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爱》的女主人公简是位崇尚平等,渴望独立和追求美好爱情的十九世纪英国新女性。在书中另有一位重要的女性角色:罗切斯特的疯妻伯莎·梅森。尽管两个角色大相径庭,但她们之间的命运息息相关,两者之间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从精神层面看,伯莎·梅森代表着简·爱内心疯狂的隐藏欲望,是简·爱原始本性的自然呈现。另外,伯莎·梅森这一角色也为小说增添了很多哥特式元素并服务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弥漫着《圣经》气息的《简·爱》在文本及作者的宗教意识方面饱受争议。以叙事结构角度解读《简·爱》,指出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了“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是对《圣经》结构的完整模仿;但是伊甸园场景、简的出走和回归却又颠覆了《圣经》的原型意象,折射出文本和小说作者矛盾的宗教观。矛盾的原因在于文本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及个体本位主义价值观,这种女性意识与“神学”密切相连,进而造成了文本复杂的圣经情结。《简·爱》是“女性主义神学”的艺术化展现。  相似文献   

3.
谈及《简·爱》,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罗切斯特与简·爱之间刻骨铭心的曲折爱情,以及简·爱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大胆追求独立人格与男女平等权利的精神特质,而对于小说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伯莎·梅森则明显忽略、漠视甚至误解.文章拟从疯癫而又清醒、角色定位与人物原型、人物塑追的特定意蕴等方面入手,尝试解读这一重要而又特殊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4.
《简·爱》中的女配角伯沙·梅森出身商贾,家境富庶,青春靓丽,少女时期就形成了刁蛮任性的个性,嫁给罗切斯特后因得不到真正的爱而彻底疯狂,并频频复仇,充分体现了一个渴望得到爱的女人对男尊女卑社会的控诉.  相似文献   

5.
我们先来看一道中考语文试题(试题序号为原题): 3名著阅读(浙江省台州市中考题) (2)阅读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二选一作答) ①[了解前因后果] 夜晚的宁静和安息被一阵狂野、刺耳、尖利的声音撕破了,这声音划过了整个桑菲尔德.……“救命!救命!救命!”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这是梅森在小说中的第二次出场,他因什么而半夜尖叫?这件事对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夏洛蒂·勃朗特在其代表作《简·爱》中描绘了一个不屈命运、独立自强的女性——简·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当读者沉溺于女主人公起伏跌宕的经历之时,往往会忽略作品中一个渺小的人物——“疯狂的女人”伯莎·梅森。伯莎·梅森始终贯穿在桑菲尔德庄园的故事里,她面目狰狞、脸膛发紫、凶神恶煞、猖狂暴力。每一次伯莎·梅森都看似无意之间出现在简·爱的眼前,但细细品味,可以发现,她的出现和简·爱的境遇有着千丝万缕。正是伯莎·梅森的一次次出现,才把简·爱和罗彻斯特一点点地联系在了一起,也正是伯莎·梅森,才指引着简·爱去成长、去独立、去寻求幸福。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表明,《简·爱》的殖民话语体现在殖民"他者"梅森的非人性化描写、罗切斯特对其在西印度群岛的生活回顾,小说最后借圣·约翰之口及其被神圣化的光辉形象,使殖民地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合理化、合法化,从而建立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8.
《简·爱》是一部揭示罗切斯特对伯莎、对阿黛勒、尤其是对她自己残忍行为的小说。本文拟从疯女人伯莎的复仇入手,从文本叙事策略的角度探讨伯莎复仇失败的深层原因,进而引出简·爱复仇韵高明之处,即借用文本的力量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简爱》中最后一次大火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原型意义:纵火的疯女人伯莎.梅森是给简爱带来平等爱情的普罗米修斯原型;大火加速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由失乐园走向复乐园的进程;这场大火还弱化了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不平等的阶级和性别地位。  相似文献   

10.
《简·爱》1847年在英国出版后,引起了世界各国读者广泛的热议和深入探讨。我国对《简·爱》的喜爱,又突出表现在对简·爱、伯萨和罗切斯特等人物形象的研究上。梳理和评述人物形象研究的成果,对拓展《简·爱》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