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实际上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那么如何才能教导学生写好作文?作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对于客观事物,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所以观察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在生活中练就一双"慧眼"。  相似文献   

2.
正观察日记是指把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不论是山川地貌、奇异景观,还是动物、植物、趣闻场面等等。学生写观察日记时,要注意技巧,掌握方法。观察日记怎么写?下面是关于学生写观察日记的技巧和方法,供学习和参考。一、观察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观察景物必须看清楚、看仔细,把特殊地方写具体,才会印象深刻。重点是在特点的基础上要有所侧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文章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客观事物是作文的素材。可是,大部分学生观察事物不仔细,写作文的时候发愁。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感受生活观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会观察,作文才会有话说;善观察,作文有话才会说。要想获取新颖的题材,我们就要形象地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曹说过:“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没有写过的特点。”“慧眼细察出佳作”。这些都道出了观察的重要性。丰富的生活是写好日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而观察是写好日记的秘诀。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呢,我的做法是: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为写好日记积累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要多看,多问,多想。观察静物也好,观察自然景  相似文献   

5.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符合语文学习中多读多写、勤学苦练的原则。要让学生写真实体验日记,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使学生对观察日记长保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日记与作文     
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如果说那无数的优秀诗文篇章是清流,那么日记便是清流的活源。没有活源哪有清流呢?因此,日记是提高学生创作水平的活源。作为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常写日记,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利用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日记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准确、具体地反映事物,就需要学生从观察入手,只有经过细致的观察,了解所要反映的事物,才能写得具体真切,写得具体,写得感人。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教会学生怎样观察。在春风图中,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说春风的气息是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鸟儿的歌声、牧童的短笛也跟轻风流水应和  相似文献   

7.
一、留心观察生活。写好观察日记 没有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认真仔细的观察.就发现不了生活的真谛。所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观察思考,离开了表达训练,学生要想把文章内容写得充实且具体.那简直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中,多数人对议论文不那么有兴趣。他们不喜欢写议论文,对周围的事物也很少注意观察和思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他们坚持多写带议论性的日记。办法是每天或间天写一段发议论的话,即是在仔细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事物作评论。它重在培养说理能力。我们把这种日记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逐项练习。一事一议——将直接或间接了解到的一件事(包括报刊上登载的)作简略的介绍,然后发表自  相似文献   

9.
刘丽娟 《教师》2019,(9):54-55
日记,是对每天所遇和所做事情的“记载”,是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积累生活的最佳途径,它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约束,自由、灵活。那么,怎样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呢?一是巧激兴趣,诱发能力;二是学会观察,培养能力;三是选择素材,掌握技巧;四是创新方式,点燃兴趣;五是及时评价,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0.
怎样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兰州市秦安路小学刘砚梅观察日记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均可入“记”。其取材广泛,表达形式灵活多样,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和积累写作素材、练顺笔头均有裨益。因此,把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作为写作入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一些学生常常面对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笔 ,因此害怕作文。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应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着手 ,尽量不采取生硬古板的说教 ,每节作文课千方百计设计一些活动 ,使作文变难为易 ,把创造思维渗透到写作训练中去 ,达到让学生乐思乐写、写出内容、写出新意的目的。具体做法是 :一、从观察从手 ,学会观察 ,培养观察能力。学会观察是很重要的 ,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我们要比较准确地、具体地反映事物 ,首先得认清事物 ,这就需要从观察入手。我先从观察日记开始 ,从观察周围的人和…  相似文献   

12.
感悟能力对于写作尤为重要。作文总离不开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受。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生活经历人人都有,而感受体验未必个个均具,它需要一定的感悟能力。那么,什么是感悟?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而产生的思想、感情和道理就是感悟。这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基础。有了感悟,写出来的文章就感情真挚,气象峥嵘,见解深刻。由此可见,感悟能力的深刻与否决定着作文的优劣。那么,如何培养感悟能力呢?一、仔细观察是感悟的基础观察是感悟的基础。通过观察,从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特…  相似文献   

13.
<正>时常有家长反映:孩子就是不愿意写作文,提起笔来无话可写。而我收上来的一些日记、练笔类作品也是内容平淡、语言空洞。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没有敏锐的感受力,不会捕捉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谈何"言之有物"呢?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认为要想学生会写、写好,应该使学生接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写日记,同学们对它一定不会陌生,因为从小学开始它就是我们每天必写的家庭作业。要写好日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材料从哪里来?如何提升日记的品位?当你被别人一篇篇“日记”吸引,当你为别人写的日记叫好时,你想过没有,只要有“心”,你也能写好日记。细心:观察要细心。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而又纷繁复杂。日记的素材来自于我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所以平时我们对人对事对景对物都要细心观察。人的一笑一颦,一言一行;景物的个性特色等等都要细细揣摩。惟有观察仔细,才能见人所未见。这样写出来的日记才有看点。举个例子说…  相似文献   

15.
观察作文的最佳形式是素描训练。所谓素描训练,乃是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以片段和简短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即运用“白描”手法)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当然,除素描外,观察日记和参观访问记也是观察作文的形式,它们都有助于学生积累鲜明的感性表象。但是观察日记往往各写各的,观察对象太分散,教师不易指导;写参观访问记又因为对象复杂,干扰因素多,学生不容易仔细观察。而素描训练则在课堂进行,可以设计演示的内容,使观察的对象集中明确,动静易于控制,这对学生形成典型表象很有帮助。下面主要谈三点:一、让学生获得丰富而…  相似文献   

16.
作文训练所担负的任务 ,主要是促进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以及形象再现等诸种思维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方面的表达能力。下面试从四个方面来分述。指导学生了解社会、观察生活。 文章是以文字形式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反映客观事物的 ,写作材料的获取当然离不开生活现实。可以说 ,没有对社会的了解 ,没有生活的积累 ,缺乏对事物的认识 ,是写不出文章 ,更写不好文章的。因此 ,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善于观察 ,善于积累。观察包括三层意思 :一是要…  相似文献   

17.
韩俊辉 《家教世界》2013,(8):156-156
在日常教学中,切实加强指导学生写好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小学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经常写日记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增强写作的能力。从二年级起应当训练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对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又可以为作文提供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激发兴趣,指导观察1、观察生活,言之有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留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教改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生习作从记叙文开始,从写观察日记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观察、阅读、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循序渐进,逐步加以指导训练,确实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由此可见,观察对扩大视野、认识客观事物、丰富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发现、创造的源泉。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增长见识、培养兴趣。我组织学生开展写“循环观察日记活动”,每组每天由一名学生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寻找自己身边新鲜的事物,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的习惯。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20.
学生对日记写着写着便失去了兴趣,要么是三言两语,应付了事;要么是千篇一律,格式陈旧。作为语文老师,认真细心地指导学生写好日记,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了解社会人生的能力,而且可以教育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