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量子光学是近30年蓬勃发展起来的前沿学科。量子光学研究光场的量子特性及量子化光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揭示更多更深层次的物理效应。通过量子光学实验手段,人们能以精美而简捷的方法直接显示与验证许多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在量子层次上探讨辐射场及原子的动力学行为。另一方面,某一分量噪声低于散粒噪声基准的非经典电磁场态——光场压缩态(squeezed state),应用于光学测量和光通讯系统,可以突破标准量子精确度极限,完成超微弱信息的检测与传输。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03,(14):29-29
德国、美国与奥地利等科学家于日前破译了肝螺旋杆菌的基因组,有望对这一肝脏恶性疾病致病菌的致病机理获得深入了解,并为研究可引发其他器官疾病的类似螺旋杆菌带来新的进展。 据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发布的新闻公告,上述成果是由该校卫生学与微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以及奥地利的一家生物公司等合作完成的。科学家利用实验鼠进行的实验表明,肝螺旋杆菌可以引起肝炎以及肝癌等肝脏疾病。由于此前科学家已经破译了老鼠基因组,因此科学家认为新成果将有助于彻  相似文献   

3.
1991年9月19日,星期二。在奥地利与意大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上,德国人西蒙和其妻子在旅游途中发现了一具被埋在冰中的躯体。消息传开,游人、记者峰涌而至。就在人们使用工具开始挖掘躯体的时候。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一位法医专家——汉斯博士及时赶到,把躯体送进因斯布鲁克法医  相似文献   

4.
武华文是加拿大籍华裔科学家,目前他已回国十三年。在作为北京宽特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旷特量子科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的岗位上,武华文教授关于量子信息技术上的研究已不是一朝一夕。这位加拿大籍华裔科学家在回国13年的时间内,在中国首先实现了量子技术的工业化生产,多种领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5.
《科教文汇》2014,(4):F0004-F0004
正阿道夫·奥托·温道斯(德国,1876-1959年),德国有机化学家,因发现甾类化合物及其与维生素关系,于192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温道斯1876年12月25日生于柏林,1897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学士学位,1900年获弗莱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职。在弗歇尔的影响下,温道斯又到柏林大学随弗歇尔学习化学。1901年至1915年,温道斯先后任职于德国弗莱堡大学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1915年后受聘于格廷根大学直至离休。1959年6月9日,温道斯病逝于格廷根。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信息》2003,(11):37-37
5月20日,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博士在奥地利维也纳多瑙河畔的实验站演示量子纠缠态远距离分送。在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研究所从事合作研究的潘建伟博士,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最近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实验上成功实现了高精度的量子纠缠态纯化。这项研究成果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在远距离  相似文献   

7.
<正>在自由空间中的两个光子之间不相互作用,光波彼此擦身而过不会相互影响。然而,对于量子技术的许多应用,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却至关重要。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团队现成功在两个单光子之间建立起强大的相互作用,朝着轻拍校验(tap-proof)量子通道或建立光学逻辑门发送信息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德国海因-美特纳研究所(HMI)和柏林应用科学家大学的科学家首次绘制出三维磁场图,此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     
正大规模硅基集成高维光量子芯片实现北京大学"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王剑威、龚旗煌教授等与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系量子光学中心等单位合作,利用大规模集成硅基纳米光量子芯片技术,实现对高维度光量子纠缠体系的高精度和普适化量子调控和量子测量,研究论文发表于Science。实现功能强大的量子信息处理芯片是当前量子科技革命的关键。研究团队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多路径加载高维量子态方式,即每个光子以量子叠加态的形式同时存在于多条光波导路径,从而实现了一个高达15×15的高维量子纠缠系统。通过可控地激发16个参量四波混频单光子源阵列,可以制备具有任意复系数的高维度量子纠缠态。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界,光是一种有用的东西,它能让万物见到光明,赋予各种物体以色彩。如果没有光,一切都将沉浸于黑暗之中。光让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也让20世纪的物理学家创建了量子论。几乎没有一种自然现象像光一样与人们那么贴近,也没有一种现象像光一样被科学家描述得那么精确。每一个学物理的大学生即使在睡梦中也能回答得出:光速等于光波长乘以光的频率。激光器、原子钟或GPS导航等的成功均基于科学家对光的精确研究。德国伽钦马普研究协会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特奥多尔·亨施(Theodor W Haensch)和他的美国同事罗伊·格劳伯(RoyGlauber)和约翰…  相似文献   

11.
从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以来,激光技术与应用发展迅猛,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提高。按照激光产生的物理原理,要实现激光输出必须在激光物质中实现粒子数反转,而如何控制反转后的粒子的自发辐射,便成了物理学家需要攻克的重要难题。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朱诗尧教授长期从事量子光学研究、激光物理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证明了可以用量子干涉效应去抑制(或增强)多能级体系中的自发辐射,同时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用量子干涉效应导致双下能级连续运转下的受激吸收相消理论。他将经典光学中相干现象引申到量子光学的能级跃迈问题中,提出了通过量子干涉控制和调制自发辐射及受激吸收的原理,发展了由爱因斯坦和狄拉克创建起来的自发辐射及受激吸收理论。是量子光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量子光学是现代物理学中发展极为迅速的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本文扼要地论述了它的几个主要分支学科:腔内量子电动力学、压缩态研究与压缩态的量子无损测量、无粒子数反转激光研究、激光冷却气体原子与光学粘胶和原子光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武华文教授是加拿大籍华裔科学家,现任北京宽特量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致力于量子信息学研究多年,在量子物理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1年.研制成功”量子仪器”并荣获比利时尤里卡金奖;2003年“非典”时期,与解放军第309医院(非典定点医院)立项合作成功治愈非典病人;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家在美国物理学会的年度大会展示了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采用RezQu架构制成的量子电路组成的芯片,该架构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科学家表示,未来可使用这种架构研制出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依靠量子机制内在的不确定性来处理信息,其信息处理速度远远快于  相似文献   

15.
1991年9月一个晴朗的日子,一对夫妇在阿尔卑斯山脉一座高高的山脊上行走时,遇见一具尸体,从融化的冰里露了出来。他们返回临时歇息的棚屋,立即报告了当地警察,而警方认为这多半是位失踪的登山者。这个地区的冰川到处都是裂缝,每年总有一些倒霉的登山者失足其间,死于非命。然而当遗骸送到附近的因斯布鲁克(奥地利境内)后,当地大学的考古学家Spindler断定他是史前时候的一位男性,几千年前就死了。Spindler和其他一些科学家推断,他的尸身与遗物,一直保存在冰里,直到最近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沙尘,正好又遇上天气异常温暖,二者结合,导致冰雪融化,他的头部、背部和肩背才得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联合国大学今年7月签订的合作协议,双方在9月15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学术会议,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外国科学家,包括联合国大学自然资源部高级计划官员奥丁戈博士(Dr.R.S.Odingo)及波兰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柯茨特洛维基教授(Prop.J.Kostrowicki)等14人(共10个国家,一个地区),我国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宋达泉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吴传钧教授,赵松乔教授,  相似文献   

17.
关键词     
《发明与革新》2013,(6):2-2
量子比特纠缠科学家们一直通过捕获离子和原子等其他系统来实现量子比特在远距离的纠缠,而现在钻石也成为他们的首选对象。荷兰与加拿大的科学家已经让两块相距3米远的钻石内的信息发生纠缠。这样,测量一个量子比特的状态立刻会让另一个量子比特的状态固定下来,为实现远距离量子信息交换奠定了基础,或者说,未来的量子互联网将有望由钻石晶体构成。机器苍蝇苍蝇实际上是世界顶尖飞行高手,但科学家并不清楚其中的奥妙,其高超的飞行技艺也一直难以在实验室中复制。5月2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历时十多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机器苍蝇。其推进、驱动、制造方法以及电源供应均以非传统的方式进行,而机器苍蝇也将广泛用于环境监测、搜救以及农业生产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衔的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团队的陆朝阳、刘乃乐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用量子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实验。该研究成果发表在6月7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线性方程组广泛地应用于几乎每一个科学和工程领域,包括数值计算、信号处理、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比如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气象预报,就需要建立并求解包含百万变量  相似文献   

19.
历经 30余年建设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 )已发展成以现代光学为主导方向 ,以探索重大基础前沿 ,发展大型激光工程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应用为重点 ,以高技术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型研究所。该所不仅建成了国内仅有、国际上也为数不多的系列大型高功率激光装置和用于激光分离同位素的激光与光学综合系统 ,而且在利用各种量级的强激光装置进行相关高技术与交叉学科领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方面、信息光学与量子光学方面 ,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 ,在新型高性能激光元器件、激光与光电…  相似文献   

20.
1988年到1994年,我们在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实验研究”(“黑河实验”,HEIFE)中,与日本以京都大学为首的10多个大学和研究所的许多科学家进行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在此期间,还通过访问和国际会议,和欧美及第三世界科学家有广泛交往,深感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对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