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论正义价值在国际秩序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秩序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是一个具有鲜明的规范性、功能性和目的性的价值体系,具有追求和平、稳定、安全和正义的价值取向。其中,正义价值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国际秩序的道德法则,也是判断国际秩序性质的根本依据,还是对国际秩序的其他价值所固有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必要补充和修正。因此,正义与秩序不可分割,谈论秩序必须引入正义价值。那种认为正义与秩序彼此冲突的观点是错误的和有害的。  相似文献   

2.
秩序与正义是宪法监督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由于时代不同、人性各异、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不同,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正义是秩序下的正义,秩序也是以正义为目的的秩序.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可以协调的。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化、制度化。这一目标包含了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正义、秩序、自由、平等的法律价值,而其核心价值是正义和秩序。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法的核心价值,法的所有其他价值,如秩序、自由、平等、效益等,实质上都是正义的展开和具体化。将正义视为法的核心价值,有助于促进我国法制建设坚持倡导正义精神,始终把伸张正义、实现正义作为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有益于促进全社会和民族正义精神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5.
司法价值应是“秩序与正义”二位一体的价值目标综合体,并且在各自的体系下又包涵着子体系,司法改革应紧紧围绕这一价值目标体系。司法对宪政秩序的追求依赖于他的正义意义.司法追求的正义目标又是为维护宪政秩序的目标而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法治这一概念有一历史形成过程。在我国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化、制度化。这一目标包含了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正义、秩序、自由、平等的法律价值 ,而其核心价值是正义和秩序。  相似文献   

7.
法的价值体系是以正义为核心,以正义、秩序、自由、效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系统。除正义之外的法的所有其他价值,实质上都是正义的展开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在法治价值的多维探讨中,法哲学家们普遍认为正义、权利、秩序是法治的思想内核,也是法治的高阶价值。践行法治,就在于实现这些良好的价值,使之成为指引法治建设的思想路标。从思想的角度溯源法治的正义、权利、秩序价值内涵,我们才会在对照性的反思中切近法治本身。  相似文献   

9.
法具有多种价值目标,而正义则是其根本。从根本上说,法的产生正是为了实现权益的会正分配。法的正义价值相对于平等、自由、秩序等价值具有优先性。在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实现以正义为根本的法的诸价值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的价值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制度的精神指引,其价值包括正义、效益、自由、秩序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人所追求的幸福、正义、美德三大价值之间应有怎样的价值秩序?有别于生存价值哲学和心性价值哲学的社会价值哲学意义上正义优先于美德价值,超出社会价值哲学界域则可另当别论。正义主要是指"不损害他人",是自由平等价值的社会规范性表征,美德主要是指出于善良意志的"帮助他人"。优先有知识论和道德论等不同涵义。此即正义规范优先于美德的根据。价值就是人本身,正义规范优先的最终根据和意义在于人本身,正义规范展现和成全着作为价值的人本身。  相似文献   

12.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其价值有一般与个别之分。宪法价值具有与一般法律价值的共同性,但作为法律价值的一个部分或特殊表现形式,必然有其不同于其他法律价值的特点,具体体现为:原则性与概括性。适应性与广泛性,国家性与权威性,配补性与适用性。同时,宪法也有正义、自由和秩序价值,其中正义是宪法的内在价值,而自由与秩序则反映宪法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解读政治文明,阐释了政治文明的价值目标就是正义,政治正义的基本内涵包括程序公正与实质正义,自由和秩序即政治正义的具体表现;紧接着,政治正义的实现必须经由“法治”;基于宪法的“母法”天性,宪法的贯彻实施——宪政——就是整个政治文明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康德从纯粹理性出发,探讨了法律的法理基础及其约束性与强制性的依据。理性、自由、平等、正义构成了其法律价值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康德探讨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法权关系,国家主权及国际法准则等一系列重大的法理问题。他的思想既有反对国家“专制主义”的进步性,又有当秩序的需要和自由平等的正义原则发生冲突时,放弃正义而固守暴力统治下的秩序这种软弱性和妥协性。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价值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价值问题对制度建构、规范设计起到指南针的作用。本文认为从自然角度上来讨论,中国循环经济法制的基本价值包括效率、正义、秩序、安全,其中的核心价值是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正义内在逻辑演绎包括两个环节:德性正义是城邦政治正义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对城邦个体生活的内在本质观照;友爱正义是德性正义在城邦公共生活中的外化,是维系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公共法则。从德性正义演化为友爱正义,二者共同构成了城邦公共生活的价值规则和行为规范,以城邦公共利益为依归,是对城邦秩序内在本质的表达。亚里士多德这一政治正义的内在逻辑生成轨迹达到了古希腊政治正义思想逻辑演绎的制高点,对后世正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法律与社会问题。围绕案件展开的争论与博弈,都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权利、正义、秩序等价值位阶的争论、死刑存废的辩驳以及法治理念的分歧借助于特定案件或隐或显的表现出来。坚持正义最高位阶,寻求不同法律价值之间的适当妥协,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公平正义的内涵、价值选择及实现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价值理念是法律发挥作用的前提。公平正义的价值实现是司法的当然选择,法的运行的必然要求及实效的客观需要。司法中当事人正当诉求的忽视,法律工作者职业伦理的缺失,秩序价值的过分偏重,阻碍着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要尊重当事人的正当诉求,自觉维护法律职业伦理,保障正义与秩序价值的均衡。  相似文献   

19.
法总是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追求,主体性与客观性是法的价值的重要特性。邓小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立足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现实,以平等、秩序、效率和正义为法的基本价值追求,从而为我国的法治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聂树斌"案为代表的一系列冤假错案"浮出水面",司法公信力也一次次地受到雪上加霜般的冲击,冤案发生的背后是司法基本理念和原则的缺失。"疑罪从无"作为刑事诉讼中的黄金原则,本身是一种功利主义视角下的无奈的选择,但事实证明却是最好的选择。"疑罪从无"背后的正义与秩序之间应存在着逻辑上的秩序关系,即正义应该优于秩序等其他价值。因此,只有在程序背后依然有程序的基本思路的指导下,从程序正义出发去完善制度体系才能真正解决像聂树斌案之类的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