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分析福建丘陵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为充分利用丘陵山区自然资源,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途径是,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发展生态农业和商品经济,把优化生态环境与振兴经济结合起来,使农业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自然景观、丰富物产、农业生产和地域文化。本文尝试将其作为视频素材,为中国农业区域地理的学习创设情境教学现场。一、《舌尖》中的生态农业资源21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较快,出现了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精细农业等新模式。生态农业是以人地协调为主线,强调因地制宜、顺应自然,旨在平衡、协调人类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高中地理教学和高考知识点的考查也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及其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农业是对现代农业的一场革命,它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未来的生态农业可能向生态型高技术农业或精准--信息农业等更高阶段演进.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 ,就是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的方法 ,遵循自然规律建立起来的农业生态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结构协调、合理 ,种养全面发展 ,应用现代技术 ,资源高效利用 ,内部良性循环 ,稳定持续发展。同传统农业相比 ,生态农业投入少、产量高 ,且有效避免或减轻了环境污染。生态农业本身既是生产生活实际 ,又是社会热点 ,符合高考命题的改革趋势。同时生态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的各种知识和技术 ,是高考“3 综合”的较佳命题素材 ,以此为背景的生态农业题在近几年上海和广东高考试卷中已多次出现。本文拟对生态…  相似文献   

5.
综合研究安徽现有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发现目前安徽生态农业观光园普遍存在主题定位模糊、生态实践偏离和市场论证缺位的问题。依据生态农业理论和农业观光园旅游发展规律,并结合安徽广德和合生态农业观光园地域脉络背景,提出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运营的三条具体对策:生态规划立园、生态文化兴园和生态经济强园,以期对在建和规划之中的农业生态观光园提供一定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发展生产应立足于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系统的共生和物质循坏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合理配置农业内部各业比例,保持水土,提高土地肥力,减少污染,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生态体系。建立生态农业首先要考虑到生态平衡,违背生态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因此必须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以经济开发支持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整体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7.
二十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利用技术,(一)南方“猪-沼-果”工程。1、技术简介。该工程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将生猪、果业生产结合起来,达到系统内能源、饲料、肥料良性利用的一项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人畜粪便入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农户做饭点灯,沼肥用于施果树,果园套种蔬菜或饲料作物,满足生猪的饲料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建立良好的、不同类型的、多层次的农业生态系统为途径,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综合性效益,是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在每种类型的生态农业系统中,环境要素与生物生产者之间形成互相关联、互相协调的有机体,实现物质与能量在各个生产层次中的循环,并通过合理的投入,获得必要的产出,并维持生产系统的稳定。生态农业具有降低能耗、改善环境及农产品质量、保护自然资源、经济效益高的特点。生态农业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并可得到统一的综合效益。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有重要意义:可以建立良性生态系统,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1.内涵: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证。现代农业面临着种种弊端,生态文明对农业生产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深刻认识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意义,积极探索并实施更加科学的农业经营方式,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证。现代农业面临着种种弊端,生态文明对农业生产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深刻认识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意义,积极探索并实施更加科学的农业经营方式,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低投高效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其推广普及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实施农村和农村经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的观念、技术、保障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生态农业文化建设、配套技术研究示范、产业发展扶持等推广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6,(7):57-61
以广东梅州市为例,针对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生态农业确实能更好挖掘自然环境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基础设施优化,拓宽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在先进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支撑下,保证农业重视生态生产和环境保护,促成民众生态文明素质的养成与提升,以此证实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全面提升地域农业的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科技、教育兴农,不可不注意生态农业的教育。生态农业要求环境生态、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协调发展。学校开展生态农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现代科学意识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开展生态农业教育,对于防止农村破坏生态的现象,避免由于生态破坏而引起的自然灾害,使人们着眼于把现实的经济利益与整体、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改善生态环境大有益处。同时,能为农业生产如何发  相似文献   

15.
高中必修(下)以留民营村为例,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农业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上通过人为调控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结构由农业组成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五大部门)及农业生态链组成。生态农业是人类运用生态的方式对农业生产进行调控,那么什么是生态的方式呢?因此,本案例的分析需结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就是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系统工程的方法.进循自然规律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全面发展,应用现代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王平原区生态农业多以种养结合为主,如苏南平原呈县桃原村,就是采用种养结合经营方式.以粮为主,栽桑养蚕.大量蚕蛹、蚕沙、秸杆等被加以综合利用.发展饲养业和渔业,以粮食、蚕茧、猪羊、鲜鱼等农副产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2湖滩湿地区生态农业一般为林农间作式或林养结合。如湖北新洲…  相似文献   

17.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生态平衡 ,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 ,加深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认识 :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立足点 ;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 ,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着眼点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落脚点。切实保护钦州生态环境 ,必须构建陆地和海洋农业生态圈。构建陆地农业生态圈 ,坚持大办沼气是前提 ,发展生态农业是根本 ,建设生态林业是保障。构建海洋农业生态圈 ,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必须坚定不移地保护红树林 ,必须强化依法治海意识。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人类生存保障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部分.纵观农业发展史,农业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从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再转向到生态农业.这一农业转型的新路径无疑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转型推进人类生存方式的转变,一系列农业形态进程的转变,可构建以生态哲学思想为主的生态农业,从而走向生态、和谐、可持续的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9.
农业一直以来被看作为物质资料生产的对象,很少有人把农业景观看作审美的对象.现代生态农业不仅注重生产效益,更加注重其生态效益和审美功能.生态农业的审美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这与农业的自身特点有关,不仅体现在生态农业本身所蕴涵的文化性、生命性,更体现在其生态艺术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正处于从统传农业向现代农业,从粗放、分散式经营向集约化、产业化生产的转变,而农业也面临着人口多、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困扰。按照生态农业和生态系统工程原理,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科学配置生物种群,建立生态与经济相协调和形成良性循环系统的生态果园,是果树高产、高效、低耗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果树产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