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采用2003--2006年来自中国ST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于盈余管理是否增加财务危机预警的预测能力进行分析,即在财务信息、公司治理变量的预测模型中加入盈余管理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发现:(1)财务危机公司相对正常公司,于财务危机发生前盈余管理程度较高。(2)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公司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越高。(3)加入盈余管理程度变量能增加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解释能力。(4)加入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结构特征的财务预警模型也能提高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解释能力,其预测的正确概率分别为前一年的98.9%,前二年为90.6%,前三年为75.3%。论文最后提出,如果上市公司能加强公司治理,进行盈余预测,可以很好的控制财务危机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行为既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本文研究的是广东省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在研究中, 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接着对不同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的结论是: 广东省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 但其动机和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以2012-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社保基金持股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同时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社保基金持股比例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内部控制质量在社保基金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社保基金的治理作用只有在非国有企业和大股东非绝对控制企业中才能发挥。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结构与其盈余管理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是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内部激励,决定了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规模及程度;另一方面,公司盈余管理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并最终影响到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2009—2019年中小板和创业板首次公开募股企业为样本,研究风险投资减持及减持规模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之间的信任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减持会显著加剧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且减持规模越大,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越严重;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之间的信任能有效缓解减持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即信任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信任是通过聘请优质审计师、实施有效内部控制、提高风险投资行业专长以及委派董事监事参与治理等途径,缓解风险投资减持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提供了信任机制有助于抑制风险投资减持诱发的企业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为治理风险投资减持的负面影响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20多年来,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各界瞩目的焦点。本文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略作探讨,从盈余管理的产生动因、形成模式以及如何应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解决我国的盈余管理相关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原因错综复杂,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分析,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而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盈余管理。文章从3个角度衡量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股权构成、股权流通性,并从这3个角度来研究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首先,基于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机理分析,并结合现有理论分析成果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相关模型.其次,选择2008-2017年建筑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观测值,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建筑行业中,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之间成U型曲线关系;国有持股比例和盈余管理之间成正相关,而法人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成负向关系;股权流通性与盈余管理也成负向关系。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和建筑行业特征提出减低股权集中度和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强股权流通性、提高高管持股比例以及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多年来,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各界瞩目的焦点.本文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略作探讨,从盈余管理的产生动因、形成模式以及如何应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解决我国的盈余管理相关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研究一直被视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将2008至2012年的沪、深2市A股市场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分为成长期和成熟期2个研究样本。通过加入生命周期变量,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行为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公司发展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其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是不同的。根据相关分析提出政策意见,规范上市公司的高管行为,优化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0.
资产减值对公司会计信息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其本意是为了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和资产状况,但往往却沦为了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尤其是上市公司使用的较为频繁。为了制约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减少利润操纵的空间,现行会计准则更加明确和细化了资产减值准备中的一些问题。然而,现行准则只对部分资产的减值做了限定,因而给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仍留有一定的空间。文章以家电行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探讨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理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辨识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和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盈余管理只能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进行,一旦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范围,则被称之为利润操纵。本文在正确界定盈余管理性质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并力图提出辨识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2017年,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便有了新的定义和分类。金融资产因估值问题而存在被操控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文章选择与金融资产相关的投资收益或损失为切入点,探究上市银行通过投资收益来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文章以2017—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银行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投资收益或损失和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后的利润总额等变量的基础模型。为了研究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后续又加入了国内生产总值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上市银行普遍存在使用投资收益或损失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在经济波动时期,银行会使用投资收益或损失来进行反向盈余管理,平滑收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讨论上市公司任意操纵盈余的行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负面影响 ,揭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应该强调 ,这并不是在我国开展盈余管理行业研究的全部 ,如何把盈余管理行为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发挥它的正面作用 ,才是我们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司制度的发展,所有权、经营权两权分离越发普遍,由此产生了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的不完善为经营管理者施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本文从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的危害,控制盈余管理的对策入手,提出了对公司治理进行完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许多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不排除盈余管理存在有益的一面,但多数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是出于粉饰报表、虚增利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盈余管理通常是企业管理者精心策划的行为,具有隐蔽性,而企业盈余管理的结果可能会严重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市场秩序.我们选取了4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经过数据整理,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以及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并为注册会计师进行盈余管理审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司治理的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市场、接管市场、经理市场等公司外部治理和所有、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所形成的内部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产生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调整股权结构、建立董事制度、实施中小股东保障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是治理盈余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企业采取的会计政策、企业管理人员采取的盈余管理方式、会计报表相关指标的计算等视角,对企业盈余质量进行了剖析,旨在尽可能减少企业盈余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在专业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不少学者认为其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降低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控的空间方面。实践中新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作用、作用程度等,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公司治理机制中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机构投资者所发挥的作用引起了学术界、监管者和政策决定者的极大兴趣.但机构投资者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作用是否真正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本文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当局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很小时,没有意愿监督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时,才有可能积极监督.本文最后对如何减少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已经成为公司金融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还不足10年的历史。本文对几年来中外学者在盈余管理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回顾。本文的述评主要集中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