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格的集中体现,我们要教育大学生成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合格接班人。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邓小平精神是其精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是发扬爱国主义,培养奋斗开拓创新精神,拒腐防变,为创造先进文化,培养“四有新人”服务。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历史精华的凝聚,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坚持自主创新,造就“四有”新人,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易县老区优势,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历史与传统教育之中,从培养造就四有新人的战略高度出发,本着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邓小平关于如何培养造就“四有”新人的理论,是对中国近代以来构造新人思想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出近现代中国新人模式演变的历史规律,从而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改造与人的改造相互促进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人学说的中国化与民族化,使“四有”新人成为当代中国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5.
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方面。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对于深刻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按“四有”标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根据邓小平关于培育“四有”新人的精辟论述,着重阐明了培育“四有”新人的意义、“四有”的含义及其关系,初步探讨了培育“四有”新人的正确途径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发展先进的校园化,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当前,发展先进的校园化,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抓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继承借鉴人类的一切优秀化成果,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加强优秀精神产品的创作生产,以满足青少年成长年需要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理论创造是和他的革命风范,崇高品格相统一的。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应同学习毛泽东的革命风范和崇高品格结合起来。在教学中阐发毛泽东人格魅力,对帮助学生从传人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继承和发扬优秀人格精神,培养“四有”新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求教育坚持“三个面向”“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为此,《决定》提出了“四有、两个热爱、具有两种精神”的新时期的人才标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为培育“四有”新人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这是为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系统工程奠基。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抓早抓细,系统地、坚持不懈地进行。俗话说“从小看大”,儿童时期所形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也关系到民族未来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是在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过程中逐步提出和成熟的,其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探讨,思考人才的培养标准,为四有新人思想的形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二,在拨乱反正和全党全国工作重心转移过程中,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并作了初步概括。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明确四有新人的内函,反复强调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性,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高素质人才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开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创业教育为主题,凝聚一流的教师队伍,改革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使学生能够成为适应2l世纪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