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篆的线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大篆线长拓展的三个阶段,玺、陶、瓦的大篆线条。历代大篆书法家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当代大篆作的线条语病。  相似文献   

2.
篆书:又称篆文,指笔画圆转的书写线条的字体。篆书一般分为大篆和小篆两样。(1)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通行的汉字字体。又因曾著录于《史籀篇》而称为“籀文”。大篆现存资料很少,仅有石鼓文和《说文解宇》中所收录的籀文。它由西周金文演变而来,大体保持西周金文的写法,但笔法已较金文趋向方正。与“小篆”比较起来,字体笔画繁复,并多重迭,不易书写。(2)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李斯的意见,推行统一文字政策,以泰国系统的大篆为基础整理而成小篆,颁行全国定为标准宇体,也称“秦篆”。  相似文献   

3.
正楚天林书友的篆书作品,气息老辣,笔墨淋漓,线条、点画凝涩老辣。大篆尤其是金文作品,风格往往苍茫朴厚,古拙质朴中别有生动自然的韵味。由于书体发展阶段积极铸造工艺等客观原因,金文字形往往不做正局,字形或聚或散,聚散离合间,具有一种天真烂漫之气。此幅大篆作品,主要问题表现在字形结构过于端庄整饬,字与字缺少呼应关  相似文献   

4.
周洪鹏先生的大篆书作,篆法正确,书写一任自然,笔墨性情很好,落款也比较大气,总体上是件好作品。但个别线条不太精到,个别结字不太严谨。如风、无、穷字,都比较宽松,聚在一起显堵。建议作者参照一下王友谊大篆作品,着力在钟鼎文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5.
高守诚先生的大篆“五岭乌蒙”联语,以大篆写主文,两联的两侧配以全诗作跋语,既古朴又时尚,整体感觉很好.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大篆的线条中锋行笔,浓淡枯湿一任自然,有很好的书写效果.提几点建议供参考:一是结字和点画的处理还可更精到一些,如“腾”、“细”字等.二是行楷的基本功有待加强.相比主文篆书的基本功,行楷书稍显弱了些.因篆书作品一般要配以行楷或行草释文,所以行楷或行草的基本功就不能小视.三是名章用得紧了些,在这种情况下,落款时“高”和“书”字可以略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艺术大师刘海粟在书法上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曾师从康有为,专攻大篆和魏碑,后又学宋人,得米字神韵,他主张"艺术是生命的表现",强调创作灵性与激情,并将书法的线条运用到绘画中,确立了自己粗放豪迈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毛公鼎》铭文是西周晚期大篆范畴的书法经典范本。其线条瘦劲爽朗,笔姿优美流畅,古朴凝重,姿态生动活泼,在金文特有的凝重感中增加了灵动的秀气;字内空间布白,开合有度,匠心独运;字形体势纵长,萧散自然;字法循规蹈矩,气格古雅;全文章法布局,气象温和,宁静纯真。尤其双向弧形排布的纵行显现出独特的分行布白之美。较早期的金文有不同,线条的运动节奏更加明显,中国书法线条的写意特征由此渐趋明朗,下开石鼓,后启秦篆先河。  相似文献   

8.
正篆书是古代较早出现的一种书体。从广义上来说,我们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缪篆等,都称作篆书;就狭义而言,主要是指大篆和小篆。大篆与小篆相对称而言。一般认为,大篆是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字体,是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演变和一定的加工整理而逐渐定形的,其笔法圆劲如屈铁,圆中见方,苍古雄厚;结字谨严而有奇致,气韵浑厚而豪迈。大篆的代表作有《石鼓文》《秦公簋》铭文。  相似文献   

9.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8):F0002-F0002
篆书是古代较早出现的一种书体。从广义上来说,我们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缪篆等,都称作篆书;就狭义而言,主要是指大篆和小篆。大篆与小篆相对称而言。一般认为,大篆是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字体,是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演变和一定的加工整理而逐渐定形的.其笔法圆劲如屈铁,圆中见方,苍古雄厚;结字谨严而有奇致,气韵浑厚而豪迈。  相似文献   

10.
一、幼儿画字游戏的概念   幼儿画字游戏是一种以毛笔、墨、纸、砚、字卡 (大篆字样 )为游戏材料,以大篆文字为游戏内容,以用笔的三要素为游戏核心规则,群体参与,独立完成的智力游戏。   画字游戏不同于画画,也不同于写字。画画,它要表现的是真实的、具体的事物;而画字游戏表现的是象形的、具有一定抽象意义的文字。写字,也包括中国书法,它的基本要求是笔画的横平竖直,间架的均衡和谐,章法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而画字游戏追求的是以体现形象思维特点的中国大篆文字为素材,让幼儿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认识能力,率性地感知中国…  相似文献   

11.
从殷商甲骨文到秦小篆,古"埶"字经历了一个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多年的演变过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以字形已有重大讹变的小篆作为分析字形、探求字义的依据,释"埶"为"穜"(种植),这个释义不可靠。本文从分析古"埶"字初文﹙甲骨文""字﹚的形体结构入手,据形索义,进而考察其用例,以验证通过据形索义所获得的字义是否正确无误,再用先秦典籍中的有关语言材料加以印证,然后作出自己的结论。结论认为:甲骨文""字的本义是"黍、稷等人工栽培的草本粮食作物的幼苗及其生长趋势",简言之,就是"禾苗及禾苗的长势"。  相似文献   

12.
谈到汉字形体的发展阶段,很多人自然就认为是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顺序发展。其实汉字的发展演变不是线性的单一序列。笔者从汉字字形演化的角度对隶书的起源、小篆的性质、篆隶之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重新描述古汉字发展演变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大力加强近代汉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字学包括古字研究(研究小篆及其以前的古字)和近代汉字研究(研究隶书以下的近代字),这两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而以往的研究有重前而轻后的倾向。章从构建完整的汉语字学体系、汉字简化、汉字的规范和统一、古籍的整理与研究等4个方面论述了近代汉字研究的重要意义。呼吁学术界大力加强近代汉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古玺印风在当代篆刻界的走红,实际上是当代印人利用新出土古文字以突破古人的必然结果,在古玺创作繁荣的表象背后,亦见出诸多不容乐观处,如年轻篆刻从艺者浮躁、不耐心,篆刻不究篆法、书意泯灭等。反观印学史,若当代古玺创作健康持续发展,将在篆刻史上产生重要的史学价值,即开拓一个全新的篆刻创作取法领域,真正突破传统印学“印宗秦汉”独专其关的格局,将来的印学,将不再单提“印宗秦汉”,还有“印宗古玺”。  相似文献   

15.
宋本《玉篇》体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本《玉篇》按照“造字法原则”分为542部,把“以义类聚”和“据形系联”结合起来排列部首。有些字归入两个部,以某个部首字的变体作偏旁的字仍归入该部。各部内的字大体先排见于《说文》的,再排新增的,但有的部见于《说文》的和新增的混在一起。使用六种方式排异体字,三种方式排古今字,一种方式排篆文,各用四种方式排俗宇、古文、籀文。有四种注音方式,十三种注解方式。从编纂方法上看,明确的归纳出义项是一个进步,较早地使用了“以字带词”的注解方式。同时,表示字际关系的术语众多且功能时有交叉,对同一种情况使用双重标准,也给读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16.
"酉"字本象酒器形,《说文解字》对其古文、篆文的形义解说不确。"酉"部字的本义多与酒有关,体现了中国上古时期酒文化的诸多内容:中国酒的产生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古代酿酒工艺复杂,酒的种类繁多,如清酒、浊酒、厚酒、薄酒等;以青铜材质为主的酒器是商周时期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酒色和酒味的多样性体现了古人精湛的酿酒技艺;在祭祀、筵席等场合的酒礼具有深刻的宗教及文化内涵,有些饮酒习俗甚至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7.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上册)体例颇有特色,脉胳清晰.但有些地方,如“士”的概念;小篆的形成;汉朝判死罪者的免死法;防风部落的具体地理位置等,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从传播学视角来看,印章是中国古代广告媒介重要的形式之一。印章从最初的陶器加固功能,逐渐融入各种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成为一种权力或示信的象征,同时也具有了广告媒介的性质。从中国古代印章广告的起源、发展、演变人手研究,可见其具有突出政治色彩、彰显诚信价值、浓缩艺术美感、追求蕴涵哲理等特质。中国古代印章广告,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教学存在着小篆形音义系统性资料不易显现、大量《说文解字》例证资料难以获取以及《说文解字》专家学习方法不易传承等难题。本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尝试构建完整的数字化《说文解字》教学系统,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以期用现代人易于接受的思路和方法,辅助教与学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实现传统汉语言文字学与现代的接轨,达到继承与发展并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在建国之初,鉴于当时文字使用混乱的状况,颁布了文字改革的政策,对文字进行了巨大改革。废除了六国古文,在秦文字的基础上整理形成了统一的官方字体,即小篆。在小篆被当作官方字体使用的同时,在民间又出现了由小篆草写形成的另一种字体,即隶书。两种字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秦始皇的文字政策对后世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