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星宁 《今传媒》2024,(3):59-62
AI主播作为数字技术的发展产物,在口语传播视域下展露着自身优势,对真人主播产生了一定影响。口语传播是指人们运用口语在各类场景中进行的互动交流,核心是“言谈”,因此,“人格化”是真人主播“驳斥”AI主播的有力武器。随着技术的进步,AI主播逐渐具备了“人格化”特征,但囿于现阶段技术的局限性,“人格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缺失。本文运用个案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以及话语分析法,以山东广电超写实AI主播“海蓝”为剖析对象,从受众视角探讨口语传播视域下AI主播人格化的呈现、缺失以及未来建构期望,旨在明晰发展方向、给予真人主播维系个人职业生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探索虚拟主播的演化进路,分析在虚拟主播技术框架下人与媒介的主体间关系,为类人智能媒介的发展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梳理虚拟主播的演进路径,运用媒介研究的多重视角探讨虚拟主播主体性的特征、来源与发展趋势。[结果 ]虚拟主播在发展历程中显示出玩具的主体性、融合的主体性与机器的主体性,以人格化、具身性和情感性为主要的媒介特征。“人性化趋势”与“自反性递归”是虚拟主播媒介演进的一体两面,反映了人的主体性与媒介主体性的互构。【结论】虚拟主播具有超越传统音视频媒介的能力,以及在新尺度下形构社会的可能性,是从人类从“视听域”进入下一个媒介域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3.
万洁 《采.写.编》2023,(4):106-108
虚拟主播作为虚拟偶像的一个大类,正逐渐成为二次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拟剧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网络直播的研究,而将拟剧理论应用到虚拟网络主播之中时,会发现在戈夫曼所规定的前台与后台之间存在着一个“配音演员”构成的中间地带。除了塑造形象的表演之外,对所塑造的形象的颠覆也称为一种表演。虚拟主播的形象建构过程中存在着商业资本、配音演员“表演”和粉丝“文本创造”。商业资本出于逐利限定了虚拟主播的视觉形象和官方人设;表演过程中,虚拟主播的后台不断被推向前台,从而成为对其原定形象的修补;粉丝的二次文本创造也成为塑造偶像形象的重要符号生产力。虚拟主播的形象在商业资本、粉丝和扮演虚拟主播的配音演员的互动之中得到塑造和巩固,并不断被赋予新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金木  郑甦 《东南传播》2011,(11):153-155
在节目题材高度同质化的局面下,需要“主持人”逐渐向“主播”标准迈进,强化主持人编辑意识、提升编辑能力,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的一环。“主播”需要兼具“主持”、“编辑”跨界素养,以强烈的主场意识带动创作激情,对节目进行全局多维的动态把控,表达观点,自如诠释。其亲自介入编辑环节,以综合的视角、流畅的思维链条、个性的镜头前表...  相似文献   

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在2019年7月29日推出了《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栏目,以其独特的竖屏模式,以及生动活泼的“说新闻”方式,在抖音中赢得了很多忠实受众。《主播说联播》将以往严肃认真的新闻,用新闻主播更加接地气的方式“说”出来,无疑是增加了可看性和趣味性,也提高了新闻主播的知名度。笔者浏览、分析了抖音中《主播说联播》的大量视频,将新闻主播的形象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建构策略,为当前的媒体环境下新闻主播形象建构方面的创新,提供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数字技术下的AI虚拟主播新闻应用与融合新闻报道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萧山日报新媒体矩阵利用AI技术打造了虚拟主播“小韵”。在新闻内容编辑环节和流程上,以及重大主题报道中,虚拟主播技术的运用不断在融合媒体产品中进行创新应用,服务新闻报道。【方法】综合应用文献调查法、观察法、内容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本课题进行论述和阐释。【结果】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催化了“技术+内容”融合质变,推动了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重塑,为编辑记者提供了内容生产智能化流程,推动了跨媒介和跨平台的信息聚合。【结论】AI技术赋能媒体融合,不仅实现了全媒体探索与实践的持续深化,也起到了助推媒体融合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传媒和科技领域互相结合的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7.
随着虚拟播音主持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人工智能主播为代表的智能传播主体成为活跃于各大视听平台的新角色。本文通过技术形态、属性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判断与人的感官相结合,观照人类社会实践与心理意向,并提出通过文本多维细分、优化语义情感表达与“角色赋生”“价值观赋能”“圈层化联结”的内外部优化策略以提升人工智能新闻主播的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8.
播音员,主持人,主播?每天主持着各种新闻节目的我们,到底归属于哪个称谓?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领域,播音员、主持人、主播,都还没有严格的界限,职业特征显现得不够突出。近几年,随着“说新闻”的兴起和大批资讯、民生类新闻节目的上马。“主播”一词开始频繁地使用,不少电视台都把新闻播报员的出图字幕由过去的“播音员”换成了“主播”。一时间,“主播”成了讨论颇多也颇为时髦的一个词儿。  相似文献   

9.
郁金红 《视听界》2005,(5):49-49
1998年11月,北京电视台的晚间23:00推出一档新闻节目《晚间新闻报道》,收视率节节攀升。节目主播的出色表现,是节目一举成名的重要原因。《晚间新闻报道》从节目策划初期就确定了“主编主播”的节目样式,即类似于西方媒体的“主持人中心制”,主播本身就是该节目的主编,她对当天记者采写的新闻按传播规律和自己个性进行串联和衔接,并有权对当天的新闻进行取舍。一般说来,实行“主编主播制”的节目,主播的个人魅力与风格同整个节目的风格是“水乳交融”的,消除了传统播音的“转述”对新闻传播的弱化。我国从最初提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一概…  相似文献   

10.
陈昕 《东南传播》2022,(9):126-129
本研究通过在直播间参与观察主播和观众的行为来搜集资料,分析网络主播是如何进行“自我商品化”的,观众又是如何参与到这一商品化的过程当中去的。网络主播将自我包装为一种商品,通过语言性策略和非语言性策略将自我呈现在直播间当中供观众进行消费。观众通过留言评论和主播实时互动,共同建构直播场景,并通过送礼行为参与到主播“自我商品化”的过程当中。主播身体的异化是主播和观众“合谋”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李燕吉 《视听界》2006,(1):102-103
主播一词,译自英文“Anchor”。此前,我们一直将“Anchor”译作主持人或更确切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现在逐渐流行起来的“主播”这一概念,则专指新闻消息类节目的主持人。在美国被称作“Anchor”的人不多,他们享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威望,在媒体内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他们有丰富  相似文献   

12.
宋育哲  刘英杰 《今传媒》2023,(11):66-71
虚拟主播作为虚拟行业最具代表性的运作形式,是虚拟现实技术现代化的体现。因此,对虚拟主播用户观看动机与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采纳特征,促进行业更加规范地发展。本文在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扩散理论和TAM模型的指导下,通过构建影响虚拟主播用户观看动机与行为的研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虚拟主播用户观看行为动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旨在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影响虚拟主播用户观看行为的原因,更好地规范虚拟主播行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昕 《视听纵横》2005,(5):72-73
仿佛还在昨天,人们听到“虚拟主播”一词,还会发愣,主播也分虚拟、现实?似乎仅在一夜之间,电视领域就冒出这么多的虚拟主播来,今天大有“虚拟主播”引领天下之势了。中国的电视媒体们自然也概莫能外,让人应接不暇。“虚拟主播”到底带来了什么,这恐怕并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甚至于它本身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现在就让我们把频频出现的中国虚拟主播盘点一番.  相似文献   

14.
“小漾”作为省级媒体推出的首个数字主持人,开创了AI虚拟主播常驻周播综艺节目的先河。通过对“小漾”进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电视媒体对AI虚拟主播的应用具有“视觉化消费”潮流下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机器人”身份认知下的共性与特性的交织以及“人格化”的人设塑造下现实与虚拟的接合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功能、建设、伦理、法律等层面的困境与局限,要打破技术壁垒实现人机协同、明确目标定位加强交流协作、重视媒介伦理避免技术滥用、完善法律规制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的积极作用,推动智媒融合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少传统媒体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进行了大量极具突破性的创新尝试。军事宣传也如传统媒体一样,在新媒体宣传手段层出不穷的影响下,与时俱进、主动求变。笔者以陆军第75集团军首位军营虚拟主播军小部为例,从该虚拟主播的创作与发展、价值与使命等两方面入手,试分析虚拟主播在军事宣传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内广播电视媒体过去采用播音员制,播音员只是照稿宣读,不存在即兴发挥的空间,不会也不可能在播音时加入自己的意见。现在,新闻主播越来越流行,许多台的主播和播音员在工作方式和形态上有很大区别,主播有参与节目编辑更改部分文字的权利,还有的主播类似主持人。主播的语言更具有灵活性和即兴性,以更加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的方式传播新闻。这是快节奏时代对新闻时效性、大众性的要求,但也给新闻节目更多“画蛇添足”的机会。国内新闻主播的非客观性随处可见,比如,在对甘肃某地一“乞丐村”的报道中,主播竟然在播报此新闻后加上一句“在乞…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深入分析全国广播电视主播群现状以及新闻广播主播群内容定位和模式选择的基础上,借鉴“品牌群”和“品牌群落”等品牌生态学的概念和理论,形象地提出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独特的新闻广播培养品牌主播群的有效路径,并就新闻广播品牌主播群“群培养”的培训内容和主要方向以及“群运营”的主要规则和注意要点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AI主播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行业共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纽带,其出现表明人工智能已经在新闻传媒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与变革。当前AI主播新闻报道正在由低水平应用向高质量应用转变,由“机器替人”向“人机协同”转变,由机械化传播向情感交互转变,对于新闻主播行业的变革和发展,它能够很好地推进新闻传播行业高效率、高稳定、高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随之提升,人们逐渐迈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融合的新技术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播音主持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与发展机遇,本文通过播音主持行业的特征,对比论证真人主播与AI虚拟主播的优缺点,探讨时代发展的方向以及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的新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艺凡 《声屏世界》2007,(3):51-51
“主播”一词译自英文“Anchor”。此前,我们一直将“Anchor”译作主持人或者新闻节目主持人。事实上,在美国能真正被称作“Anchor”的人并不多,因为主播必须具备下面几个要素:一、要享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威望,在媒体内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二、要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每当有重要事件发生,要亲临现场做采访报道,并且在新闻选择、编排及传播中适度加入自己对新闻的解释或议论,以增加新闻的有效信息量和权威性。由此可见,叫不叫主播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的变化,不能简单地就以主播来替换或取代新闻播音员的称谓,因为这个称谓的不同实际反映出的是新闻播报人在职责、职能上的发展和变化。比照目前国内电视节目的运作体制和制作方式,我们不难找出国内目前的电视节目中难以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主播的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