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合同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主体范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及法律建设的需要,原因是我国劳动合同的主体占广义劳动的比例太小,与现代劳动立法的趋势也不符合。因此建议,我国的劳动合同立法应站在整个国家人力资源利用的角度,将其主体范围延伸到除国家公务员之外的所有劳动。  相似文献   

2.
高波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1):110-113
我国的劳动关系逐步实现了市场化,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成了社会生活中频繁发生的现象。劳动合同解除案件中最常见的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支付损害赔偿金的问题。根据现行法律规范,我国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赔偿金既有补偿性赔偿金也有惩罚性赔偿金。劳动合同中的主体在承担赔偿责任时,基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立法宗旨,在补偿性赔偿金和惩罚性赔偿金的适用主体、范围与条件上都有许多不同,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劳动合同解除经济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分别适用不同的违约赔偿归责原则,即劳动者违约时,应采过错责任原则,而用人单位违约时,宜采严格责任原则;我国应当借鉴国际劳动立法的惯例,明令禁止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损害赔偿金,而代之以法定的损害赔偿;在法定赔偿之立法技术上,劳动合同法宜采“分离式”的立法模式,在法定赔偿之范围上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也应当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的立法,与之前<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规定相比,进一步提高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在形成劳动关系和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赋予劳动者更多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论劳动合同中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维护劳动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形式。劳动合同的解除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影响重大。我国应借鉴国外劳动立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和劳动力市场状况,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的法律性质、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与违约责任问题、用人单位的利益保护及预告期长短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立法在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方面的缺失,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功能的实现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实践中不利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建立我国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制度需要注意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涵义、构成要件、违约责任的形式以及免责条件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姜姝 《华章》2011,(17)
<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性条款进行了完善,与此同时各国劳动法中也存在用人单位(雇主)解除劳动合同(雇佣契约)的限制性条款,本文从用人单位解除非过错劳动者劳动合同的角度,时代表性国家的相关条款进行了比较,结合我国国情,笔者提出扩大我国限制性条款主体覆盖范围、确立程序性限制条款、增强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限制性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劳动争议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事实劳动关系争议占了较大的比例。在就业竞争激烈、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不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便拥有更多的灵活性。而是否签定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地位不平等和当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主动权往往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中。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劳动合同。这种规定可能会给人错觉,即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法给予保护,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法不给予保护。再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性,预示着劳动争议的发生多由用人单位引起,在重视"白纸黑字"为据的传统习惯下,用人单位是否愿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可想而知。鉴于我国现实国情及立法上的局限性,我们应努力对大量的事实劳动关系进一步在立法上完善,以达到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权益均衡。  相似文献   

9.
集体合同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协调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机制,在国家劳动标准法和劳动合同之间起着连接作用。本文通过对集体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指出了我国集体合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阐明了改善这些弊端的若干立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是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者的单方解除包括劳动者的预告解除和劳动者的即时解除,本文拟从对完善我国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立法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建议,以期对劳动者的单方预告解除权有一个重新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涉及劳动合同的效力以及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劳动法上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产生的劳动争议明显增加,因而加强对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制,已成为有待急迫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与国外相关立法的比较,指出在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时,存在未赋予劳动者申辩的权利和未对用人单位行使解除权的期限加以规定等不足,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以期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单方解除行为不当有可能破坏劳动合同的效力和尊严,损害双方的合法权益,但在劳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中的“预告解除”制度还存在欠缺,以“预告解除”制度实施中常出现的问题做探讨,以便寻求到更好的完善该制度的办法[1]。  相似文献   

13.
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是对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第一顺位且最为彻底的救济制度,但是,司法实践反映出该制度在运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劳动合同继续履行不能的情形五花八门,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期间劳动者应得利益定性混乱且支付标准不统一,以及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裁决和判决强制执行困难。为确保该制度的救济实效,亟需通过立法调整和司法解释限制劳动合同继续履行不能的情形,统一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期间劳动者应得利益的性质和支付标准,肯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裁决和判决的强制执行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劳动司法“热”的背后却是劳动法理论研究的“冷”,这种现象是值得反思的,因为法制大厦绝对离不开坚实的法理基础,所以本文的研究至少在方向上是有意义的。本文讨论了劳动法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劳动法属于公法和私法之外和第三类法--社会法,论证这一主题的子例题有: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是劳动者保护与劳动管理的统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和内容涉及的社会主体和社会生活广泛而复杂,劳动合同是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殊合同,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与管辖具有特殊性,劳动监察是以保护劳动者个人利益为主要目标的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已逐渐从行政手段转变为法律手段,劳动合同成为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建立劳动关系就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在现实的劳动就业市场中,并非所有劳动关系都能依法建立,因而导致事实劳动关系的普遍存在,因此对事实劳动关系进行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事实劳动关系的要件、范围及法律完善问题作一探讨。一事实劳动关系的要件虽然有关劳动立法屡屡出现“事实劳动关系”一词,但什么是劳动法律关系却无定论。笔者认为,事实劳动关系应当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存在从属性劳动的事实状态。其构成要件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同内容合法。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进行劳动的事项是合法的。否则,应按无效劳动关系处理。第二,劳动行为已经发生。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将劳动力交由用人单位使用,进行劳动给付是劳动者的主要义务。在事实劳动关系中,劳动给付行为是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重要标志。由于在这种关系中,不存在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没有进行劳动,仅凭当事人一面之词是很难判定劳动关系的存在,而有书面劳动合同调整的劳动关系,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不需要履行劳...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是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或其履行不符合约定或法律规定时,对另一方当事人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也应包括违约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及主观过错.而违约责任的形式,由于劳动合同的特质,为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立法宜规定为损害赔偿和有限继续履行两种,至于违约金与定金不宜适用于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是继1995年《劳动法》之后,我国劳动领域最重要的一部国家立法,对现行的劳动法以及地方政策的很多方面有了重大突破,更侧重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拟从劳动合同的订立、违约金、试用期、劳务派遣几个方面对这部法律的主要亮点所在作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8.
保护劳动者权益是现代社会劳动立法所共同遵守的基本精神。各项劳动权利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权的展开和具体化。劳动权利的实现,首先取决于劳动者对劳动权利的确认。任何一种权利,如果其权利主体不能确认,也就不可能有效地行使它和保证它的实现。我国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是雇佣劳动者,又是国家的主人,他们的劳动权利的保障,要真正体现出国家主人的地位,应当更加彰显社会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9.
对于前配偶遭受暴力是否可以纳入家庭暴力防治的范围,在我国立法中是一个灰色地带。大陆立法对家庭暴力的概念和家庭成员的范围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立法的模糊和暧昧在实践中难以把握相应的标准,而且家庭成员的范围过于狭窄。在大多数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都将前配偶纳入到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我们也应当适当放宽家庭成员的范围,将前配偶纳入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以便对其进行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属于兼具公私法性质的社会法调整范畴,在多个方面区别于民事合同,但其仍具有合同的本质特征。以传统债法为制度基础的缔约过失责任同样应适用于劳动合同,以弥补当事人因受对方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导致的直接损失与部分间接损失。在劳动立法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借鉴了部分国家的做法,较为明确地规定了劳动合同中的缔约过失责任。结合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应准确把握劳动缔约过失责任的若干情形,明确其归责原则与举证责任,科学界定责任人的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