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创业留言板     
《职业圈》2005,(2)
三年后的成功源于今天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说满足他们三个每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打火机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孩子。最后出来的是犹  相似文献   

2.
吕代豪,从少年到青年,从斗狠打架到加入台湾最臭名昭著的黑社会竹联帮,无恶不作。他连续入狱、越狱,台湾38所监狱他呆过14所,前后共被判处有期徒刑38年。他说:我不入监狱,谁入监狱?  相似文献   

3.
在银行门口,遇到一个人,总觉得面熟。我在银行里存好了几百元钱,乐癫癫地出来,又看到他靠在一辆丰田车上抽烟,我还是觉得他面熟。我便试探着问,他说,是我呀,我也觉得你面熟,就不敢叫你。他是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在同一家工厂里呆过。但我五年前从工厂辞职出来,就不知道他的境况了。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个学生叫威廉,是个黑人学生,很有礼貌,也很聪明,一年前选过我的逻辑课,可上了几节就不来了。后来他说他爸爸死了,所以缺了很多课。我谅解了他。威廉依然缺课,一直缺到期末考试。他请我不要给他不及格,给他一个"课目未结业"。他说他的部队要到前线去打仗了,因为他是现役军人。我一听立刻同意。这天,我突然接到军人驻校办公室的电话。一个军人问我:"为什么威廉一年前的课到现在都没有结业?"我说:"威廉到前线去啦。"那边立刻提高了嗓门:"他到什么前线?他撒谎。他知道在他读书期间,部队不送他去前线!"我一听很生气,立刻给了他一个不及格,送到成绩部去了。没想到,部队三番五次打电  相似文献   

5.
据说,古希腊有个习俗:即使是对一个十恶不赦的死刑犯,也不能让他饿着肚子去见上帝。于是,从那时起就开始了一个传统:在死囚临刑前,一定要为他提供一顿最丰盛的晚餐。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的美国。10月的一天,得克萨斯州普拉维监狱死刑犯巴里即将被送上电椅,在临刑前的最后一晚,根据传统,巴里可以选择他最爱吃的食物,监狱将尽量满足他的要求。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巴里也毫不客气,他列了一个  相似文献   

6.
适度自尊     
开学了,一个刚刚离开小学的小姑娘写了一篇作文给我。作文里说,她在路上看到一个外国人,正对着一个骑三轮车捡废品的老人拍照。于是她很气愤":身为一名南京人,一名中国人,我们丑陋的一面被裸露了出来,我感到很羞愧。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应该上去制止。"她甚至盯梢那个老外好长的路,终因"他人高马大"而未敢造次。  相似文献   

7.
玩偶3+1     
一位贤哲送给王子一套三个小玩偶的礼物。王子没有被逗开心,"你给我这些玩偶当我是女孩吗?"他问道。"这是一件给未来国王的礼物,"贤哲说,"如果你仔细地看,你会发现每个玩偶的耳朵上有个小孔。"贤哲递给他一根绳子说,"试着从每个玩偶的耳朵穿进去。"王子的好奇心被激起来了。他把绳子穿进第一个玩偶的耳朵,绳子从另一个耳朵穿了出来。"这是第一种人,"贤哲说,"无论你告诉他什么,他都会从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他不会把任何事情记在心里。"王子又把绳子穿进第二个玩偶的小孔里,这一次绳子从玩偶的嘴里穿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江舟 《文化交流》2013,(5):74-77
前不久,我参加省里一个翻译工作会议。会上,浙江工业大学英语老师张建青博士发言中有一趣事,说的是他的一位朋友在纽约孔子学院工作。有天,他问美国学生:"你们是否知道中国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中国大诗人寒山……"学生们摇摇头说。寒山,立即勾起了我对六年前的回忆。那时,我在《风景名胜》杂志社工作。有天,我去天台山那茂林掩映下的国清寺采访。当我步入那寂静的大佛殿时,忽见殿壁上贴着一张偈语,上写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张偈语,揭示了人生  相似文献   

9.
我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结果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死。第一个学生:"老师,什么是缸?"我晕!现在的初中生不知道什么是缸?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他:"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第二个学生:"哪儿买的缸?多少钱一个?"这个问题不重要,下一个!可那个学生还问:"很重要的,老师,如果那个缸很贵,我总不会把我家最贵重的东西砸了吧?"我瞪了他一眼:"那缸不是司马光家的!下一个同学!"第三个同学问:"缸是干什么用的?"又是一个超幼稚的问题。一个学生抢着说:"我知道,我爷爷奶奶家用缸腌泡菜。"如此出色的学生是谁教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一位青年满怀烦恼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重要的资源.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有一段名言:"你可以把我的所有工厂、设备、市场和资金全部夺走,但是只要你保留我的机构和人才,几年以后,我还是钢铁大王!"卡内基死后,人们为了赞扬他的用人之能,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首短诗:"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的手段是,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他服务的机构中去."  相似文献   

12.
接班问题     
我的忘年交关先生是某局局长,即将退休。他来征求我的意见:"上面想让我从局里推荐一个接班人,你说,我的三个副局长,哪个合适呢"我虽不喜欢官场,但官场的游戏还是略知一二。我反问道:"你是想退休以后,让人拿你当人待呢,还是拿你当狗屁"他把眼一瞪:"当然希望当人待了!"我说:"我明确地告诉你,你的三个副局长,一个也不行!""为什么"我说:"如果你选择副局长,第一,你就是给他出了力,让他坐在你的位置上,他也会认为这是自己熬出来的,不会感谢你;第二,副局长们窥视这个位置已  相似文献   

13.
一位出身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向同学夸耀,他家在雅典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他的老师拿出一张世界地图,对他说:"麻烦你指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里""这一大片全是。"这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老师又问。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但和亚细亚相比,希腊太小了。  相似文献   

14.
那天,我转过街角的时候,见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是一个六七岁样子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装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面说,一面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相似文献   

15.
我和老公原来都在机关上班.他在进出口贸易公司工作,接触人比较多,时间一长就不再满足过那种平淡的生活.他想出来闯一闯,创一番自己的事业.当时我劝他考虑好再做决定,可他对我说"难道你想让我一辈子在这里闷死啊!"于是我们一起办了停薪留职,来到天津开始了我们的创业.  相似文献   

16.
兔子 《文化博览》2006,(8):56-57
爸爸是个挖煤的,绝大多数傍晚,他都是全身黑不溜秋地回来,然后把手上的衣服、皮带重重地摔在椅子上,这表示他不高兴。我一直不知道他为什么愤怒,后来终于找到了答案:我长得太白。因为有一次,妈妈给他盛饭的时候,他斜眼瞅了我一会儿,嘟嚷道;"这么白?"我也觉得自己太白,不像挖煤工的儿子,我以为自己是捡来的。我12岁那年,妹妹降临人间。妹妹属兔,爸爸就叫她"兔崽子"。临出门的时候,他总是把妹妹抱过去啃半天,"兔怠子""兔崽子"地叫上几十遍才肯走;傍晚从矿上回来,把东西一揉,就叫道"兔患子呢"。其实我比妹妹大整整一圈,也属兔,可他从来没叫过我兔崽子。只是在合称我们兄妹的时候,才说一句"这两个兔息子"。这明显是搭配。我没什么怨气,因为妹妹实在太可爱了。她哭声响亮,笑容甜美,总是在大家感到乏味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他失业以后     
迪特里希·莫伊泽尔是我的德国朋友,我们的友谊是从通信开始的,至今已13年了。那时我才到中国报道社工作不久,我发现,学习世界语有着一种比学习其他任何一种外语都强的优势——用世界语很容易交朋友,交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语种的朋友。通过世界语,我结识了法国、德国等几个国家的朋友。迪特里希·莫伊译尔是我的第一个外国朋友。迪特里希从小生活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住在马克思城,受的是社会主义教育,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理想,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政治教员。他和妻子有  相似文献   

18.
友人陈君,任某副局长的秘书已有多年。因职业关系,平时言语谨慎,性格内敛,很少向外人谈个人的得失。近日他和我难得相聚,多喝了几杯,兴之所至,道出了不少当秘书的甘苦,也不乏牢骚,这里透露几句。"你问我:世界上啥工作最好做?我的看法是:选好了一个秘书,是副局长以上的领导最好做。为啥?他的主要工作是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9.
我大学时的老师,现在已经是教授职称了。有一天闲了和他聊天,我问他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和机遇,怎么不去别的城市发展?他笑了笑说:"曾经想过去别的地方发展,可时机不成熟,现在有条件了,可先我离开这个学校去外地发展的朋友告诉我说,千万不要离开这里,离开你将后悔一辈子。"我不禁纳闷。老师又告诉我说:"你看现在报纸上到处都是某某院校招聘教授、博士,年薪几十万,管住房,替家属安排工作等等,那都是嚎头、骗人的,打这么高的诱惑只是学校为了迎接评估的一种手段,等把你招过去了,那就不是这样一种情况了。"他给我举例说:"杭州某高校为了迎接教育部的评估,在很短的时间里采用高薪诱饵,在全国‘挖’了很多教授、博士,可等评估一过,这些‘挖’来的老师全部采用末位淘汰制,先前承诺的什么  相似文献   

20.
没底的杯子?     
山西孝义。他开着几十万吨生产能力的焦化厂,没有环保设施。村子就在离它不到50米的地方,裹在烟里什么也看不清。空气里都是焦油的臭味,致癌物超标至少9倍。他对着镜头满腹委屈:"光说我不环保,怎么不说我慈善啊,这个村子里的老人,我每年白给他们六百块钱,过年还要送米送面。"他冷笑:"当儿子都没有我这么孝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