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范子烨 《中国文化》2014,(2):100-101
拙文《曹丕〈典论·论文〉“齐气”发覆》在《中国文化》2013年春季号(第37期)刊发後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拙文主要列举了引用曹丕《典论》原书的以《三国志》裴松之注为核心的九条材料,并参以《文心雕龙》之内证以考定通行《文选》各本曹丕《典论·论文》“徐干时有齐气”之“齐气”乃“逸气”之讹。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与21世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预言今后将是一个文明冲突的时代,但是从儒家思想的角度看来,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将促进人类文明的新的繁荣,因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史伯论和同》)。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只有按照孔子“和而不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思想来引导,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出路。不同的文化之间虽有一定的矛盾,但更重要的是还有互补的一面。21世纪是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纪,只看到矛盾的一面,看不到互补的一面,将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误导。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着重强…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视觉文化时代,不再是“花前月下、田园牧歌”,不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纷繁芜杂的信息传播媒介及新视觉特征,造就出新的文化需求,传统国画和处于当代文化场景中的新国画之间已产生巨大差异。那么,国画依然固守已然确立的风范,还是实现对当代文化及其艺术语境的自觉进入?于是,国画成为亟待人们关注的具有全新意义的艺术视阈。  相似文献   

4.
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布里奇波特市是一座罕见的城市。不过,当地居民未必会以此为荣,因为布里奇波特已成为买不到书的城市了。市内的最后一家书店由于入不敷出,无法维持而宣布关闭。从此,这座拥有14万人口的城市,就只能在专门的小书摊上买到学生用的教科书及祈祷书了。“耻辱!这简直是耻辱!”书店管理人唐娜·格里特克在绝望中感叹地说。然而,这种事发生在  相似文献   

5.
已经成为历史的上半年图书市场,伴随2010上海世博会人气的升温,与“世博”主题相关的图书在各地书店、卖场,当之无愧地成为读者关注的主角。  相似文献   

6.
本刊今年第2期刊载朱鸿召先生的文章《“兵法社会”与“兵法文化”》,提出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一个鲜为人知的潜在特征是“兵法”、“兵法社会”和“兵法文化”,主张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重新厘定中国“兵法”的内涵,用以观照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革命策略及其文化属性、文学特征,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7月27日,本刊邀请部分学者雅集苏州古城,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现将讨论情况整理成文,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一学术问题作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一词先秦时期已见,如《诗经·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从古至今,“礼仪”二字经常一起使用,似乎“礼”就是“仪”,“仪”相当于“礼”。其实“礼”与“仪”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8.
说“婴”     
修订本《辞源·女部》“婴”字条的第一个义项是:“初生的女孩。《玉篇》引《仓颉篇》:‘男曰儿,女曰婴。’”也就是说《辞源》的编者认为“婴”的最早义项是“初生的女孩”,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释义有误。古多称初生儿为嫛婗,《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儿??或曰嫛婗。”唐·张谔《三日岐王宅》诗:“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  相似文献   

9.
蓬生 《世界文化》2011,(10):8-10
当前,欧洲有一个越来越突出而令人相当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外国移民的急速增加,而其中穆斯林人口占绝对多数。外国移民带来特有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景观,形成欧洲学术界与舆论界及政界常说的“多元文化”或“多元文化主义”。  相似文献   

10.
释“胜”     
《山海经》中说西王母“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胜”是什么?一直存有争议。而弄清这一点,则是诠释、认证西王母文化内含的关键所在。汉及汉代以来,对“胜”主要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发饰,一说是织机上的构件。说“胜”是指古代盛妆妇女头上的首饰,名叫“华(花)胜”,出自汉代刘熙的解释。刘熙《释名·释首饰》说:“华胜:华,像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唐人颜师古《汉书·司马相如传·注》:“胜,妇人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又叫“玉胜”、“金胜”,还有称“织胜”的。山东武梁祠汉…  相似文献   

11.
锦绣中华缩微景区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深圳一景,去深圳的人不能不一睹为快。“锦绣中华”是一座大舞台,一个大博物馆,一幅大导游图,一孔观察中华地理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窗口。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了辉煌的15年。15年来,深圳特区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作为深圳华侨城的三大城市景观区的建成,是深圳引起国内外广泛瞩目的建设成就之一。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专门把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请去,投资一个亿,依照深圳模式在大名鼎鼎的迪斯尼乐园一侧建立的“锦绣中华”…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类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从而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由此可见,“非遗”之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借鉴他国相关的经验教训,不失我们可以攻玉的它山之石。  相似文献   

13.
走进日本的书店,人们就会惊奇地发现,五光十色的漫画书令人目不暇接。不仅文学、历史、政治题材,就连商业、经济、股票、法律以及招工、招生等内容,很多也都是以漫画书的形式面世的。还有些书店甚至开辟了“漫画书专柜”。在当前日本出版界不景气的情况下,唯有漫画书独占鳌头,形成了近年来日本的“漫画书热”现象。 漫画书之所以吸引读者,主要是因为读起来轻松愉快,易于理解。有些书店打出“速读速解”的宣传广告以吸引读者。 日本1993年初的最新统计表明,出版业的销售额已达2万亿日元,其中漫画书的销售额占四分之一。漫画书每年约发行6亿册,其种类上千种,专门的漫画杂  相似文献   

14.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四十岁后才成为短篇和长篇小说作家。他象在他之前的西奥多·德莱塞一样,也与美国文学的典雅传统决裂而转向自然主义。他是第一个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探讨他小说中人物的动机和挫折的作家,因而一直被称为美国“心理作家”的鼻祖。安德森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许多作家影响极大,特别是海明威和福克纳。舍伍德·安德森出生于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一个乡村。他弟兄七人,父亲是一个穷苦的工人。后来他父亲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当安德森还是个孩子时,他父亲把家搬到一个阴沉的工业小镇。在那里,年轻的安德森觉得无论在感情上还是文化上都是与世隔绝的;这种感受为他后来对人类在工业文明中的“机械化”持严厉的批评态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有与无”的思考与探索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内容,关於“有与无”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观念,也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虽然哲学的视野与思想文化观念的视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回首21世纪的头9年,最有影响的国际大事莫过于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这起恐怖袭击与其后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西班牙马德里3·11火车连环大爆炸、英国伦敦7·7公交系统连环大爆炸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直接导致美国的历史、文化裂变为所谓的“前9·11”时代与“后9·11”时代,恐怖袭击与反恐战争也因此成了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文学是时代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公共文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尤其如何通过公共文化设施的体系构建、公共文化产品的多元供应,促进公众文化消费的繁荣……成为文化发展的焦点。在2011欧亚经济论坛·文化分会整整一天的紧张讨论中,各国与会代表共同分享各自的公共文化发展经验,尤其西安公共文化建设的民生理念,成为与会者的共识,公共文化发展及交流合作的深邃思考和生动实践,跨越空间,交辉于此,点燃思想,激励心志。  相似文献   

18.
陆家齐  苏音 《世界文化》2007,(12):33-33
安德烈·德尔·萨托是佛罗伦萨的画家,他的绰号“德尔·萨托”是“裁缝”的意思,他的父亲是裁缝。从1518年到1519年,萨托在法国为弗兰西斯一世工作,除此之外,他基本上都在佛罗伦萨度过。在那里,他作为16世纪初叶的画家,和巴尔托洛梅奥一起,成为引领当时画坛的人物,作的作品主要题材是宗教画,包括一系列壁画;他最著名的祭坛画《圣母和弹竖琴者》,其庄严优美可与拉斐尔媲美。可惜他的绘画缺乏活力和深度,否则,他可以跻身于绘画大师之列,艺术史家兼画家瓦萨里认为这一点与他的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19.
“陕西渭南的‘一元剧场’到银川演出了。”近日,秦腔传统经典剧目《忠保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塔戏园的演出,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满堂喝彩。这并非是简单的交流演出,而是陕宁两地对开展区域文化联动的探索。对于荣获2010年度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被列入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渭南“一元剧场”来说,在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将这一惠民品牌进一步做实做细、保证持久的优良口碑,成为当地文化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书香”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一个名词,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特有的一个典雅的词汇,有着美好的内涵。书香是指高雅的典籍,也指读书人的书卷气息和文化氤氲。由此可见我们是一个崇尚文化、崇尚读书、珍爱书籍的民族。“书香”的由来是有一种名叫芸草的植物,又叫芸香,因其气味能杀书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