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文化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与依靠学校教职工共同的精神追求,并积极促进与发展教职工共同追求的管理模式。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学校共同价值观则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学校共同价值观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了共同的思想意识、精神追求和日常行为准则,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下面结合我校文化管理的具体实践,来谈谈学校共同价值观塑造在“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从这一思想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任重道远。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夯实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共同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科学价值导向,高校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化建设,既是实现核心价值观自身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文化建设坚持正确方向的必然选择。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必须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先进文化为支撑、以网络文化为重点,增强“融入”的全面性和深入性,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4.
和谐或社会和谐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公正即和谐,和谐须公正”是西方伦理文化的一个经典命题;“贵公正,促和谐”,“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公平正义”,这些是中、西方两种伦理文化的共同启示。闺此,为了创设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首先要夯实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这就要深入开展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促进落实当代中国社会公正原则,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充满公平正义的和谐精神、人格健全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孔孟所推崇的儒家文化为其核心,即“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德为主。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汉文化,是流传于世至今没有中断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根植于此深厚沃土中。文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掌握知识的程度:二是指人类文明历史积淀的成果。传统文化属于第二种文化的概念范畴。它是人类历史人们共同追求的文化准则。比如“向善”,从孟子的“性善”论到现代人褒扬的“善良”美德,一直是我国历史上圣贤所积极追求的文化教育价值;还有如“诚信”,“忠孝”的传统,不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有其重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淄川实验小学位于淄川城区东部,位置优越,环境幽雅,是育人的理想之地。 学校注重文化建设,围绕“惟德、惟真、惟美、惟和”的核心价值观打造学校文化品牌:以“三风一训”为着力点,抓精神文化建设;以人性化管理为抓手,推进制度文化建设;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7,(1):13-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融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契合,内在融通,实践互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升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鲜活素材、传播方法和文化载体。充分挖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传承和升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两者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接地气”,需要与中国的文化土壤科学对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以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传统文化观为指导,进一步加以凝练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当代的精神追求,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家风的作用,通过家风建设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加强对以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的探索,通过家风建设、宣传等方式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实现家风与当代精神的耦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的理想、信念的浓缩,构建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建构,要承袭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作为儒家经典《礼记·大学》精辟地阐述了“大学之道”,其“三纲领、八条目”,完善了儒家内圣外王系统。本文以青岛学院为例,阐述了“大学之道”在大学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题中应有之义,回答的是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必要”的问题;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回答的是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何为灵魂”的问题;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回答的是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何以转型”的问题。这三个基本问题,系统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先进性与旗帜性、继承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12.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内蕴于党的初心使命之中,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亦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内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创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个体精神生活保持的丰盈均衡状态、全社会精神追求呈现的澄明向善样态以及民族精神力量展现的恢弘自信质态。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优化精神文化环境;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以良好的舆论引导构筑美好精神家园;以制度建构化解和防范道德领域的“两极”分化;以培养文明公民来推进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它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树德提供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传承并升华了优秀传统文化。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制度构建、全民教育和社会实践,不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准确的概括和提炼。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贵州精神文化建设,构筑贵州“精神高地”,推动贵州“三化”建设,以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是现代化的核心,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是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但二者有融合的部分,即“契合带”。正是这一“契合带”的存在,决定了现代化必须建构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也决定了现代化必然扬弃传统文化,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发展出更新的价值观。“契合带”的理论从根本上找到了“全盘西化”和国粹主义等理论误区的根源。价值重建也正因为“契合带”的存在、才能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从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过渡,在价值重建过程中,保持开放心态,把握好两种价值观的共合度,对现代化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被大人民群众认可,转化为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才能获得合法性基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存在现有话语体系渗透力不强、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切契合度不够、与广大群众日常精神文化生活脱节等问题。关注广大群众日常生活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物质基础,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政治基础,价值引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思想文化基础,加强教育引导和话语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深刻影响了青年的性格特征,其开放性和便捷性使得用户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依据自己的兴趣偏好参与相对固定的圈层。然而,网络圈层化引发了传统话语权威性消解、审美能力异化和主流价值失序等一系列问题,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造成了严峻挑战。对此,社会各界应当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准则,整合新媒体资源,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同时,立足实际解决难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出圈”与破局。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是学校价值观和价值观在物质与精神上具体化的文化形态,是长期创造、不断积淀的产物。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文化,反映出学校的传统和特点、个性和特色、思想和精神。学校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核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学校传统,以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标识;要有故事和情感,能融入师生血液,滋养其精神和灵魂;要积淀深厚的底蕴,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育人品质。  相似文献   

19.
袁瑜 《中学教育》2003,(1):39-43,50
以教育救国与教育独立为核心的“元培精神”是正大的;以兼容并包与网罗众家为核心的“元培思想”是博大的;以自省修己与荐事助人为核心的“元培人格”是伟大的。“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文化:一日,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日,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此两种文化,具其一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文化,在中国之气象已亡矣!”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和精神血脉,是加强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落脚点,以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为目标,探讨语文课程识字教学中的材料选用、德育渗透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