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二册 (上 )P 60 [演示实验 ]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若按照图中装置进行实验 ,通过漏斗往瓶子里注入清水排出种子呼吸生成的CO2 ,过程相对比较繁琐 ,并且需用仪器较多 ,不便于学生就地取材。如果用无色透明的塑料矿泉水瓶 (如娃哈哈纯净水瓶 )来代替玻璃瓶 ,再把瓶盖换成单孔橡皮塞即可。过一段时间后 ,用手稍用力捏瘪瓶壁 ,种子呼吸产生的CO2 立即就被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 ,使石灰水变浑浊。无须用漏斗注水排出气体。此法简易可行 ,效果明显 (若用死种子放在另一瓶里作对照实验 ,则效果会更佳 )。种子呼…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放出了什么气体?”的演示实验过程中,用水通过导管把CO2排挤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以检验CO2的产生。众所周知,CO2能溶于水,而且是按照1:1的比例溶解的。如果广口瓶中萌发的种子偏少,实验效果就不明显。如果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在盛有萌发种子的广口瓶口盖上瓶盖,大约经过四五个小时(指北方冬天有暖气的室内)后,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以将广口瓶内产生的CO2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振荡一会儿,便能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见图1)。  相似文献   

3.
澄清石灰水的快速制取黄石八中杨洪波(435000)实验时需要的石灰水只能及时配制,但正常的操作需要过滤,既麻烦又要较长的时间。采用下法可快速制得较多的澄清石灰水。一、所需仪器按石灰水的需求量选取合适的广瓶或其它的容器、带玻璃导管的双孔橡胶塞、止水夹各...  相似文献   

4.
岩白菜素提取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石灰水提取岩白菜素,控制pH值及各物质配比,加入明胶简化工艺,提高了产率 。  相似文献   

5.
小实验三得     
一、巧制生态瓶用医院用过的500毫升葡萄糖溶液瓶,于瓶内装入井水(不要用自来水)400~450毫升(不能装满),放入适量的绿藻,一条小虾(或小鱼,但尽可能是小的)及一些细菌。密封瓶口(可在瓶口涂上凡上林后盖紧)。只要选材大小及数量合适,小虾可以在瓶内长期生存。但应注意要放在阳光直接照射不到的窗台上。此生态瓶可用于教学。H、CO2哪里去了向已变浑浊的石灰水中继续吹气,以使石灰水变得更浑浊,但结果适得其反,石灰水的浑浊度不仅没有增加,相反变得澄清了。那么CO。哪里去了?原来,继续吹气时,原来浑浊的石灰水中的CaC…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物》第二册生理部分“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中 ,教材的设计是准备甲、乙两支试管 ,分别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甲试管静置空气中 ,乙试管则用玻璃导管向石灰水中吹气。这样 ,甲、乙两试管可比较性较差 ,学生不容易得出清晰、正确的结论。不妨这样去做 :准备甲、乙两支试管 ,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的石灰水。让两名学生分别同时向甲试管的石灰水打气 (用专供篮球、排球等充气的打气筒 )和向乙试管的石灰水中吹气 (用玻璃导管 )。一段时间后 ,可见乙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混浊了 ,而甲试管中的石灰水却无此现象。指导学生分析 :同样是“…  相似文献   

7.
注射器在城乡都易得,就地取材做实验不但可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现列举用注射器进行实验教学的方法。1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方法是用排水法只将装有萌发种子广口瓶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在这里没有用煮熟的种子进行对照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是由萌发的种子释放出来的。用排水法将装有萌发种子广口瓶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这一方法,同一套装置一天只能使用一次,比较麻烦,不能在教学中连续使用。在教学中我们对…  相似文献   

8.
﹃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湖北省枝城市陆城二中︵︶杨宏宇教材中“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逐步掌握探寻生物奥秘的科学方法。但该实验缺乏对比性,不易操作和控制。笔者将此实验作了适当改进。1增设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验...  相似文献   

9.
验证酒精灯灯焰成份的方法山东临清市大辛庄中学(252661)陈守业一.外焰:酒精完全燃烧,温度最高【实验]: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尔后用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一会儿使发现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把烧杯倒过来,再向杯内倒入少量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  相似文献   

10.
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关于此反应以下几个根本问题在教学中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1.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到底有没有白色亚硫酸钙(CaSO3)沉淀析出?2.SO2通入石灰水与CO2通入石灰水,是不是有相似的化学反应现象和相同类型的化学反应过程?3.怎样做好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课堂演示实验?4.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CO2的存在,又可不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SO2的存在?5.怎样检验SO2的存在?下面对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反应以及…  相似文献   

11.
化学实验室常需连续多次取用澄清石灰水,要求石灰水中不含碳酸钙碎片和石灰浆。我们自制的贮取两用石灰水瓶,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用这种容器装石灰水,任你多次连续取用,石灰水都能像山泉一样澄清。现将其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二、简答题1.在甲、乙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用针筒向甲杯石灰水中打入空气,用玻璃管含在嘴中向乙杯石灰水中吹气。请回答: (1)石灰水变混浊的是____杯。(2)该杯石灰水变混浊的原因是什么? 2.图1 表示食物经过人体消化道各个器官时,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表示被消化程度)。请据图回答: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道化学、生物综合实验测试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的设计能力。试题提供了如下条件:一小撮小麦种子、一小块透气很好的纱布、一段15cm~20cm的小线绳、一个锥形瓶、一个橡皮塞、一瓶过了滤石灰水和一点点凡士林。试题的考查点放在试验的设计上,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已经提供的条件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证明种子也是呼吸  相似文献   

14.
鉴别物质是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区分,确定它们各是什么物质。但无论采用何种手段,一般都要遵循三个原则:一、先活后情原则根据待鉴别物质的化学活动性不同,先鉴别出活泼的。例显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何将其—一区别?用析这三种物质中,以氧气最活泼,二氧化碳次之,氮气最不活泼。鉴别时,可先用带火星的木条将最活泼的氧气检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再用澄清石灰水将二氧化碳检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剩下的就是最不活泼的氮气。二、先并后个原则先利用待鉴别物质的某些共性分组,然后再…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自然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个实验是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含的二氧化碳气体多。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让二位同学按书上图示提示上台演示,一个用打气筒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打气;另一个用嘴衔着小管子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一会儿用嘴吹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用打气筒打的没有变浑浊。教师让部分学生上前轮流观察后问:师:看到了什么现象?生:一个变浑浊了,另一个没有变浑浊。师:想…  相似文献   

16.
CO和COZ在分子组成上虽只相差一个氧原子,但其化学性质差别却很大,现列表比较如下:根据CO和CO;化学性质的差异,可进行CO和COZ的检验、鉴别与除杂。例1如何鉴别CO和CO人解析()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一氧化碳。(2)用点燃的方法鉴别。能燃烧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不能燃烧的气体是二氧化碳。(3)用氧化铜并加热的方法鉴别。将气体通过氧化钢并加热。若氧化钢由黑色变成红色,则该气体为一氧化碳;若氧化铜不能由黑色变为红色,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4…  相似文献   

17.
中学化学实验常用到石灰水,平时制取澄清的石灰水要经过过滤,且不宜久存,故十分不便,另外,盛放石灰水的瓶壁日久会形成一层白色固体,有碍观瞻,还影响实验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就介绍本人研制的石灰水瓶。如果存放时间不长,可制成如图1的简易装置。具体制法为:  相似文献   

18.
气液双封贮备大量石灰水湖北省远安县第一高中(444200)王道选石灰水是中学化学实验不可缺少的常用试剂。现行初、高中化学教材中。要用到石灰水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至少有34个。因此,制备和贮存大剂量的石灰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石灰水的制备实验室石...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第四册“空气”单元教学中,要求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要做好这个实验,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用澄清石灰水配制后要密封保存,或者实验时用新制的石灰水。石灰水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其中的氢氧化钙会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反应而失效。  相似文献   

20.
氢氧化铝能否溶于澄清石灰水是学生常常提出的疑问。为解答此疑问,分别作了理论计算和实验探究。利用氢氧化铝的酸式电离常数及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求算出氢氧化铝溶于强碱的平衡常数,并由此计算出氢氧化铝在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解度数据;用实验室方法制备了较纯净的氢氧化铝并将它定量地溶解于澄清石灰水,说明新制氢氧化铝能溶解于澄清石灰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