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语文教学通讯》 2000年第 5期在“课堂寻真”栏目介绍了《雨霖铃》的教学实录,读后觉得耳目一新,但掩卷思考,又不禁产生出一些忧虑。 回顾整个课堂,教师只宣布:上课,学一首宋词,由××同学主持,下课背诵,课堂中间两句话的点拨,其他就是学生主持在主持课堂。程老师的教后记中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课前探讨教学内容、教法指点;课中碰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老师觉得重要的问题及时点拨、启发;课后给主持人评价,引导正确把握课文,学会主持集体学习。但这种模式对于培养高中生合适吗 ?  第一,高中学生知识积…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宋词比作波澜壮阔的海洋,那么,柳永、李清照就是那海洋中耀眼的两朵浪花。他们虽都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但词作风格各具姿态,其代表作品《雨霖铃》《声声慢》在风格上也是同中有异。一、都借写景抒发词人悲凉的感情柳永的《雨霖铃》表达了词人将要离开汴京远方漂泊时和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这种心  相似文献   

3.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反差手法是文学创作的常见手法。基于反差视角,赏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蕴,体会词人丰富而细腻、真实而感人的内心世界,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山东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中,专家团队以讨论宋词《雨霖铃》和《史记》的阅读教学有何异同为例,引导教师关注诗词教学与史传作品教学的异同。广大同仁介绍了很多宝贵经验,专家团队给予了很有创建性的指导。对此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贺龙 《考试周刊》2007,(40):82-83
《雨霖铃》不仅是宋词婉约派作家柳永的代表作,也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其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为衬托,抒发了词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场伤神以至飘零四海的感伤,基调格外低沉。  相似文献   

6.
《雨霖铃》不仅是宋词婉约派作家柳永的代表作,而且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其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为衬托,抒发了词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场伤神以至飘零四海的感伤,基调格外低沉。  相似文献   

7.
《雨霖铃》不仅是宋词婉约派作家柳永的代表作,而且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其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为衬托,抒发了词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场伤神以至飘零四海的感伤,基调格外低沉。  相似文献   

8.
柳永《雨霖铃》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婉约派作家柳永,《雨霖铃》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为衬托,抒发了词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场伤神以至飘零四海的感伤,基调格外低沉。  相似文献   

9.
还是“方留恋处”好贵州杨言伦人教社职高版语文课本第二册385页:在入选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时,编者据《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把"方留恋处"词句改为"留恋处"。似为不妥。其一.清人万树新编《词律》(20卷)载宋代人黄裳《雨霖铃》...  相似文献   

10.
(内容: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环节一 整体导入,感知《月光曲》的来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生:(齐读)《月光曲》。师: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请10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11.
《雨霖铃》本唐教坊曲名,因柳永“借旧曲另倚新声”作词《雨霖铃》(寒蝉凄切)而盛名.本文试从该词牌的起源,词格、词作概况以及其在宋词史上鲜有问津的状况等三个方面出发,以柳永《雨霖铃》为例来对其进行简要探究,来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学习难,语文学习尤其难.如有教师能把语文学习变成容易的事、享受的事,恐怕是天方夜谭吧.然而,在2012年8月全国语文学习科学研究会"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学习型课堂"的竞赛活动中,沈文涛老师(一等奖获得者)执教《雨霖铃》一课,在这方面作了一次可喜的尝试. 一、让学生沉醉其境,体验作者痛感 一般教师执教诗歌总喜欢先让学生"知人论世",讲一番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而沈老师执教《雨霖铃》时,却一反常态避开这种似乎必需的教学环节.上课开始,他踏着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走上讲台,与学生一起静静地聆听一代歌后美妙的歌声.歌声一停,他连上什么课文也不交代,而是伴着刚才的乐曲(已删除唱词)朗诵柳永的《雨霖铃》.接着,再伴随音乐纵情朗读他改写的小散文.此时此刻,除了教师的朗读声,全场一片寂静,有几个女生眼睛里都噙满了泪花.之后,教者才让学生打开课文齐声诵读《雨霖铃》.这一歌三诵,整整花了十分钟时间.没有剖题,没有板题,没有讲作者,没有任何背景介绍.为什么?一是给足学生整体感知的时间,二是使足引导学生进入词作情境的招数,三是去除影响学生进入忘我境界的"杂音".  相似文献   

13.
刘松 《中学文科》2008,(4):143-144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14.
学习宋代大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恰逢有吉林长春的教师听课,我顺势导入:“今天教室里来了几位北国长春的客人,北国风光与江南截然不同,著名画家徐悲鸿曾拟了一幅非常有名的对联概括了两地的风景,下联是:杏花春雨江南,描述的是柔美婉丽的江南风景,同学们知道上联吗?”一学生回答说:“铁马秋风塞北。”我肯定了他并指出:“是铁马...  相似文献   

15.
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曾说过:“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她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含必修与选修)的课文中有不少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氓》《孔雀东南飞》《声声慢》《〈边城〉节选》《(雷雨)节选》《雨霖铃》《长恨歌》《一剪梅》《娜塔莎》《当你老了》《神女峰》等。  相似文献   

16.
预习要求:1、高三年级学生大都读过苏轼、辛弃疾等宋代大词人的一些词作,对宋词有点滴了解,这两首诗,课本注释较为详细,因此,课前可让学生结合注释,先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2、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视其具体情况,布置学生阅读有关文章或某些书籍的有关章节,使学生对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这些文章和书籍是:《唐宋词一百首》前言及29、105页;《宋词小札》第54页;《宋词赏析》第26页、162页;夏承焘《漫谈柳永的〈雨霖  相似文献   

17.
讲中国文学必讲宋词,讲宋词必讲柳永。 初识柳永,是读了他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其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让人觉得肝肠寸断。记得柳永,并非因为他对宋词的杰出贡献,而是他作品中那些动人的诗句:"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  相似文献   

18.
王双寿 《陕西教育》2008,(1):115-115
王实甫的《长亭送别》和柳永的《雨霖铃》,一篇写于元代,一篇写于宋代,前者是元杂剧名折,后者是宋词名篇,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应无共同之处。但在教学中我意外地发现,这两篇佳作本身除了体裁明显不同以外,在其他许多方面却存在着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即使有差异也是大同而小异。这的确值得我们比较、玩味。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听到了高三的一位老师讲授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感慨良多。这位老师在分析了该词的艺术特点和感情色彩之后,忽然提问:“同学们还读过哪些关于离别的诗词?”学生中有的说《别董大》;有的说《送孟浩然之广陵》;有的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说《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有的举出毛泽东惜別杨开慧的词。这时,老师挂出一块小黑板,上书李大钊的一首诗:“壮别天涯未许愁,尽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72):25-26
柳永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本文通过对柳永词作《雨霖铃》的赏析,探究作品所蕴含的诗情画意的情趣,以及画美、情真、语俗、婉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