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观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学生对因果联系认识的误区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凡是相继出现的现象都是因果联系;二、原因和结果可以任意转化;三、一切因果联系都可构成互为因果关系;四、因果联系的表现形式仅为“一因一果”;五、笼统地认为因果联系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当中。笔者想就因果联系在德育中的实际运用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以期引起同仁们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属于联系的范畴,规律是事物发展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因果联系是一种必然联系,因而它不仅仅是范畴,也是规律。但是,现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科书对原因和结果是这样定义的: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不少中学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运用因果分析法对中学德育教育作千些探讨。 一、因果分析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因果分析法是寻求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方法。在中学生思想信息分析中,因果分析用于研究各种思想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所引起的结果。因果分析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是由某种原因引起的,而它本身又必然会引出某种结果。中学生思想状况也是一样,形形色色的思想无不有它产生的原因,也无不引出某种结果。比如,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有些人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淡薄,拜金主义、损公肥私、贪赃枉法等现象无不表现出来。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不良现象,无时不反映到学生头脑中来,一旦受到侵蚀,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当中。这里我仅就因果联系在德育中的实际运用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前,一些中学对学生的德育有很大的随意性,今天搞这项活动,明天搞那项活动,今天一个点子,明天一个点子,这种零敲碎打、就事论事的教育,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运用因果分析法对中学德育作一些探讨。 一、因果分析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因果分析法是寻求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方法。在中学生思想信息分析中,因果分析用于研究各种思想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所引起的结果。 因果分析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是由某种原因所引  相似文献   

7.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当中。这里我  相似文献   

8.
因果联系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没有研究清楚。在有关的传统理论中还存在着许多缺陷。首先,关于原因与结果的传统定义是:“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的这样一种内在联系:每当一个现象存在,另一个现象必定接着出现。”(上海人民同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5版·135五);“先于一定现象并产生、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叫做原因,而由原因所产生、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陆各功、王道君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修订本·139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等等.在这些定义中,把原因与结果皆当作“现象”是否信当?大家…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 :懂得事物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理解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掌握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2 能力方面 :(1)结合因果联系含义和特点的教学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2 )联系原因和结果区别的教学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3)针对若干  相似文献   

10.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一)原因和结果的定义 原因是先于某种现象,并引起这一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特定条件下,它们的区分是确定的,彼此不可混淆;2,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超出特定的范围,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不确定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三)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定义 必然性是客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议论文写作中,有一种由结果推论现象产生原因的立意方法,叫做由果推因立意法。由果推因立意法,就是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由结果推论出原因来确立文章论点的立意法。因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完全确定的,从质的方面来说,就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同样的原因一定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从量的方面来说,就是原因发生了量变,一定会反映在结果中,即原因的量变必然出现结果的量变。懂得了这一道理,我们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时,就可以根据由果推因的原理,来确立文章的论点。就拿命题作文《立志与成才》来说,根据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原理,可以知道“立志”与“成才”之  相似文献   

12.
在事物的多种联系之中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人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联系。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 ,对我们科学的认识事物和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 ,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可以说 ,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处于因果联系之中。下面三则故事中的“小扇子”“小金凳”“饮马桶”正是导致战争发生的诱因。今天想来 ,却给了人们更多的思考和启迪。“小扇子”引发大战争192 7年 4月的一天 ,法国领事皮埃尔到阿尔及利亚摄政府去拜会总督侯赛因。谈到两国关系时 ,侯赛因提醒法国领事转告法国政府 ,请法国尽快归还 40多年前欠阿尔…  相似文献   

13.
选择题是一种近年来发展、完善较快并得到广泛应用的题型。因果型选择又是选择题中重要的一类。1993年实行高考改革的六省市政治试题,在选择Ⅰ中有3道题是因果型选择题(约占1/4),在选择题Ⅱ中有5道题是因果型选择题(占1/3)。可见,因果型选择题的重要性是不能低估的。 所谓因果型选择题,就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构成因果关系的选择题。有时题干叙述原因,题肢提供结果,但大多数是题干指出结果,要  相似文献   

14.
议论文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论据与论点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把这种联系组织起来、表现出来,这就属于论证的范围。论证是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证明的思维过程。在议论中,常需要对论点进行分解,多角度、多侧面加以论证和佐证,这就需要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喻证法、引申法。另外还有:因果论证法,假设论证法、诠释法、反证法等。因果论证法,又称分析论证。就是从事物的关系上进行分析证明。既可用原因来证明结果,也可以用结果  相似文献   

15.
楞次定律是重要的物理规律 ,它是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依据 .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电磁感应问题 ,应从定律所揭示的因果关系出发 ,考察现象 ,分析联系 ,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掌握因果链楞次定律表明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 ,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这是一个揭示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内在相互联系的因果规律 .电磁感应的理论告诉我们 ,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闭合电路中磁通量的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感应电流的方向又有什么规律呢 ?根据楞次定律 ,我们可以从原因 (磁通量的变化 )和结果 (感应电流的产生 )的关系中找到答案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这就是说 ,假如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ΔΦ的磁场称为原磁场B原 ,将感应电流 I感 产生的磁场称为感应磁场B感 ,那么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原磁场磁通量增大时 ,感应磁场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增大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原磁场磁通量减小时 ,感应磁场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减小 .总之 ,结果总要阻碍引起这个结果的原因 ,这就是楞次定律所揭示的这一因果关系的特征 .认识和掌握这一...  相似文献   

16.
因果议论法     
因果议论法是通过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由于因果关系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人们知道了某种原因,就可以探求它所产生的结果;知道了某个结果,就可以追溯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要是找到了因果的必然联系,就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有助于阐述事理,明辨是非,使论证简捷而严密。  相似文献   

17.
试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教学测验,我们可以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业状况作出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但是这种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与质量分析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之间究竟有没有联系,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关系,实在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明白的。我们注意到,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与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发展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学生的学业状况既是以往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能力的集中反映,也是进一步开展下一轮教与学的起点。这里有着复杂的因果联系。由以前的“原因”产生了现在的“结果”,又以现在的“结果”为原因,产生以后的结果。这种因果之间的转换与矛盾是我们应当明白并且很好地把握的。作为教师,如何把握这种因果转换与矛盾,是促进自身教学能力发展的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探求原因就不必研究历史在哲学中,因果关系始终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许多唯心主义者都否定因果关系,例如贝克莱、休谟,他们都否认客观世界的因果联系,只把因果关系看成观念联系或心理习惯。奇怪的是,同样是唯心主义,宗教则极力主张因果学说。例如,佛教的缘起...  相似文献   

19.
关键词:听课     
在校长的工作中,除了经常性的听课以外,有时集中地听一系列的课(即一个课题、一个章节的好几节课),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听课方式之所以必要,是为了看出和理解各种教育现象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揭示出教育过程的主要的依存关系——掌握牢固而深刻的知识的条件和产生肤浅的知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高二《思想政治》上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一框在论述“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时有两个看似矛盾的说法。该框在阐述两者区别时这样说:“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如果混淆二者,就会发生倒因为果、倒果为因的错误。”接着,在讲两者的转化关系的第二种情形时又说:“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前者认为原因和结果不能颠倒,而后者又说两种现象互为因果。这两种说法矛盾吗?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