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与历史上的众多诗人相比,李白具有浓郁的童心,正是因为这颗鲜活的童心,李白的诗才在一代代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播下一颗诗的种子和一份美好的情感。理解李白诗歌,不能离开童心,对李白的鲜明个性和立身处世,同样不可或缺。童心,是解读李白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铁杵磨成针”讲的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时候在学堂读书,颇感枯燥,决定逃学。路上,他遇见一位老奶奶在路边一块石头上磨铁杵,感到很好奇,就问老奶奶磨铁杵做什么用。老奶奶告诉他,她要把那根铁杵磨成缝衣服用的针。李白大为吃惊,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那位老奶奶信心十足地告诉他:“只要你坚持,总有一天铁杵会磨成针。”老奶奶的话启发了李白,于是李白放弃回家的念头,返回学堂,从此勤奋学习,终于成为“诗仙”。这个故事一直被成人作为教导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范例,他们希望孩子能像李白一样领悟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许锋 《语文新圃》2007,(10):34-35
我是读着李白的诗长大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再早不知道,上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人应该都是读着李白的诗长大的.一直到现在,上学的或者没上学的小朋友还在念着这首《静夜思》.李白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大诗人.若说到李白的缺点,倒是真有一个,就是嗜酒,酒喝得让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弱智.这是个遗憾.除此之外,李白满身都是光芒.……  相似文献   

4.
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无论是眼下读书,还是将来去朝庭任职,有个好名字是必要的。李白的父母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能够独立思考,能做有益于人民的事。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现在孩子七岁了,父亲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一起  相似文献   

5.
<正>这个暑假,特别建议你带孩子去看看《长安三万里》。因为会有一颗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在未来的某时、某地,会被某人、某事、某景所触发,突然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开出绚丽的花。那一刻,孩子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你。情义是世上最珍贵的财富这部电影是以高适的回忆为视角展开的,他和李白是少年情义,他的心中有李白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古今许多诗人、作家的名、字、号,大都有一定的来历,现简要介绍几位,以飨读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母亲在怀孕时,梦见长庚星(太白金星)自天而落,落入她的怀里,不久,李白出生。父母便给孩子取名李白,字太白。李白从小喜欢青莲花,他的生长地附近盛产莲花,再加上他信仰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政府、四川李白研究会编辑的纪念李白诞辰 130 0周年李白诗歌研讨会论文集《千年诗魂·蜀道李白》(李白研究论丛第四辑 ) 2 0 0 3年 9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论文集是 2 0 0 1年李白研究会组织的纪念李白诞辰 130 0周年李白诗歌研讨会的学术结晶 ,在名誉会长王文才、会长万光治、秘书长吴明贤的指导下 ,对会议论文进行了精心的编选加工 ,共收录国内外学者对李白研究的 38篇论文 ,并对近一个世纪以来海外李白研究的成果进行了评介。本论文集的出版 ,得到了江油市人民政府、四川师范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江油市文化旅游局和…  相似文献   

8.
"您的孩子有什么优点吗?"面对这一问题,很多普通孩子的家长会滔滔不绝。而面对同样的问题,大部分特殊孩子的家长则会显得有点"无话可说"。有的家长在沉默良久后,可能会艰难地挤出两个字:"老实。"或更有甚者,直接说:"没什么优点"。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每个孩子都会有一到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9.
李白捉月     
<正>诗人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记载,李白是在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一月逝世的。所以,今年是李白逝世126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我想和《东方少年》的读者朋友们分享几个关于李白的小故事,表达我们对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壮丽雄奇,潇洒豪迈,富于想象力,因此人称“诗仙”。但是,你能想到,这么伟大的一位诗人,小时候也是个淘气的孩子,而且特别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吗?  相似文献   

10.
张小莉 《教师》2010,(20):120-120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孩子慢慢地长大,而“天性”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地被侵染,在流失。“天性”中的童真童趣慢慢消逝后,“诗性”也就随之荡然无存。而我们伟大的诗人李白却不失本色,永远保持着天真烂漫的童心,保持着心灵的自由和人格精神的张扬。李白以坦荡磊落的胸怀、独立不羁的个性和天真质朴的浪漫形象成就了古今诗坛上华彩流溢的永恒。  相似文献   

11.
编辑校报的李老师身高一米八几,黝黑的皮肤现出健康的光泽。有一天他气冲冲地扭着几个学生找到我,说这几个孩子竟然起外号侮辱他,叫他李白,还有的叫他李太白。就这事我召开了主题班会,我提出:为什么李老师对这样的称呼感到愤怒?李老师的脸那么黑,却称呼他‘李白’,这是对他的侮辱。娜娜说。  相似文献   

12.
一、诵读的缘起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源于对李白的认识.学习《静夜思》时,孩子们兴味盎然,流畅地背出了好几首李白的经典之作,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秋浦歌》《夜宿山寺》等.这让我欣喜若狂,我为他们有如此丰富的课外积累而自豪.但是,当我谈到对李白的了解时,孩子们鸦雀无声,一脸茫然,连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都不知道.我简单介绍之后,孩子们有所收获,当讲到李白字太白时,下面一片惊叹声,有几个孩子还兴奋地喊着:太白金星!太白金星! 显然,这是孩子们真实的感受.我的内心非常沉重,慨叹孩子们古典文化知识的匮乏,以及探究意识的淡薄.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带着我的这些孩子经历一次阅读的改革,把经典诗文请进我们一年级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荥剧中人:李白…………络络饰李母…………西西饰李父…………王远饰老婆婆…………西西饰汪伦…………李哲饰信使…………王远饰众家丁…………同学甲、乙、丙、丁解说…………李老师荥道具:一根铁棍、一块石头、书、桌子、古代头饰若干、服饰若干、溪流、小舟、李树等布景●本期登场人物荥李白【话外音】李白的父母酷爱读书,平时也喜欢让李白看书作诗。当李白七岁的时候,父亲决定给儿子起个名字。老爷,孩子都已七岁了,该给他起个正式的名字了。是啊,我也早考虑过这个问题了。可是,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合适呢?我们不如带上孩儿到院中走走,顺便…  相似文献   

14.
从羌族文化浓厚的陇西走廓至岷江上游区域成长起来的唐朝诗人李白,在自己"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的文学作品中,处处留下了羌族文化的背景因素。本文拟对李白生地的陇西走廊和成长地川西青莲之匡山进行地域文化特征与时代民族成份特点研究,结合其文学作品中表达出来的羌文化背景因素,证明李白文学思想的形成是受了羌族文化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山东苍山县出"兰陵美酒"。唐代"诗仙"李白写《客中行》诗,为之作"广告":"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本来酒已经够醇美了,再加李白这么一吹嘘,岂不畅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笑     
小的和大的晚上,三岁的爱尔克已躺在床上了。他请求母亲,“妈妈,给我一只苹果吧!”“孩子,太晚了,苹果已经睡觉了。”“不,小的也许已睡了,但大的肯定没睡呢!”李白的字有一天,儿子放学后问父亲:“爸爸,为什么李白写的字特别白?”父亲不知所措:“你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儿子回答:“老师说的,他说李白字太白。”父亲无言以对。开心一笑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盛唐时期的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没有一位像李白那样受到道教那么深刻的影响。"道教是李白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学道求仙不仅是李白重要的人生经历,更是契合了李白的天赋秉性,建构了李白诗歌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成就了李白的诗仙气质。  相似文献   

18.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赞美劳动和劳动者的诗。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因为劳动创造了历史,创造了财富;劳动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幸福。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今天。为了21世纪的宏伟事业,为了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应当对孩子从小就灌输劳动光荣的思想,激发孩子对劳动的渴望,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李家烈先生和《李白诗酒人生》一书提出“李白是外国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从李白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李白自述家世,李白的外貌、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分析,李白是汉人,不是外国人,是明明白白的。  相似文献   

20.
技能与生活     
不要光身睡觉。 小儿睡觉大都翻身多,盖的被单容易滑到一边。有的父母怕孩子太热,给孩子脱去衣裤。一旦孩子掀掉被单,就光身睡。夜深气温下降,孩子很易感冒、腹泻、发热。故至少应给孩子穿一三角裤和背心,或用毛巾包着腹部用布带扎好。 不要开着电扇睡觉夏季天热,不少家庭开着电扇一睡到天明。长时间吹冷风,身体会失去大量热量,人在受冷时,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