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形成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雷锋精神,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在雷锋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周恩来是拨动历史脉搏的关键人物,在整个学雷锋活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不仅高度认同雷锋的精神风范,而且在中央领导人中首先概括提炼出雷锋精神,深刻阐释了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并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雷锋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良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2.
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沃土。"诚信"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诚信"美德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雷锋精神的"诚信"内涵体现在:雷锋时时处处要求自己"对党对人民要忠诚老实";时时处处激励和鞭策自己"做人民最忠实的勤务员";时时处处做到"用阶级友爱的精神关心每个同志"。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提倡"觉解"的生活方式,主张以正确的生活方法指导人生,求取人生的意义与幸福。但是,确立人的生活方法,又不仅仅是冯友兰人生哲学与人生境界相合一的现实追求。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在理论上的真正追求是要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对于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人生价值的理解,是通过其人生境界论来论释的。  相似文献   

4.
冯至的诗歌创作在1949年前经历了一次由“浪漫主义抒情诗”向“现代主义抒情诗”的巨大转变,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诗歌与四十年代的诗歌在主体精神的介入程度、描写对象和思想意蕴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在冯至留德期间,德语诗人里尔克以及盛行于当时德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对冯至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在冯至诗风转变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池政协网》有文章称杨安龙是宜州籍庆远镇人,这种说法意思有点含糊。杨安龙应该是冯子材的钦廉老乡,最迟在冯子材督办镇江军务时即已是他的部下,得到冯子材的大力提拔而逐渐晋升官职。他任庆远协副将时曾遭人陷害,差点去职,得冯子材帮助才无事。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胡风的文艺思想是同源共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他们能够同构互补,而且都能直接指导文艺的创作实践。胡风的文艺思想直接哺育出了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成绩的七月文学流派,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更是成为千千万万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实践的行动指南,从这些文艺工作者中涌现出了不少大家、名家。  相似文献   

7.
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主要体现在《新原人》中,是冯先生在抗战时期为排解民族危亡的困扰,激励人们奋勇进取而作的思考。其学说基于纯粹哲学和美学思考之上,有着将天人浑然一体和古今溶于一筹的整体思维特征,而其本质就是人生智慧。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源自于南阳古老的讲智慧、注重人生事业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冯先生自身的人生实践,正是对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践行。  相似文献   

8.
《樊川诗集注》是清人冯集梧对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樊川诗》所作的注本。冯集梧注释《樊川诗》用功颇深。凡是《樊川诗》中的名物、舆地、典故、难解的字与词,以及有关唐朝的典章制度,全都注出。当然,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也有不足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对《樊川诗》中诸多词语的误释。从诸多被误释的词语中择取数例进行辨正,其中难免一己之见,谨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摘要: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雷锋精神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一致性决定了它是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新形势下,采取各种方式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是培育、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冯小刚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呼风唤雨,而且在中国电影文化当中也独树一帜.纵观冯小刚的影片,除了当初的幽默、诙谐,更多的包涵着对底层人群的关注、对民族的思考、对人性的思索.从《永失我爱》到《一九四二》,他的影片不断从商业空间中寻找文化价值与社会思考,体现出了很高的影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