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音乐欣赏既要注重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素质的培养。通过艺术想象形成艺术形象是音乐欣赏活动中进入审美高潮的重要标志。因此,课堂上要注重培养欣赏的艺术想象力,引导他们大胆自由地发挥听觉想象和视觉想象,成为一名有创新意识的人。  相似文献   

2.
<正>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想象的艺术。感受与鉴赏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领域,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现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聆听和想象是音乐欣赏教学中两种常用的方式,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聆听和想象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1.用心整体聆听,初步感受音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  相似文献   

3.
音乐给人们提供的只是音响,而不能给人们提供具体形象,音乐欣赏者要在头脑中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必须借助于想象,而一个人的想象能力是与他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分不开的,所以我们明确想象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应懂得怎样去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因此,在音乐欣赏时,若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将乐曲与其他各种有意义的经验广泛地联系起来,进行丰富的想象,让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翅膀,则可进一步理解音乐,增强音乐的美感,享受其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所说的音乐的耳朵是指音乐欣赏者综合的审美心理功能。要培养听众欣赏音乐的耳朵,首先要专注凝神发挥听觉功能,要进行丰富的音乐想象与比拟,还要具有充分的情感体验以及对音乐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一部音乐作品之所以成为欣赏对象,是因为人具备了欣赏这个作品的一定的主观条件,即“音乐的耳朵”,而主观条件的来源基本上是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阐述了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要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强调塑造健全人格,发展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音乐欣赏与音乐表演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听、说、唱音乐。运用多渠道的教学方法,把音乐表演与音乐欣赏结合起来,给予学生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演而有所收获,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师提高学生写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作文教学中要多培养想象、训练能力;训练思维,注重想象;积累语言,丰富想象。  相似文献   

9.
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加强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遵循学科规律探讨音乐欣赏教学的特殊性,科学地认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引导与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听觉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发展学生的听觉想象和视觉想象音乐欣赏离不开听觉想象,学生只有通过听觉感知作品形象,然后与自己头脑中的表象储备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接,获得音乐和情感体验,产生想象中的形象。因而,音乐欣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是听,还有看的内容,这就是文艺心理学中的视  相似文献   

11.
在钢琴演奏中具有丰富的音乐想象力才能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正确塑造艺术形象,使音乐充满活力。本文就钢琴作品演奏中,如何对作品进行分析理解、发挥音乐想象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声乐表演不仅是一种展示表演者才华和技艺的学问和平台,更是一门充满着想象的艺术。想象构成了声乐表演艺术的生命之源,表现为:想象为乐谱语言注入了生命活力;声乐表演艺术的再创造离不开想象。为此,声乐表演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其想象力的培养:广闻博览,积淀想象力释放的文化厚土;善思好问,打开放飞想象的大门;大胆幻想,充分借助想象的孪生力量;重视实践锻炼,在体验中激活和唤起艺术想象。  相似文献   

13.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与想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想象具有独立性、新颖性、创造性、广阔性的特点。音乐想象是艺术家创作、演唱、演奏、诠释作品的条件和前提,想象在音乐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钢琴的练习,特别是基本功的训练是相当枯燥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每个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使初学者更容易进入音乐的世界,就需要联系生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更爱练琴,更爱音乐。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教学是美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运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节奏情感音韵之美。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笔者从中学语文教学特点出发,着重引导学生从朗读、联想、图画、音乐四个角度来感受古诗词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感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受到美的滋养。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中的想象与科学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都是想象辩证运动的产物。而音乐教育对人大脑的想象能力的开发作用是其它艺术门类所达不到的,音乐教育中想象实际融入了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培养了一种创造素质,它缩短了科学想象与现实创造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刘柯妤 《科教导刊》2019,(11):102-103
声乐不同于其他学科,由于它较为抽象,所以教与学有较强的特殊性,在对学生进行声乐训练时,除了讲述理论性的概念,为学生做相应的示范演唱以外,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思维能力,根据理论文字,运用想象到的感觉调动身体相应机能、情绪来发声和演绎歌曲可以让教与学事半功倍。本文主要论述想象力对声音训练、作品表现的重要作用和运用,以及如何培养这一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浅谈如何培养舞蹈编导的创作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加强音乐感的培养 ,尽量开发想象力 ,更新陈旧的编舞技法和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舞蹈编导的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综合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音响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声乐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歌唱发声的真谛,使人的声带、气息和共鸣腔体等协调作用,相互配合,发出优美、动听、有感染力的歌声,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现代科学发声知识,树立全面、正确的整体观。声乐教学的整体观是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科学发声方法与演唱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更准确地把握歌唱的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