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好莱坞科幻电影 经历了超过百年的发展,好莱坞科幻电影用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极具冲击力的艺术表现手法,戏剧化地展现出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给文化带来的影响.好莱坞用自己的探索方式,不断增加着科幻电影所能表达的主题和内涵. 好莱坞科幻电影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步入发展的繁荣期.这个时期正是"冷战"的关键时期,笼罩在人们心理上的战争恐惧阴影加强了人们的想象力.好莱坞科幻电影纷纷以外星人、怪兽或核战争为主题,《地球停转之日》《火星人入侵》《外星人大战地球》以及《太空登月记》无不体现出"冷战"期间的美国人的思维和战争恐慌.  相似文献   

2.
张蒙 《视听》2016,(11):35-36
好莱坞电影中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中国形象,这些形象的嬗变经历了漫长复杂的过程。在早期的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形象一直被歪曲与丑化,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形象开始呈现。近几年上映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中国形象甚至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本文通过对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形象进行举例分析,探讨好莱坞科幻电影对中国形象的选取及抑制,以及中国形象在这种形式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对中国电影、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塑造向正面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黄浪 《新闻世界》2013,(11):173-174
好莱坞科幻电影自出现以来便成为众多电影类型中经久不衰的常青树,而机器人作为科幻电影的常客,陪伴观众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今年夏天,一部名为《环太平洋》的科幻巨作登陆全球,片中各式机甲无不惊艳观众的眼球,但这部科幻巨制与以往其他机器人电影有很大不同。本文从片中出现的机器人入手,与好莱坞其他机器人科幻电影作比较,勾画出好莱坞机器人电影的不同类别。  相似文献   

4.
王伟伟  孟丹妮  金鑫 《传媒》2019,(17):37-39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于2019年2月5日(农历大年初一)在中国内地上映,仅15天累计票房已突破40亿元大关,不仅在国内领跑电影春节档,同时也在海外引发了强烈的观影热潮,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该电影力求创新,不仅引领观影人享受科幻场景所带来的震撼视听效果,更在影片中大力弘扬正确的中国价值观,从而体现出国产科幻电影的大国精神。作为里程碑式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摆脱了好莱坞传统的科幻电影范式,融入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国产科幻电影所带来的家国情怀。笔者通过探析《流浪地球》的家国情怀与中国价值观,展现出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国际地位上的攀升,为今后的国产科幻电影树立了标杆。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有个"好莱坞",印度有个"宝莱坞"。殊不知,在遥远的西非,还有一个辉煌的电影王国"瑙莱坞"。与拍一部片子动辄投资上亿美元的好莱坞不同,瑙莱坞的电影成本非常低廉,常常两三万美元就能搞定,而且不通过影院就能赚取100%以上的利润,这让各国的电影投资商惊奇不已。更绝的是,在2010年第82届奥斯卡奖角逐中,他们用极简陋的设备拍摄的《普鲁登丝的音乐》,摘得最佳纪录短片桂冠,科幻电影《第九区》一举夺得最佳影片等4项大奖。中国投资人孙广田在这个神秘王国的淘金经历,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6.
众包模式开始进入电影界。开放的互联网、有法律保障的融资渠道以及有创意和参与意愿的资深影迷是网络制片成功的基础。这种方式在未来或许能成为抗衡好莱坞电影资本霸权的力量"当时我们真的很绝望,觉得没有办法找到足够的资金了。"科幻电影《钢铁苍穹》的导演季莫·沃伦索拉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描述面对资金短缺时的心情。"我们甚至担心这部电影最终没法顺利完成。"《钢铁苍穹》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黑色幽默科幻片:德国纳粹1945年战败后,并没有完全被消灭,而是躲到了月球的暗面,时刻准备反攻地球。这部独立制作的科幻片绝非大制作,然而在季莫的设想里,却要"试着和好莱坞大片拼技术"。季莫的信心来自粉丝。不同于传统电影单向输出的模式,《钢铁苍穹》从  相似文献   

7.
吴桐 《青年记者》2016,(26):96-97
好莱坞科幻电影《火星救援》通过对火星世界和太空场景的真实还原以及对“营救模式”的新运用,真实再现了人类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现代伦理,在艺术本体上实现了从“直观真实”①向“客观真实”②的美学飞跃,堪称低碳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8.
朱灵 《东南传播》2021,(3):73-74
《邦尼与克莱德》作为新好莱坞的电影的开山之作,成功颠覆了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类型片,作为美国现代电影的里程碑,以"反传统、反文化"的形象改变了观众对于好莱坞的认知.存在主义思潮、反类型化的人物设置、电影语言三方面讲述新好莱坞电影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刘强 《青年记者》2017,(20):81-82
电影《长城》是好莱坞首次与中国深度合作、完全按照好莱坞工业水准打造的超级大片,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工业模式下的电影. 由资料得知,这个故事并不是张艺谋带给好莱坞的,而是好莱坞拿着写了三年的剧本,找到了张艺谋.编剧是曾经编剧过《谍影重重》系列电影的托尼·吉尔罗伊,剧本则是“特种部队”打怪兽的典型好莱坞式剧本.影片拍摄筹备历时三年,中途还找过《燃情岁月》的导演爱德华·兹威克,但因为种种原因“夭折”了,最终递到了张艺谋面前.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反对好莱坞?"这句话是《反好莱坞——欧洲电影十大师》一书自序的标题.在自序中,著者贾晓伟提供了反对的理由:好莱坞电影是"简单与失真的观看""互联网式的群体围观""惊人的弱智""营销大师"等,"反好莱坞,于我们就是反物化的那个人,在谎言重重的世界渴求的一份真吧";相反,欧洲电影十位大师是在"打造真人""做无情的凝视"和"对人的命题的追问".  相似文献   

11.
杨溟 《青年记者》2020,(10):54-57
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科幻电影《降临》讲述了一位语言学家和一位物理学家临危受命,与突降地球的外星生物沟通、避免一场人类危机的故事.地外文明、机器人、基因变异、多重宇宙等在伦理层面的纠结与冲突,是主流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常见主题.《降临》的理论基础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称语言相对论.他指出语言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思维,改变当事人对世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智能媒体时代,网红城市打卡成为一个显著的流行文化现象.本文以"身体"为面向,研究打卡行为中身体与空间的互动关系,主要从身体的物理位移与媒介位移两个角度出发,探究媒介驱动下的个体感知如何建构人与空间、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而改写了身体的意涵.本文认为,打卡中身体的物理位移是表演而非书写的参与式城市感知具身实践、打卡中身体的媒...  相似文献   

13.
党江华 《新闻传播》2021,(7):106-108
科幻电影是在现有的科技基础上,通过合理想象和艺术加工,对未来或遥远过去时代的环境、生活、生物等进行再现的故事影片。中国科幻电影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形成了题材多样、风格多样、人物个性鲜明等鲜明特色,但与好莱坞科幻电影相比,还存在技术手段落后、创作团队不稳定、国际合作不广泛等不足。中国电影人应当从提升科学素养、提高艺术创造力、改进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努力,使国产科幻电影成为享誉全球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14.
杜媛媛 《今传媒》2020,(2):86-87
科幻片作为电影的重要类型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落后,中国科幻电影数量非常少,中国导演对科幻电影也都避之不及。好莱坞的科幻片以其发达的电影工业,强大的工业设计团队以及科幻设计技巧,一直统治着世界科幻片市场。中国作为全球票房的主要市场,应该主动涉猎科幻片,在科幻片市场上分一杯羹。在当今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策略下应该重视科幻电影的发展,使其融入中国形象和中国意识。文章旨在通过对中国科幻片现状的分析,找出中国科幻片缺位的深层原因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每一种新的政治经济结构,都需要建构坐落在一个新的历史观与世界观之上的"中国梦"。科幻电影,一方面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幻想为基石,承载和传承了中国"武侠文化"里所强调的集体主义到僵化的主流文化的一种补充与反击。另一方面,当小说中的"科学幻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脱节或错位时,科幻电影会以"无差别接受"的共通的情感密度,清晰地呈现出作为一种现代性神话自身的激励性。在此意义上,《流浪地球》打破了中国科幻题材所遭遇的表达失语,裹挟着中国式的家国情怀,以强烈的工业化质感、东方式的诗意美学,以一种更具感染力和阐述力的新的认知范式,实现了某种"哥白尼式革命"般的范式转移,铺就了一条通往中国科幻电影山脉的甬道。  相似文献   

16.
2016年美国好莱坞电影《萨利机长》与2019年国产电影《中国机长》两部影片都改编自真实事件,题材内容相似,具有极强的可比较性、差异性.两部影片的差异主要呈现在叙事方式的不同,通过叙事结构、叙事空间、叙事目的三个向度,对《中国机长》与《萨利机长》进行叙事美学范畴下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佳宸 《今传媒》2020,29(3):106-107
科幻电影一直是大众喜爱观看的电影题材,提及科幻电影人们首先会想到美国这个生产科幻电影的巨头国家。美国一直源源不断地为各国观众呈现出精彩绝伦的科幻电影,让我们感受到电影精彩的同时,也暗自感叹美国科幻电影的实力与水准。2019年年初,《流浪地球》的上映也为我们奉上了一餐科幻电影的视觉盛宴。它不仅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幻片的实力。本文将重点研究中美科幻电影的各自特点以及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好莱坞往事》是美国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第九部影片,再现了上世纪60年代末的洛杉矶,讲述了时代下电影演员们在风云变幻的电影圈里摸爬滚打的故事,并以创造性手法再塑"曼森家族"案。影片通过对这一时期电影的缅怀,实现了一次对自我风格的转变和自我总结。本文将以昆汀式电影为切入点,分析昆汀对于《好莱坞往事》在叙事风格、人物塑造和表现形式上的转变和继承。  相似文献   

19.
卢嘉毅 《今传媒》2011,(4):92-94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形式,不仅仅只是提供消遣与娱乐的工具,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传达,甚至可以看成是对于当代社会思潮、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通过对冷战时期好莱坞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类型进行研究,并结合文化研究以及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去探讨冷战时期科幻电影所呈现出来的社会现象和焦虑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程皓楠 《视听》2016,(11):37-38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商品,热播的电影不仅能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背后还可能被赋予某些文化符号,某种政治意图。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其涵盖的西方文化通过光影人物,情节叙述等在东方市场上得到了充分的传播。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跨学科分析法多角度研究好莱坞动画电影,以极具代表性的《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正确分析这种"东方主义,西方传播"的现象,并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促进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