文汇》,读着读着,已暮色沉沉,而我却浑然不知。后来,只要找到空闲,我就捧读《教育文汇》。《视点》增添了我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师之范》让我感受到大师的人格魅力;《吾教吾学》让我在聆听同行述说的教育故事中逐渐成长;有时心情不佳时,我也到《翡翠谷》里走走;  相似文献   

4.
一怀浓茶萦绕着雾香, 展开厚重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我慢慢地读着,因为我知道这夜会很长。窗外的夜黑向屋里一点点地渗透着,如果没有灯,我定然会被它吞噬掉; 如果我在黑夜里,看光明  相似文献   

5.
<正>作家毕飞宇曾说过:"如果你要想一个东西有意思,只需久久地凝视着它。"曹文轩也曾有言:"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近日,捧读广受好评的散文写手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被文中阿勒泰戈壁草原上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深深打动,更感叹作者李娟对人、事、物,对生活、对心灵的深情凝视。一、凝视中显画面李娟写文章,就像作画,用词特别而形象,颇具白描特色。"大雪铺满河面,鸦群迎面飞过。牛群列  相似文献   

6.
古诗的魅力     
夜晚,我读吕震邦老师的《读了古诗无晚上》,心潮澎拜,思绪万千,整个晚上竟难以入眠。诚如吕老师所言,「晚上可以读散文,读小说……读着读着倒头就睡……」然而,晚上不能读唐诗宋词,一旦读了,你就别想睡觉了。因为读了古诗词,你会身不由己地进入那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去。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捧着那篇用深情挥就的《月光的联想》,读着读着,就呜咽起来。老师让她别念了,事实上,也没法再念下去了。而我们作为听众,因她一哭而没能听她把整篇念完。关于哭,那天,我想了很多……我不爱哭,打小就这样。还在襁褓中的时候,我与别的孩子就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我爱笑,他们爱哭。这实在是因为外婆养我养得好:我吃得香,睡得舒坦,身上不痛不痒,  相似文献   

8.
十四岁那年的整个暑假,我捧着《小妇人》这本让我着了迷的书在阁楼里反复阅读着,每每读到贝思因为帮助他人而染上猩红热,不久便离开人世时,眼泪就会止不住地往下掉。那时我总和妈妈说,如果世界可以停下来就好了,我永远不用长大,你们也会一直在我身边。妈妈笑着说:“傻孩子,如果永远没有人死去,那地球就挤得站不下了。”爱,是我们离开人世时唯一能带着的东西。把每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好好度过,善待亲人朋友,善待自己,善待每一个陌生人。——Lavender  相似文献   

9.
编读心连心     
与你有约一天,编辑部收到一封“抗议信”,一个叫林萍萍的读者在信中很“生气”地说:“我是《第二课堂》最忠实的读者,也是读着《第二课堂》长大的,但是我现在有点生气了,因为我有很多心里话想对你  相似文献   

10.
正最喜欢的一本书:《撒哈拉的故事》推荐理由:因为《雨季不再来》了解三毛,但却因为《撒哈拉的故事》喜欢上三毛。读着这本书,我仿佛也跟着三毛和荷西去了撒哈拉沙漠,感受着那里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或喜或悲的生活。古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做什么事都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自实践才能有所收获。而我以为读书与写作就是这样的关系,读书就像是纸上谈兵,写作便是将所读所感展现出来。因此读书是基础,只有在阅读的基础上才会有所感悟有东西想要表达,这也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吧。  相似文献   

11.
就像以前得到《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一样,阅读《致青年教师》一书,我几乎也是一日气读完的。在忙碌工作的间隙,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着它,就像是在听吴非先生讲一个个听来有趣而又令人百转千回反复咀嚼的小故事。掩卷沉思,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不仅仅抒写了他几十年的教育心得。也不仅仅是在向教育同行倾诉心曲。更真切地传达出了他对中国教育的一腔热爱和理想。  相似文献   

12.
《陕西教育》——培育我成长的摇篮。我衷心地感谢你! 曾记得,1991年的一天,我阅读贵刊,读着读着,萌发了我也要为《陕西教育》写稿的念头。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贵刊投寄了  相似文献   

13.
一天,我读吴晓君的《笑意写在脸上》(载本刊今年第2期),读着读着,被故事《引号与鞋子》吸引住了,读完故事,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因此,我联想到我们写文章必须有亮点,文章的亮点就跟  相似文献   

14.
轻轻翻开《严文井童话集》,就像拉开了舞台的帷幕,眼前展现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我陶醉了,尤其是那篇《小溪流的歌》,读着读着,好像真有一股涓涓的小溪在我心底流淌……《小溪流的歌》,难道小溪也会唱歌吗?它的歌声怎么样?读过之后,我觉得小溪流的歌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动听的歌! 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向前奔腾,唱着快乐的歌。同行的伙伴嫌累了,劝阻它,让它停下来,可小溪流总是说:“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榻侧桌前,总会放有一两本《宁夏教育》,闲暇之时翻一翻,郁闷之时读一读,快乐之时品一品。十多年了。《宁夏教育》已经成为我教书和读书路上的知心伙伴。我读着同行们的教书故事,体味着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幸福快乐。默默地读着,仿佛在倾听朋友的诉说,那是知心伙伴之间才有的默契,那是老朋友之间才有的亲密,阅读《宁夏教育》,我享受着一份亲近的友情。  相似文献   

16.
雨雁 《八小时以外》2012,(12):116-117
整整一个秋天我没有好好看一本书,仿佛总是浮躁着,拿起一本书,读几页,放下,心里仍是空落。好在,《冬牧场》没有被我错过。也似乎,这一切都是为了偶遇《冬牧场》。是我熟知的李娟,那个身上充满了柔韧的坚定力量的李娟。只是这次,李娟把一场对生命的默默无声的叙述,叙述得更加开阔,同时加入一些温润和俏皮,温润到每一个文字里。  相似文献   

17.
李启寿 《学周刊C版》2011,(10):203-204
生命伟大而神奇,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当我们真正追究生命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冰心的文章《谈生命》。“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读着优美的文章.使人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一股生命的春潮在澎湃.那春水穿越的悬崖峭壁.那平沙里掩映的斜阳芳草.还有夹岸红艳的桃花,一切生命的迹象都在我们的眼前缭绕。  相似文献   

18.
正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命名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极度危险的,因为这些所谓的符号会伴随其一生,影响甚至决定着其性格特征。人和物是在他者的塑造过程中完成自我指认的,这种塑造往往会受到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规训,说到底,人或者物大多不过是某种观念或符号的肉身罢了。初读李娟的《大红花》,我就有一种复杂的心理感受,大红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眼中呈现的人物,她就  相似文献   

19.
无法预约的精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七册《鹬蚌相争》一文。《鹬蚌相争》的故事学起来可真带劲,孩子们诵读着,表演着,乐不可支。奇怪的是,每逢这种时候就分外活跃的小常今儿个怎么似乎游离在外?我正待悄悄过去看个究竟,他已经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老师,我觉得课文有问题!”语气是那样地兴奋,“你看,书上写鹬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你想呀,鹬的嘴正被蚌夹着呢,怎么可能说话呀?”“是呀是呀,这样想来下面也有问题。下面课文又写蚌得意洋洋地…  相似文献   

20.
我和漫画     
超级新人高中时看动画片《灌篮高手》,每天下午五点半急吼吼地往家里赶。人物实在太帅了,就去买了一套漫画《灌篮高手》,整整31本,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用“爱不释手”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我很喜欢看阿伦·埃弗森打球,看了《灌篮高手》以后就很崇拜清田信长,只觉得打篮球是一件非常帅的事。但我从来不敢在同学面前打球。中学篮球场上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无一不是高高大大的,我很羡慕他们,然而每次经过球场时,都因为担心自己身高劣势抢不到球而不敢贸然加入。偶尔球场没人,我也会试着去投投三分,发现自己还蛮强的呢。有次一位校篮球队的学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