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夙愿,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践行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国梦”是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的全面发展的梦,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克服信仰危机弊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应当提升“中国梦”的生活契合度,坚持主体性“中国梦”认知教育,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教育梦是实现中国梦的驱动力,确保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强,则国民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梦的基础则是全民教育的公平,这也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实现教育公平在助力中国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多种原因,我国教育公平现状并不完全令人乐观。推进教育公平、实现中国梦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拓宽教育投资渠道;树立新的资源配置理念,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国家对弱势群体的资助体系;从制度和法制建设的高度根治教育腐败。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国梦”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在“中国梦”引领下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梦”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是“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契合点.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发挥“中国梦”的引领作用,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借力校园文化、强化社会实践、抢占新媒体阵地等途径,将“中国梦”精髓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提供新思维、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也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营造“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凸显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中国梦”教育的感染力和成效性;展现网络等现代新媒体作用,拓展“中国梦”多元化教育途径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群体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强中国梦的学习、宣传和教育是当前的政治任务之一.高校必须用中国梦重大战略构想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充分认识“三进”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编写教材及课堂教学,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中国梦的“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6.
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贵在把握“中国梦”的核心观点。围绕“一个涵义”、“一条主线”、“三大支撑”和“四项蕴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便于大学生准确理解“中国梦”的实质,形成践行“中国梦”的自觉,确保“中国梦”教育的正确方向,实现“中国梦”教育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国家振兴的生力军,背负着民族强盛的使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每个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立足点,其关键在于独立人格的塑造.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队伍,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内涵认知工作的针对性、增进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实践性,成为了高校辅导员新的历史使命,因此,对当代高校辅导员师德养成提出了新时期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丽  刘娟 《成才之路》2013,(33):2-2
一、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他们追梦的意志和决心 实现“中国梦”,关键要加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没有人才,什么梦都只能是空想。因此,作为高校的教育者,要从育人强国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梦”的美好境界,同时要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成才梦”与全国人民的“中国梦”联系起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人民的共同理想为个人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晏阳初作为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思想家,其平民教育之梦与“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平教思想推崇创新意识,关注教育公平,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将“中国梦”与晏阳初的平教思想相结合,有利于教育研究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从而更具时代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道出了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理想,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高涨热情。“中国梦”内涵丰富,体系宏大,在一定层面上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特征。文章尝试在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对“中国梦”进行内涵解读,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一步思考和明确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个人、社会、国家三者依次递进,密不可分,因而理念和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中国梦”的道路上存在惯性障碍、特权障碍和制度障碍。民法理论作为市场经济的运作理念,与“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不谋而合。民法理论的实践与“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利用民法理论确立的具体规则铺就“中国梦”实现的具体路径,推进国家的法治化,为“中国梦”的实现清除障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人民的梦,与大学教育的育人宗旨高度契合,“中国梦”引领大学理想信念教育,表现在“中国梦”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中国梦”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是共同理想与伟大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国梦”确立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价值坐标,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中国梦”定位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是,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奋进者,知行合一的开拓者,具有国家情怀的奉献者。因此,大学育人工作必须以“中国梦”为指引,积极推动育人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述了“中国梦”。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显然离不开教育的助力。没有众多人才的理想教育,“中国梦”的实现就会失去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如何将“中国梦”融人到中小学理想教育,是一项紧迫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的梦、民族复兴的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个人收入分配问题.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都非常关注收入分配问题,他们的分配思想都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现阶段仍存在的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的现象,所以必须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用制度保证公平竞争、发展的机会,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来改变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的现状,将公平提高“更加注重”的位置,确保劳动者能够“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5.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梦思想的共同特征,也是将中国梦有机融入“原理”课教学的主要实现路径.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整体联系,在“原理”课教学中,可以从实践观、理想观、群众观、价值观四方面重点讲授二者之间的理论关联.整体性原则下教学内容的准确传授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积极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对中国梦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国梦”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线“、中国梦”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内容一致、“中国梦”引领大学生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中国梦”应当作为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着力点。在“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信仰教育要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要通过加强信仰环境的营造、信仰队伍的建设和教育体系的创新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常委在北京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系统论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道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习总书记的讲话在社会各界产生巨大反响,教育界人士更是倍感鼓舞.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必选的根本路径.在党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有委员提问“教育复兴的中国梦是什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教育中国梦第一句是有教无类.不分男女,不分民族,不分地域,都应当平等接受教育.第二句是因材施教.因为不同的人,兴趣、爱好、特长不一样,他可以选这个路,也可以选那个路,这是老百姓的选择权.第三句是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要一辈子学习.最后一句话是,每个人都应当成为有用之才.这对教育“中国梦”作了具体描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有梦理就有追求,有追求就要奋力拼搏.作为教育人,要有“教育梦”,并要为实现“教育梦”作不懈的努力,以“教育梦”助力“中国梦”.在基础教育领域,应该有什么样的梦想,如何实现基础教育“中国梦”?这是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本刊推出《我的基础教育“中国梦”》专栏,约请福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勇、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吴飞、厦门海沧实验中学校长肖学平等教育界人士撰写专文,他们从不同的站位、不同的视角分别描绘了他们心中的基础教育“中国梦”.期望广大读者共同关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8.
付春新 《文教资料》2014,(9):144-145
理想信念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武装大学生.加强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组织大学生参加“学雷锋”等社会实践活动,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2012年11月29日和2013年3月17日的两次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用“中国梦”来命名这-梦想,并科学全面地阐释了“中国梦”理论.该理论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明确解答了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一方面,它是对晚清以来“逐梦”之路上各种学说(“中国梦”理论的历史形态)的理论总结.具体而言,建国之前,中国人的梦想之旅经历了“维新之梦”、“启蒙之梦”到“革命之梦”三个历史阶段,并产生了严复“三民思想”、鲁迅“立人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三种理论构想.另一方面,它也是一次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收获.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高校开展“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紧跟时代脉搏,把握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内容,与大学生党建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旗帜的原则,使高校思政理论课、大学生党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思政教育成为加强“中国梦”教育的五大平台和方法途径,增强高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