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帮助大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理解,提高大学生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服务社会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统一起来;强调知行统一,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实践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修养课”教学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主渠道。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修养课”教学的灵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是检验“修养课”教学效果的标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修养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坚持与时俱进是搞好“修养课”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上半年“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要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全面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学习贯彻“…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思想基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大学生成才需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方向,大学生建功立业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一是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要努力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自身的人生价值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王方 《时代教育》2010,(3):106-106
贯彻科学发展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大学生成才,要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教育观”.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内容、目标选择、实现途径以及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都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人本教育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本质要求,是学生成才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脱离“人本教育观”的种种表现.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教育观”的观念体系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和谐教育观,主体性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做好成果转化为动力的主要因素是:认真抓好理论学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校党员、群众的头脑;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群众树立学习榜样;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着力解决突出矛盾与问题,构建和谐校园;认真抓好整改工作,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建设。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和社会现实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目的。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些不适宜。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积极探讨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思路,开展各种有效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大学生“三观”教育中的主渠道用。  相似文献   

9.
要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战略任务,就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构建大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际活动为两翼,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模式;抓好“三个突出”、“四个到位”、实现“五个结合”,落实“三进”工作的组织保证,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教学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分析实际教学工作中,高职院校“两课”教师遇到的困难因素以及“两课”教学现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应对之策,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应该是加强、改进和创新大学生就业教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方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就业教育服务工作要提高工作水平、提升工作质量、开创新的局面,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质量,夯实工作基础,增强工作后劲。  相似文献   

12.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以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为基础,赋予了“关怀”独特的伦理道德内涵,强调以“关怀”为导向的道德教育目标,主张学校应以“关怀”为主题组织教育内容,提出了通过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四种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对中国高校德育的启示为:以“关怀”为核心,重新定位高校的德育目标;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增进师生理解,构建彼此关心的师生关系;关注教师生存现状,给予教师足够的关怀.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iscusses R.S. Peters’ concept of education, particularly his notion of cognitive perspective and its relevance to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In light of the problems inherent in any attempt to define the no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cy, it is argu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perspective can be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if not the ultimate, goal of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Such a goal not only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way to view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literacy, but it also points to a concep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cy that is neither too narrow nor too broad. In view of recent reform efforts that promote a utilitarian and instrumentalist conception of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Peters’ notion of cognitive perspective can provide food for thought for all those interested in a science education that educates students in science by helping them understand the personal and the wider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Such a conception of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is in line with the view that education and learning should make students change their outlook on the world. In addition, such a conception can enrich the ongoing dialogue on scientific literacy as the primary goal of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一味强调道德品质的立场素质教育,却忽视了支撑这一教育实施的基础,即理论素养教育的建设。这样的道德品格教育就变成了单纯的“输血”活动,这样是不利于青年学生政治智慧和道德能力主体化的健康发展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思政课更应该成为提升学生思维的“造血”过程。它不仅要有“入世”的立场教育,还应更突出“经世”的超越教育。这样的教育就是理论素养教育,它是通过对学生思维智化教育而增强德化效果的过程,它包括问题素养、逻辑素养、方法素养和反思素养四个基本教育维度。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高校教育的理论基础,贯穿于高校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对当代大学生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高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必要性谈起,提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应将科学发展观设置为一门独立的政治理论课程,以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内涵,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特点的需要。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大学生公民教育,提高公民教育的科学性;要以人为本,突出公民教育的主体性和针对性;要搭建丰富多彩的公民教育载体,力求公民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要打造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性,把我国大学生培养成符合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17.
刘蕾 《南平师专学报》2013,(6):19-22,48
随着政治经济文明的高速发展,我国日益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尤其是诚信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大学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美国、日本、新加坡三国在诚信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能够给我国大学诚信教育提供许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廉洁意识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以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为视角,探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致思理路,可以为提升其实效性、科学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的政治理论课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提高政治理论课的人文知识含量上下工夫.要再现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把理论置于广阔、深厚的现实背景中,联系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要着眼于对当前重大现实问题的思考,关注热点、焦点问题,做到史论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点面结合、人文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角度探析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校园安全文化是关乎高职学院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普及校园安全知识,不断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稳定,促进整个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