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乎诗”。我们的先哲早在两千年前就意识到诗歌神秘而伟大的力量。两千年来,诗歌滋养和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余秋雨先生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目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断的长廊。”如何继承这些经典诗文。继续营造连绵不断的“长廊”,是语文学习的大事。然而.由于诗歌内涵丰富,情感含蓄,析理深刻,风格迥异。学生欣赏起来往往意犹未尽,不可透悟;加上部分教师误认为诗歌教学不过是让学生背诵、积累,致使学生如人五里之雾。甚至读不出其中的韵味。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优美深邃的意境、迥异多样的风格吸引了无数文学爱好者。余秋雨曾这样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断的长廊。”如何使古代诗歌这座长廊在快餐文化、网络文学充斥的今天继续屹立不倒,像吸引前人一样吸引今天的学生,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古代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余秋雨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著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又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息的长廊。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词富含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积淀着中国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  相似文献   

6.
<正>作家余秋雨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这些古代诗文经典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还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这  相似文献   

7.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古代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先生曾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著的标志,是一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又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北师大教授肖川先生在其《与经典为友》一书中说道“古老的智慧存在于经典之中,经典往往比时尚更接近真实.  相似文献   

9.
古代诗歌的诵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的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蕴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古诗文教学实际上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教…  相似文献   

10.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基础。经典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具有健康的心灵、正确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承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  相似文献   

11.
裁判亮分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的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蕴最丰富的语青,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古诗文教学实际上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教中华民族文化。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诵读。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让学生阅读诗词,其实质目的是与这些文学巨匠进行心灵对话,一代一代地传递中国人心中蕴藏的精妙绝伦的"雕塑"和"建筑",传递灿烂炫目的经典文化。而被经典濡染出来的学生,会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成为民族文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于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让学生阅读诗词,其实质目的是与这些文学巨匠进行心灵对话,一代一代地传递中国人心中蕴藏的精妙绝伦的"雕塑"和"建筑",传递灿烂炫目的经典...  相似文献   

14.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词。这些诗词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先生的话充分肯定了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古诗词中精练含蓄的语言,空灵唯美的画面,独特巧妙的构思,真挚动人的情感,不仅成为学生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同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让学生阅读诗词,其实质意义是与这些文学巨匠们进行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诗文经典。这些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的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有幸聆听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两节同题异构课,两位执教者同样出彩,更重要的是,两节公开课以不同的解读角度设计课堂,呈现出迥异的教学风格,引发了众多听课者对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考。思考一:古典诗歌教学意义何在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散曲各领风骚数百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余秋雨先生是这样评价古典诗歌的:"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阶段是 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应该抓住学生记忆的黄金期,练就“童子 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著作中提到:“中国五千年的 历史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完好,那就 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 和建筑。她使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她是我们民族的根,只有记 诵古诗文,才能使文化血脉相传。”从窦老师的这段话中,我体 会到: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用经典的诗文做奠基,可以激起他 们一生的文化向往,下面,略谈我对古诗文教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历代经典诗文经过岁月的淘洗,成为中华民族语言的典范和精华,更蕴含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这些经典诗文通过一代代的吟诵得以流传下来. 一、"吟诵"和"诵读" 吟诵,是传统的读诗文的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因为一方面,诗歌产生于人们生产劳动的呼号之中;另一方面,传统诗歌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富有音乐性.也就是说,诗歌自产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适合于吟诵.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代,人们著书作文都写在竹简上,写有文字的一片片竹简用牛皮绳联起来,首尾完整的诗文称为“篇”,很多篇诗文集在一起称为“册”。于是,“篇”就成了诗文的单位名称。唐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现在,“篇”这个单位多用于文章。每篇诗文都有起首,后来,人们又把一篇诗文称为“一首”。现在,我们只将诗称做“首”。“首”是诗歌最常用的单位名称。中国的诗历来有入乐的传统。入乐,必含于曲调,所以,诗又称为“曲”。不过,这种说法仅见于诗歌中,我们平时,是不会说“一曲诗歌”的。古代奏乐时,曲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